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新疆大历史事件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新疆大历史事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张掖,意张国臂掖。
张掖,有“张国臂掖,以通西域”而名,有金张掖美誉。
霍去病战败匈奴后,在河西走廊始设张掖郡。
张掖之名 ,取“断匈奴之臂,张中国之掖(腋)”之意而得名。
张掖甘肃省地级市。
张掖位于中国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中段。
张掖,古称“甘州”,即甘肃省名“甘”字由来地,素有“桑麻之地”、鱼米之乡之美称。
张掖盛产小麦、玉米、水稻、豆类、油料、瓜果、蔬菜,工业有煤炭、机械、纺织、酿造等10余个部门。
张掖土特产品有元葱、苹果梨、乌江米、红枣、发菜等特产。
张掖位于河西走廊中部,东邻武威地区和金昌市,西连酒泉地区,公元前121年由汉武帝派霍去病西征,战败匈奴后始设张掖郡,取“断匈奴之臂,张中国之掖(腋)”之意而得名。古为河西四郡之一,历代中原王朝在西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活动中心。
张掖,别称甘州,西汉时设置郡,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中部,是古"丝绸之路"上进入河西走廊的重要驿镇。是中原通往西亚东欧各国进行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的要冲。 张掖历史悠久, 张掖地图文化灿烂,山川秀丽,民风淳朴,水草丰美,素有"塞上江南"、"金张掖"的美誉。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据在市境内黑水国遗址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石斧等文物证明,早在上古时代,人类就在这里过着***、游牧的生活。张掖在远古属雍州之地,夏商时为羌族所居。周时,戎、狄两族在这里居处,春秋战国时期乌孙、月氏人在这里繁衍生息。战国时建立城邑,修筑长城,今张掖一带还留有秦长城遗址。后乌孙被月氏赶走迁逃新疆的伊犁,张掖归"控弦者可一二十万"的月氏族所属。月氏都城(今民乐永固城)与昭武城(今临泽县境内)当年同是月氏聚居在黑河两岸的中心城市。汉文帝前元四年(公元前6年),拥有几十万强兵的匈奴冒顿单于击败了月氏人;张掖成为匈奴之中右贤王的领地。匈奴占据后,不断进行掠夺,破坏了匈汉的友好往来,割断了汉王朝同西域早已存在的关系。公元前121年由汉武帝派霍去病西征战胜匈奴后始设张掖郡,取"断匈奴之臂,张中国之掖(腋)"之意而得名。张掖古为河西四郡(敦煌,酒泉,张掖,武威)之一,历代中原王朝在西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活动中心。张掖曾是北凉国的国都、行都司的首府、甘肃省省会和历朝诸代设州置府的治所,素有"塞上锁钥"之称。市内汉明长城、历代石窟、寺民、碑塔、古城、烽隧、墓葬群星罗棋布。大禹导弱水入合黎,老子骑青牛入流沙,周穆王乘八骏西巡会见西王母的传说,张骞、班超、法显等都曾途经张掖前往西域,隋炀帝于609年在张掖曾召集西域27国君主使巨,召开了"万国博览会",唐玄奘经张掖去西天取经,马可·波罗旅居张掖一年等历史传说和记载,使这块土地更加神奇。创建于魏晋时期的马蹄寺、金塔寺,保存着文物价值极高的雕塑、壁画。
元朝灭亡后,新疆各地处于察合台后裔的控制之下,但处于分裂状态。明代前期在哈密卫监控新疆,后来退守嘉峪关。此后,新疆各部方势力仅通过朝贡和互市贸易与中原保持联系,明朝对新疆几无控制力。
明清交替之际,天山以南地区为察合台后裔统治下的叶尔羌汗国,天山以北则被准噶尔等卫拉特诸部控制。
叶尔羌汗国等得知崇祯帝自缢、清军入关的消息后,即决定奉清朝为正统,遣使通贡。顺治二年 (1645) ,顺治皇帝收了新疆诸部贡物,并加以抚慰。顺治三年 (1646),南下进入青藏高原的和硕特部固始汗与五世***喇嘛使人赴京入贡,准噶尔部首领巴图尔珲台吉等也联名奉表贡。次年 (1647),准噶尔部使者赴京朝贡,顺治皇帝命赐宴于礼部,并遣官员持敕书赴准噶尔牧地,谕抚巴图尔珲台吉。
之后,噶尔丹(巴图尔珲台吉第六子)继任准噶尔部首领后,诸部统一了天山以北的卫拉特诸部,和天山以南的叶尔羌汗国,准噶尔部统治了整个新疆。
此时,漠北喀尔喀蒙古(外蒙古)发生内讧,札萨克图汗求助于噶尔丹,这使漠北争斗局势复杂。
康熙皇帝多次派人会同五世***所派的高僧共同进行调解,但未能奏效。
康熙二十七年 (1688),准噶尔部与喀尔喀蒙古发生战争,噶尔丹取胜后南下侵入漠南蒙古牧地,这就与清朝直接冲突了。
康熙皇帝三次与噶尔丹作战,最终把准噶尔势力赶出了漠北蒙古。
乌尔会河之战,清军败于噶尔丹。1688年,噶尔丹率三万骑兵东出,喀尔喀蒙古不是对手,喀尔喀三部南逃投奔清朝。康熙一面安置他们,一面责令噶尔丹罢兵。但噶尔丹率兵继续南下,深入乌珠穆沁境内。这乌珠穆沁就在今天的锡林郭勒盟,在北京正北,骑兵杀到北京估计也就一两天的事。康熙则立即征集兵马,调兵遣将,1689年的双方在乌尔会河接战,清将阿尔尼率军两万迎击,几乎全军覆没。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新疆大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新疆大历史***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98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