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裴度历史事件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裴度历史事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裴度坚持治理国家要任用贤才。宪宗时,他极力反对任用“掊克取媚”的皇甫镈为宰相。穆宗长庆年初,他无情揭露翰林学士元稹与宦官魏弘简勾结“挠军败政”的罪行。裴度为将相20余年,荐引过李德裕、李宗闵、韩愈等名士,重用过李光颜、李朔等名将,还保护过刘禹锡等,但从不荐引无才的亲友为官。在唐朝后期,朝官结为朋党,相互援济的情况下,他不拉帮结派,反对权奸,坚持唯才是荐。
裴度一生,为了维护和巩固李唐王朝的统治,坚持与权奸、宦官、割据势力进行斗争,并在反对藩镇割据势力取得巨大功绩,先后平吴元济、李师道,实现了“元和中兴”。 李纯:①吾用度一人,足以破此二贼矣。 ②为时降生,协朕梦卜,精辨宣力,坚明纳忠。当轴而才谋老成,运筹而智略有定。司其枢务,备知四方之事;付以兵要,必得万人之心。
原来,自安史之乱以后,唐王朝迅速走向衰落,各地节度使乘机扩大地盘和军队,跟中央对抗。他们不向中央缴纳赋税,自派官属,职位世袭,称王称霸,成了割据一方的土皇帝。裴度对这种藩镇跋扈,凌厉王室的恶行,痛心疾首,他和武元衡一起,积极主张以武力讨平藩镇,维护国家的统一。这一正确主张引起了藩镇的惊慌和仇恨。以成德节度使王承宗、淄青节度使李师道为首,先是行贿收买,继而公开威胁,企图使朝廷罢兵,但都达不到目的。王承宗、李师道狗急跳墙,派遣刺客刺杀武元衡和裴度。武元衡被刺身亡,裴度受了重伤。但是“以平贼为己任”的裴度丝毫没有动摇,唐宪宗当即拜他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宰相之职,把讨平藩镇的重任交给裴度。
裴姓的历史名人有:裴秀、裴楷、裴度、裴果、裴坦、裴航、裴行俭、裴徽、裴松之、裴仁基、裴昭明、裴寂、裴炎、裴耀卿、裴迪、裴光庭、裴志耕、裴周玉、裴宗澄、裴九洲、裴怀亮、裴钢、裴子添、裴蓓等。裴姓,中华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1***位。为伯益之后。
裴度生于宗永泰元年,去世于唐文宗开成四年,一生历经唐代宗、唐德宗、唐顺宗、唐宪宗、唐穆宗、唐敬宗、唐文宗、7个皇帝,为相20年。要说裴度历经1朝7帝是“历史唯一”有些不准确,第一个不服的就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冯道。
冯道历经5朝11帝,始终担任将相。冯道生于唐朝末年唐僖宗中和二年,去世于后周显德元年,活了整整72岁,所以自号“长乐老”,冯道历经唐朝、后唐、后晋、后汉、后周5朝,先后当过后唐庄宗、后唐明宗、后唐闵帝、后唐末帝、后晋高祖、后晋出帝、后汉高祖、后汉隐帝、后周太祖、后周世宗、辽太宗,11位皇帝,人称“宰相不倒翁”。
裴度为政时期,藩镇割据,朝廷政令不通,裴度给住所起名“绿野堂”,希望大唐帝国如绿野一样,春风吹又生,生机勃勃,再现辉煌。(丰镐遗子书文)
裴度,是出生于唐朝时期的一个封建官宦世家的子弟。25岁的时候,考中进士,便开始他的政治生涯,但是他的政治生涯崎岖坎坷,一生中他曾三次任相,却五次被排挤出朝廷之外。原因就是:他为官清正,刚正不阿。为朝中大臣所不喜。晚年的时候,朝廷***,皇帝无能,他不愿与之同流合污,辞官回家,建设住所,名为“绿野堂”。就是表明自己的政治立场:自己不愿与朝中的奸险小人同流合污,是一股这不再朝野的绿色清流。
裴松之(372-^51):字世期,南朝宋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人,后移居江南,东晋史学家,《三国志 注》作者,与裴骓、裴子野祖孙三代有“史学三裴”之称。
裴仁基(? 一619):字德本,河东郡(今山西永济)人,隋朝大将。
裴度(765—839):字中立,河东闻喜人,唐朝名相,唐朝杰出的政治家。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裴度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裴度历史***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94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