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正文

功勋重要历史***,功勋重要历史***有哪些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功勋重要历史事件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功勋重要历史事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元勋和功勋区别?
  2. 古代士兵怎么算功勋的呢?

元勋和功勋区别?

元勋和功勋的区别:元勋指的是元老,开国元勋指的就是建国的元老们;而功勋则是指功臣、荣誉获得者。元勋和功勋这两个词语,在现实工作生活中时有耳闻,元勋多用于赞扬和牢记开国元勋的丰功伟绩时,而功勋则是多用于一个人获得荣誉给予功勋英模人物表彰和奖励时。

二者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元勋指的是开国时为国家作出巨大牺牲和贡献的将军,也就是三国是位保家卫国作出伟大奉献和牺牲地将领。元勋一般都会受到人们的敬重和爱戴。功勋指的是某个人立下的汗马功劳,也就是说作出巨大立功表现的荣誉。功勋一般会受予作出巨大贡献和成就的人。

功勋重要历史事件,功勋重要历史事件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元勋:有特大功绩的人,指为建立新的国家或朝代立大功的人。功勋:功绩。尤指对国家、人民做出的重大贡献,立下的特殊的功劳,并且在完成理想信念或某项事业中作岀突出成绩和贡献后,由上级部门给予的荣誉称号。前者主要形容人物,后者主要形容***。

古代士兵怎么算功勋的呢?

有专门的军功薄,也有专门的“主薄”来负责。

秦朝明朝是按首级来算,一般按一级一爵来算,所以常有滥杀百姓来充数的***。汉承秦制,也是按首的数目来计算的,所以项羽死的时候,尸体被抢夺,抢夺的汉军甚至自相残杀,最后抢到的五个人都因此封侯。而《汉书》中记载曹参的功劳也是用“杀多***,掳多少人”来计算,不过曹大功臣确实厉害,一仗总要杀个几十甚至上百人的。

功勋重要历史事件,功勋重要历史事件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其它的计算还有很多,例如有个故事说,在战场上,有个人丢失了自己的矛,抢了敌人的戈,于是功过相抵。也就是说抢夺对方的兵器等都可以获得战功。

还有就是参与特殊行动,例如北宋著名的“敢战士”,就是类似现在的特种兵,他们只要成功执行任务,就可以获得很大的功勋。当然那些任务常常是深入敌后,探查情报,或是袭击敌人的粮草辎重这样几乎“不可完成”的任务。例如史书上说张书夜曾用这样的敢死队设伏打垮宋江

还有就是按参军的年龄也可以获得一定的军功,一般遇上皇帝的生辰或者前线打胜仗,往往会赏赐所有的士兵。

功勋重要历史事件,功勋重要历史事件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这是个有趣而且值得探讨的问题。我们知道中国古代,战争频繁,而且每次动辄上万军队作战,那么战争过后又是怎么去给士兵们计算功劳的呢?

收集凭证

商鞅变法中有一个激励战斗的政策——奖励军工。其方式便是通过士兵们收集敌人的头颅并且统计数量作为军功计算的方式。在楚汉战争,该下之战的时候,刘邦也曾说过斩项羽者奖万户侯,这样也就使得后来有五个士兵瓜分了项羽的尸体,事后他们皆封了侯。因此,在战争中士兵通过收集能够证明自己斩杀敌方的凭证便作为了军功计算的一种方式。

整体嘉奖

这一种方式变简单明了的多了,在古代战争获得胜利以后,朝廷一般会对在战争中起作用较大的军队进行整体奖励,如军官升军阶,士兵发粮饷等,但这样的情况也会造成一个弊端,即在个人的层面上没有得到公平的奖励。

以上便是我的回答,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有更多想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进行进一步讨论。

我国古代的军功制度,在各个朝代根据实际情况会有所区别,不便一概而论。不过首个最系统、最完善的军功制起源于商鞅变法后的秦国,并成为后世相关制度的基础,这里就聊聊商鞅变法对军功制度的规定。

秦国军功的证明“”,就是敌人的脑袋,也就是“首级”。作战时,秦军士兵在杀掉敌人后,会及时把对方的脑袋砍下来挂在身上,然后接着杀敌。脑补一下,这个场面还是比较血腥的。(古人头发长,比较容易绑……)

由于首级最有辨识度,能避免杀良冒功的现象,后世普遍沿用了这一方法。但若是军纪不好的队伍,也会出现由于忙着抢脑袋而贻误战机、甚至反胜为败的情况,比如公元589年隋军灭陈之战时,彪悍但人心混乱的南陈军队就因此出了大漏子:

陈兵得人头,皆走献陈主求赏,弼知其骄惰,更引兵趣孔范;范兵暂交即走,陈诸军顾之,骑卒乱溃,不可复止,死者五千人。

回到秦国这边来。根据商鞅变法,秦国的军功爵分为20级,最低的一级叫“公士”,包括校、徒、操;从二级到四级叫做“卒”,每个爵位都有对应的称谓比如二级叫做“上造”、***“簪袅”、四级“不更”、五级“大夫”等;

