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曲阳安禄山历史事件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曲阳安禄山历史事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安禄山并无攻灭唐朝的可能,因为他自己的身体因为晚期糖尿病,健康状况恶化严重,根本支撑不住了,正是天夺其魄、恶贯满盈。
安史叛军以范阳、卢龙两镇边军为核心,整个大唐帝国军队的1/3精锐部署于此,是以起兵之后,长驱直入,势如破竹。唐军名将封常清临时募集市井之徒组成新兵,与之相抗,被叛军连续击败,东都洛阳被攻克。
公元756年6月,灵宝大战,另一唐军名将哥舒翰被唐玄宗李隆基严令所迫,强行出击,中叛将崔乾佑伏兵而惨败,云集了河西、陇右两镇精兵的二十万唐军几乎全军覆没,成建制逃回的只有八千余人,潼关天险失守,长安对叛军近乎不设防。唐玄宗李隆基仓皇出逃,国都长安陷落。
此时的安禄山,夺取了李唐王朝两座都城,逼得唐玄宗逃亡蜀中,看似达到了他的人生巅峰。然而,恐怕此时他却根本无心也无力庆祝这一切,更没办法亲临长安,验收成果,调度诸将部署对李隆基的追击。
因为在夺取东都洛阳不久,安禄山已经因常年嗜酒嗜肉,好蓄美色,身体过度肥胖,皮肤长年生疮,又因为高血脂导致视力严重下降,最后竟致双目失明。他的身上长满疽疾(肿胀坚硬的毒疮),正是糖尿病晚期症状,在没有胰岛素的年代,病入膏肓逐渐恶化,终日痛苦不堪。
李隆基在出逃前,拒绝杨国忠烧毁国库的建议,冠冕堂皇说,留下国库可以防止叛军掠夺百姓。京兆尹崔光远更受命处决了一批趁火打劫者,将国库基本完整交给了入城叛军。叛军诸将获得唐朝国库大批珍宝后,当然是心满意足,沉溺于分赃,谁又还有足够动力去追击李隆基呢?
李隆基不愧是久经数十年政治风云,虽然年老昏聩,却也有一丝灵光,他临走前耍的这个心机,刚好击中叛军心理的死穴。这就给太子李亨和李隆基分道扬镳,然后北上灵武,自立为帝,重新建立***中枢,调度平叛战争,提供了宝贵的喘息时机。
安禄山不可能成功,唐玄宗后期,虽然昏庸无道,但并不残暴,朝堂能人仍然众多,***最为精锐的军队是边军,北方边军那是与草原民族打出来的,还有西北都护府,西南与吐蕃对峙的军队。
安禄山只是其中一部,而且一路南下掠夺粮草不得人心,当时颜真卿叔侄两已经在他的河北老巢举起了义旗,铲除他只是时间问题,淮河睢阳仍在坚守,唐朝税收仍在,但朝堂就是个搅局的,竟然互相争功,给了安禄山喘息之机。
唐朝当时的皇帝也是个废物,之前的函谷关和当时的潼关是一道防御战线,你只要稳妥的守住,关外的人肯定会因为粮草问题失败,结果李隆基过于高看自己,潼关失守,结果他还干了一件奇葩的事,逃跑了,不指望你死守吧,你最起码告诉大家一起跑吧,偷偷跑算什么,长安城人口百万,随便征召一下就是十数万精壮,你跑什么?结果全留给安禄山了。
后面李哼也不怎么样,竟然和回纥合作,借兵平叛,允许劫掠两京,好啊,你祖宗十数年把他们打趴下,你拱手就让了出去,知道丢人怎么写不。
唐朝从武则天往后就没有什么好皇帝了,但架不住他能臣武将众多,才能撑死唐朝两百多年的江山,不然早亡了。
从实力对比上看,安禄山造反原本是根本没有成功机会的。实际上,安禄山叛军得以攻入长安都是因为唐玄宗一再犯下低级错误所致。如果在叛乱之后,唐玄宗能够***取正确的应对措施,唐军在一年之内彻底消灭安禄山叛军应该是不成问题的。
首先从军事力量上看,安禄山虽然身兼三镇节度使,但是真正能完全控制的只有范阳镇,在叛乱发生后,平卢,河东两镇的军队大体上还是支持唐朝。安禄山部队非常孤立。唐朝如果将河西,陇右,安西,北庭和朔方五镇的军队集中起来,实力还是压倒安禄山的。
其二,唐朝拥有地理优势。叛乱初期,安禄山叛军对付的只是唐朝临时拼凑的军队,所以势如破竹的打到了潼关。但是潼关天险易守难攻,唐朝调集西北军队固守此处就可以挡住叛军。而叛军的大后方范阳处在唐朝河东,朔方,平卢军队的攻击下,形势不妙。
其三,人心站在唐朝一边。唐军招募士兵源源不断,河北河南民众自发抗击叛军波澜壮阔。叛军兵员补充和后勤都面临困难。
其四,唐朝拥有外援。唐朝的盟友回鹘军队有很强战斗力,可以承担正面击破叛军精锐部队的战术任务。
如果唐玄宗***取正确战略,调集河西陇右军队及部分中央军防守潼关,避免与安禄山主力决战,同时大力发动河北河南民众组织义军打击叛军,让叛军不能建立稳固根据地,朔方,河东,安西,北庭,平卢唐军及回鹘军向河北集中,围攻范阳,安禄山是无法抵挡的。一旦范阳大后方失守,叛军家属将全部为唐朝掌握,安禄山部队将不战自乱,彻底崩溃。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曲阳安禄山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曲阳安禄山历史***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98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