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许攸人物传记作文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许攸人物传记作文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曹操本来就看不起许攸,只不过利用一下而已,再加许攸高傲自大,更让曹操忌恨,许攸卖主求荣,小人一个,其实曹操早想杀他,找不到理由而已,曹操的心思许褚早就知道,所以毫不犹豫杀了许攸。
许攸这***,经常当着同僚喊曹操"阿瞒",曹操当面不说,心里肯定不乐意的。许攸还总提没他怎么怎么的,同僚们都烦了。许褚是曹操的保卫部长,上级的意思能不明白?所以操也就"厚葬之"而已。所以做人要低调,别总是提曾经的功劳,否则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历史上许攸是被曹操收押入狱,不久处死的,许褚杀许攸是出自《三国演义》里的故事,盖因无论是历史还是小说,许攸都特别张狂,属于找死。而且,许褚杀死许攸后,曹操还真做了样子了,骂了许褚,原文:
所以,曹操是***的责备了一顿许褚,样子是做了,就是雷声大,雨点小而已,毕竟许褚是什么人?曹操亲近的唯一护卫大将,超一流武将,曹操再怎么样也不可能为了许攸杀许褚的,甚至连给许褚降级,罚俸都不可能。话说回来,许褚杀了许攸,搞不好曹操明里责备,暗里还要奖赏许褚呢,为何?
这就跟许攸之死有关了。没错,许攸确实在官渡之战里有大功,从袁绍处投奔曹操,顺手把袁绍的情况给卖了,才有曹操火烧乌巢,大败袁绍军之事。可是有功归有功吧,许攸估计是害怕资历不够,镇不住曹操其他谋臣武将,又仗着早和曹操认识,于是见到曹操一口一句“阿瞒,阿瞒”地叫着,这不是给领导添堵吗?这就算了,许攸还喜欢当着曹操的面,或者其他将士的面居功自傲,口出狂言,比如对许褚,原文:
其实,许褚说得也不错,官渡之战许攸功劳再大,没有其他将士和谋士一样白搭,结果许攸直接开骂了,由此被许褚所杀。
但是,如果没有曹操的许可,许褚会杀他吗?其实许褚并非印象中的一介武夫,至少他了解曹操,而且二人配合十分默契。比如说大飞熊曾经分析过的,铜雀台比试箭术,分成宗室和外将两队比较,结果自然就差点演变成双方对立,场面一度很尴尬,估计曹操也有些后悔。于是,许褚突然出来搅局,直接拿手争夺彩头,而且对方还是同是外将的徐晃,最终锦袍撕碎,曹操正好借坡下驴,来个人人有赏,皆大欢喜收局《第五十六》;还有潼关之战,曹操被马超半渡而击,是许褚舍命保护曹操过河《第五十八回》;许褚一人护卫曹操,明知马超乃天下名将,自然目射神光,威风抖擞,反倒把马超唬住了《第五十九回》;再举个例子,有一次曹操醉酒了在休息,身为宗室大将的曹仁要见曹操,却被许褚仗剑生生地阻挡在堂门,最终曹仁还是不得进入《第六十六》;
名副其实。
何为“谋主”?用现在话说就是“谋士之长”,相当于参谋长的角色。曹魏拥有谋主称号的只有荀攸,季汉的谋主称号则归属于***。《三国志》:“先主以诸葛亮为肱股,***为谋主。”
荀攸不单单是曹操的“谋主”,还是曹操的“军师”,这个职位是荀攸独有的(后期华歆也做过军师),其他人都不是。所以曹操说:“军师荀攸,自初佐臣,无征不从,前后克敌,皆攸之谋也。”
军师荀攸,从一开始就辅佐我,只要打仗他就跟着,前前后后打胜仗,都是靠着荀攸的谋略。
对于曹操来说,在战略层面,对曹操帮助最大的毫无疑问是荀彧,但在战术层面,对曹操帮助最大的就是荀攸了。
多谢邀请。
个人觉得在谋士如云的曹魏集团,一等一的谋士有郭嘉、荀彧、贾诩、程昱等人,当然,荀攸也算,这些人都有王佐之才,在曹操南征北战的过程中都立下了奇谋,为曹操统一北方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要单独提出一个人来作为“谋主”,谈论一个人的作用有多大,个人觉得没有多大意义,很难说谁的贡献对曹操来说是最大的,因为这是一个团队,领导者是曹操。