编制方面,五个卒编为一伍,打仗时若一人逃跑,其他四人都要被罚,但是如果能取得一颗敌人首级,就能免除处罚;

每五人设一屯长、一百人设一将。这两级领导在作战时如果一颗首级都没得到,他们自己就会被杀;但是如果团队能获得首级33颗及以上,屯长和将将各升一级爵位;

统领500人的将领,配有短兵50人;统领1000人的则有100短兵,以此类推。打仗时,要是将领战死,他手下活着的短兵都要受刑罚,但若是能获得一颗敌人的首级,就能免罚;

攻城战时,参战队伍获得敌人的首级要达到 8000颗才被视为满足条件;野战时则只需要要达到2000颗。符合这些条件后,部队中所有人都会被升一级爵位;

能够在战斗中获得对方甲士首级一颗的,就能升一级,还能增加田地一顷、宅地九亩;

谢邀,我是爱历史的老猫

其实士兵功勋制度最早还要追溯到先秦时期,秦国因为商鞅变法而确立了士兵得军爵制度,这也为后来秦军强大的战斗力跟秦始皇统一六国打下了基础。

那么一个士兵在战场上获得的军功是怎样计算的呢?

先秦时期,普通士兵都是靠战场上的斩首数来确定功勋的,一首升一爵。商鞅为了避免君爵过多而做出规定规定,当士兵升至***爵位时,会担任基层军官,而之后要想升官升爵就有这最低斩首数量了。简单说就是他的队伍(一般不到百人),全队要砍至少33个首级,他们军队之中的军官才能升一爵,士兵还是靠人头数,为防止军官抢功,禁止百将、屯长割首(只有士兵斩首才算)。

按照这样以此类推。但不是每个士卒都能在阵亡前杀敌计功,万一有的士兵贪生怕死怎么办呢?商鞅还设立了秦军的敢死部队,凡是加入敢死部队的君爵不但提升飞速,他生前获得的爵位后世子孙还可以继承。对秦人家庭而言,用一个人的性命,为子孙博取爵位,无疑是值得的。汉承秦制,汉朝也有着军爵制度,大体上跟秦国相似。

但是随着时间发展,随着王朝得更迭,军功制度也出现了变化,有一些时期,古人也以割耳、鼻、头皮替代首级计功,但不可避免带来更大规模的杀良冒功,甚至***老人、妇女、儿童,所以历朝历代,还是以首级功为主,至少可以避免***妇孺。杀良不可避免,所以军队达不到盈论,大小军官,皆有处罚。

秦朝士兵的加官进爵之路是以军功勋的大小做为依据,而军功勋是以斩杀敌人的多少来计算的。

那么怎么知道士兵的军功勋是多少呢?

秦朝将领们用敌方的人头作为衡量一个士兵的军功。

士兵们在战场上将敌人杀死后,会把他们的头颅砍下来,挂在自己腰上或者直接用手提着,头颅的数量,会被专门的官员给记下来,这些数据就是他们以后加官进爵的凭据。

首先在战场上杀一个人就能赐爵一级,杀的人越多爵位越高。能杀一个军官,那么赐爵一级,土地和宅院都有赏赐,军官的地位不同赏赐也不同。军官不以***而计功,要看所率领的部队整体杀敌数,且杀敌人数必须要大于自己损失的人数。高级军官作战必须达到一定的水准,比如攻城战必须要斩首八千以上。这些都是根据战功来赏赐,但是如果达不到标准那就要被罚

但也时常发生“杀良冒功(用百姓的首级冒充敌人的)的恶行。 为防范“杀良冒功”,秦国制定了很多法律制度。比如上交的首级要带有颈部的喉结,防止用妇女和小孩的冒充;首级上交后要由军官、士兵乃至俘虏检查三天后才能纪录军功等。秦朝通过有效的法律制度最大地降低了军官士兵“杀良冒功”的可能性。使秦军“杀良冒功”的现象比之后的朝代少很多。

由于头颅质量体积过大,士兵在战场上携带行动不变,影响战斗力。后来就用统计耳朵数量。士兵杀敌后,就会把他的左边或者右边耳朵(根据战前规定)割下来,放在挂在腰上的皮囊之中,这会被己方的督战队发现并作证,等到上报的时候,由专门负责统计的文官记录军功。这样就很少出错。

那么攻城时士兵的军功怎么计算呢?在攻城的时候,一个军队通常都是分成许多个小梯队,打头阵的士兵们只负责攻上城墙,但不计算他们杀掉的人数。因为对于他们来说,即攻城又同时杀敌,难度太大。如果能活下来,会有丰厚的奖励并且还能够晋升;如果不幸死去,家人会得到足够度过他们一生的补助金,对于后面的小队,是与先锋小队衔接,看他们的攻打进程,同时做他们的后援。

当前面的小队被击垮后,后面的小队就紧接着他们向上进攻。这种攻城的任务是极度危险,如果前面小队中有人退缩,就会被后面的替补人员给杀掉。所以他们前赴后继,一往无前。这种攻城战,基本上是以杀死的敌军总数来计算,功劳是平均分配给各级军官以及基层士兵。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功勋重要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功勋重要历史***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