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人物传记 历史 哲学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人物传记 历史 哲学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维特根斯坦传:天才之为责任》
这部经典的维特根斯坦传记,一经出版好评如潮,作者是分析哲学砖家,这本是了解维特根斯坦这位哲学天才的必读传记,从中可以看到维特根斯坦的生活和他的思想是如何交融在一起的,领会什么是维特根斯坦所说的度过了好的一生。
“你到底是在思考逻辑还是在思考你的罪?” “两者皆是!”
2. 《旁观者:管理***德鲁克回忆录》
德鲁克撰写的这本回忆录写的都是他成长过程中经历的一点一滴的人物和事情,阅读起来就像听一位老人聊往事,非常愉悦的阅读体验,以至于上大学时在读书馆读过之后依然留恋回味,工作后又再买了一本收藏。
《巴顿传》
“为我悲者,不知我也,和平是我的地狱”——巴顿将军
巴顿是二战中最具传奇色彩的美国将军,被誉为二十世纪的拿破仑,传记作者雅尼·卡达利多年深入研究二战人物,潜心了解二战历史,《巴顿传》详细的记载了“血胆将军”巴顿一生
1 推荐2 因为人们可以从传记中了解到一个人的生平历程、成长经历、思想和行为方式等等,这些都是其他形式无法展现的深度信息,有助于加深我们对于这个人物的了解和认识。
3 本人推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是一本以顾问军事情报的方式描写一个苏联青年从小学到成为红军史上著名指挥官的过程。
这本书不仅仅是讲述一个人物的传记,更像是革命成长史,展现了一个国家、一代人的奋斗历程。
经典体育人物传记纪录片
个人推荐以下几部:
1.《齐达内:21世纪的肖像Zidane, un portrait du 21e siècle》,豆瓣7.7
影片主要围绕齐达内的日常比赛和一些训练时候的生活细节展开的,通过他在2005年4月23日***马德里主场迎战比利亚雷亚尔的西甲联赛的表现来给他这位足球巨星描画了一副肖像画。通过这部纪录片,大家能欣赏到他在足球场上那犹如华尔兹的“舞步”。让我印象最深的还有影片的配乐,虽然球场背景音很吵,但是和影片非常吻合。
2.《木雕家斯泰纳的狂喜Die gro?e Ekstase des Bildschnitzers Steiner 》,豆瓣8.0
一部关于跳台滑雪的记录片,该片主角是曾两次获得了“跳台滑雪”冠军的史坦那,他不仅获得了多个跳台滑雪世界冠军,还缔造了很多空前绝后的滑雪记录,但就是这样一位滑雪界的天才,他的日常工作却是一名木雕家。
3.《一代拳王When We Were Kings》,豆瓣 8.0
该片主要讲述的是1***4年的阿里在前扎伊尔首都***萨进行的史称“丛林之战”的比赛。在影片中,前四回合的比赛中阿里几乎都没怎么攻击,也没有发挥他一贯漂亮的“蝴蝶步”,绝大部分的时间他都是在驮在拳台的一角,用防守和闪躲来消耗对手的体力。等到第五回合开始他进行了拍哦两的回击,等到第七回合的时候,对手已经被他攻击的丧失了章法和准则。到最后一场的时候,体力依旧充沛的阿里一记快捷有力的右直勾拳打败对手结束战斗。
《一代拳王》看过这部片子的人都迅速被拳王阿里圈粉。因为谁都会想不通,有些人虽然四肢发达,但是头脑实在不简单!
“***·阿里(Muhammad Ali),三次世界拳击重量级冠军得主,以20世纪最具魅力,同时也最饱受争议的形象定义了他所经历的动荡不堪的时代。星期五(6月3日),他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凤凰城的医院去世,终年74岁。”
1996年的这部纪录片的独特之处在于,把隔了20年的素材无缝粘贴,还原出了一场历史性的对决,居然还跟现场直播一样扣人心弦。
而这场穿越大戏就是1***4年***·阿里和乔治·福尔曼在前扎伊尔首都***萨进行的著名的“丛林之战”。
胶片的仰视视角将阿里放大成了一个文化标记,由诺曼·梅勒和乔治·普林顿撰写的犀利解说词则令他重返凡间。阿里的个人魅力,加之老爵士的背景音乐,让不了解拳击运动的人也会为这部影片着迷。
总结拳王阿里的一生,恐怕是这句:“我不用成为你想要我成为的那个人,我有成为自己想成为的那个人的自由”。
结尾,有位受访者谈起阿里在哈佛毕业典礼上的致辞,说他做了一首诗,只有两个单词“me,we”。
《美国男蓝梦一队》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上,闻名世界的“飞人”乔丹、“魔术师”约翰逊、巴克利等人率领第一届“梦之队”冲击奥运会赛场。
8场比赛兵不血刃,每场比赛总分都超过100分,没有任何对手能在“梦一队”面前得分超过87分。最终8场全胜,每场均领先对手高达恐怖的43.8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人物传记 历史 哲学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人物传记 历史 哲学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86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