这个问题有点以偏概全、捕风捉影了,在《三国志.荀彧传》的原文里写到了“是时荀攸常为谋主”。这里把“是时”去掉显得有些伪命题,但这并不能否定荀攸的个人能力。
因为这句话记录在荀彧的传记里,是表达了对荀氏宗族的认可,对荀彧举荐的认可,这里不仅提到了荀攸,也提到了荀彧的兄长荀衍。我们所评价历史人物都是纵贯其一生的功过是非,“王佐之才”荀彧、“鬼谋”郭嘉、“毒仕”贾诩都是名副其实,并非“是时荀攸常为谋主”这一句话就能否定这几位的功绩,而荀攸也有自己非凡的一面。
“忠正密谋,抚宁内外,文若是也。公达其次也。”——建安十二年,曹操。
荀攸作为曹操的谋士,在军事谋划方面的能力是可圈可点的,其平生功绩也被曹操评价为仅次于荀彧。
荀攸在董卓乱政时期密谋刺杀过董卓,但事情败露被收监,同谋何颙因害怕而***,但荀攸在狱中该吃就吃,该喝就喝,毫无畏惧,由于其命好,不久董卓就被吕布所杀,他也得以释放,后弃官归家。随后以蜀地易守难攻,又民充田肥,欲求官为蜀郡太守,但因蜀道艰险,不能前往,遂入荆州。
“公达,非常人也,吾得与之计事,天下当何忧哉!”——曹操,《三国志.荀攸传》
也是这个时候曹操迎献帝至许昌,荀彧向曹操举荐荀攸是位大才,曹操便书信与荀攸,征为汝南太守。曹操对于荀攸的评价也很高,并认作军师,建安三年的时候,曹操征张绣,荀攸看出张绣与刘表的微妙关系,建议曹操用兵益缓不益急,果然如荀攸所料,急攻则刘表相救,缓攻则大破张绣。
当曹操攻伐吕布之时,荀攸与郭嘉同往,在两军连战数日后,曹操攻城不下,欲撤军返回,而荀攸建议曹操趁吕布疲惫,陈宫无计之时再坚持急攻数日,城必可下,并建议引河水灌城,曹操遂***纳此计,生擒了吕布。
而演义里将关公斩颜良诛文丑刻画的惟妙惟肖,殊不知这幕后的设计师“攸画策斩颜良,设计诛文醜”,荀攸也正是解白马之围的幕后操盘手,为曹操能够与袁绍相持于官渡打下了基础。而在官渡之战的对峙阶段,荀攸力荐徐晃做断粮之事,为曹操赢得了继续相持的时间。后许攸投奔曹操告以乌巢之事,曹操与众将尚且犹豫,唯有荀攸与贾诩建议曹操把握时机果断出击,曹操便命荀攸与曹洪留守大营,自己亲自前往乌巢大破敌军并斩杀淳于琼。袁绍不听张颌之计,攻曹营不下,又受郭图谗言,欲治罪张颌,张颌奔投曹营,曹洪不信,而荀攸审时度势,果断接纳了张颌投降。在整个官渡之战中,荀攸做出了巨大贡献。
后来曹操在南下攻伐刘表还是北上攻伐袁尚的问题上犹豫不定时,荀攸提出了先平定河北,再南下的战略规划,为曹操的大业奠定了基础。曹操平定了冀州之后,上表为荀攸请封:“军师荀攸、自初佐臣,无征不从,前后克敌,皆攸之谋也。”
魏书曰:太祖自柳城还,过攸舍,称述攸前后谋谟劳勋,曰:“今天下事略已定矣,孤愿与贤士大夫共飨其劳。昔高祖使张子房自择邑三万户,今孤亦欲君自择所封焉。”
曹操将荀攸比做张良,可见他在魏国的地位,而究其一生功绩,也名副其实,论行军打仗,曹操最倚仗的谋士便是郭嘉和荀攸。钟繇力图为荀攸撰写“奇策十二”,但尚未成书,荀攸便死在征伐东吴的路上,也使得这本“奇策”未完稿,也就未传于世,否则,我们还会多一些参考文献去探索这位奇才的事迹。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许攸人物传记作文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许攸人物传记作文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98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