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寺院历史事件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寺院历史事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少林寺座落在河南登封市西北方位的少室山北麓五乳峰下,建于公元495年,也就是北魏太和十九年,距今已经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在南北朝时期,的中原地区十分盛行,正如杜牧诗文写道:"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在北魏孝文帝时期,佛教就已经十分昌盛。孝文帝礼佛,"善谈老庄,尤精释义"据记载在太和元年(公元477年)京城内佛教寺院已经达到百余所。政策上的优待,吸引力大量外国僧人来中国传教。
印度高僧跋陀,也是外国传教者的一员,因为他精通佛法,深受孝文帝的敬仰,因而成为皇帝的座上宾。跋陀又称佛陀,即为"觉悟之人"。最初他是在印度本国进行修行,但由于各种缘故,并没有取得较大的顿悟,因此他游历各国之后来到中原。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北魏迁都洛阳,拓跋也跟随皇帝来到洛阳。为了安顿远道而来的高僧跋拓,北魏孝文帝太和二十年(公元496年)兴建了寺院。由于拓跋喜欢幽静,长期居住在嵩山,因此选中少室山五乳峰下修建寺院。孝文帝为了表示敬仰之心,提供寺院日常费用,又因为该寺院居少室山阴、丛林之中,所以命名"少林寺"。
印度高僧跋陀在孝文帝的支持下,在少林寺中翻译佛教,广收***,传播佛教。时间不久,所收***数以百计,少林寺的影响也就越来越大。到了北魏孝明帝孝昌三年(527年),印度婆罗门摩诃迦叶(释迎牟尼***)的第十八代佛徒菩提达摩,从印度出发,经历三年的漫长行程,辗转多地进入中原地区,终于来到了嵩山少林寺。
相传,菩提达摩在阴暗潮湿的岩洞中"面壁而坐,终日默然",传授以《楞伽经》为依据的大乘禅法。达摩之徒慧可,"师事达摩,朝夕参乘"。慧可为了学习佛法的奥义,用利刃砍断自己的左臂,献于达摩,流淌的鲜血染红了周围的白雪。慧可一心求法的诚意感动了达摩,取得了法嗣的地位。达摩和慧可为法忘躯、以启山林的精神确立了少林寺作为禅宗祖庭不可动摇的地位。以后,广集信徒传授禅宗,僧徒日益增多,寺院逐渐扩大,少林寺声名日渐大振。
因此,达摩被称为中国佛教禅宗的初祖,少林寺称为禅宗的祖庭,达摩也成为中国佛教禅宗的开山祖师。
少林寺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河南嵩山少林寺始建于北魏太和19年(公元495年),是北魏孝文帝为安置印度高僧跋陀而敕建的***寺院,后因印度高僧菩提达摩曾在此坐禅修行、传大乘禅法而被称为禅宗祖庭,在中国佛教史和中外文化交流史上地位显要。因其寺产庞大,需要武僧保护,加之僧人修禅的需要,逐渐形成了禅武合一的少林功夫。有着1500多年历史的少林功夫,是中国佛教禅宗文化独特的表现形式之一。据少林寺内流传下来的拳谱记载,少林功夫套路原有708套,其中拳术和器械套路为552套,另外有擒拿、格斗、卸骨、点穴、气功等各类***156套。现在保存下来的共计545套,其中能够演练的有两百多套,包括二指禅、打山门、童子功,以及少林72绝技中的部分单项***,如头开钢板、五枪刺身、铁布衫等。自从清康熙5年第28代方丈海宽去世,少林寺便进入群僧无首的状态,此后320多年没有方丈。清代中期后又迭遭兵燹,距今最近的一次是1928年,少林寺被冯系部将石友三一把火烧了44天,灰烟散尽一地废墟。1942年,河南大旱,饿殍遍野,僧人纷纷弃寺而逃,只剩下几名行动不便、无力逃走的老僧,以及被土匪炸瞎了双眼的小沙弥行正。寺里的生计,靠盲僧行正拽着驴尾巴,每天往返一百多里山路,从山南驮煤贩到北山府店一带,赚钱糊口。“***”中,一百多名红卫兵冲进少林寺,要毁掉佛像、炸毁全部殿堂与碑碣。当时已是少林寺住持的行正和尚,抱住佛像“誓与佛同归于尽”,拼力制止了这场毁寺灭佛的闹剧。被遗忘在角落里的少林寺,自顾尚且不暇,遑论“普渡众生”。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寺院交给僧徒自己管理。少林寺有二十多亩山坡地可以耕种,还可以向游客收取门票钱,古寺渐渐恢复了活力。1982年,电影《少林寺》的上映,掀开了少林中兴的序幕。此后“少林热”不断高涨,高峰期内每天游客超过十万人次,不少施主慷慨捐资,重建庙宇。1986年12月,行正法师升座为方丈,这是该寺百年不遇的喜事。1987年,释永信从重病去世的行正方丈手中接过重任,执掌少林,并将自己亲手组建的少林寺武术队改组为武僧团。从1989年起,武僧团应邀出访世界各地,在全球掀起“少林功夫热”。1999年释永信正式就任少林寺方丈。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寺院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寺院历史***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83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