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电气时代的历史事件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电气时代的历史事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咱家在山村,那时是公社所在地,学校医院邮政所都有,好象是1***4年通的电,发电机由公社机械站管理,当时也没有钟表,每天天快黑时,就招集很多人去邦忙,拉发电机和柴油机连接的皮带,转速|达到后柴油机就启动了。冷却水还可以泡温泉。
你的记忆中,家里哪一年通电的?说实在的,当翻到这道题目时,一下勾起了我对童年的美好回忆。
印象中,家里通电应该是1***6年,那年我十岁,读小学二年级。
我老家在溧阳市西北角的一个小山村,百十户人家,掩映在一片绿色的丘陵山野中。
小时候,一到天黑,就点煤油灯,老家人都叫洋油灯,玻璃做的灯坐,上面一个铁皮做的灯头,四面有四根铁片,灯点亮后,可以卡住一个玻璃灯罩。
那时我已上学,做作业时,就趴在这样的灯下做,因为离远了,灯光就暗淡了!烧的油为煤油,那时也叫洋油。
我小姑家在溧阳的上沛,她家在街边上,那时她家已有电灯了,过年到小姑家拜年,见她家的电灯,感觉很神奇,一拉线,灯就亮了,再一拉,灯就关了。不象我家,即便冬天要睡觉了,也要坐起来吹灯。
1***6年,村上也开始架线用电,记得也是在这样的季节,傍晚时分,大队里开始送电,家家户户的人跟办喜事一样等着那一刻的到来。整个村里人都在交谈用上电灯这件事!女人们则在谈电的可怕,因为在这之前,电工做过用电的简单知识介绍,让大家知道,触电会电死人的!
一会功夫,电来了,小村也都亮了。我们小孩子一户一家的去看别人家的电灯有没有亮。跑到腊狗家一看,正听他说灯泡亮一下就不亮了,又不敢上去换灯泡,正着急的不行。见我们小孩子来了,就叫我们帮他去叫电工来换灯泡。那天大队里的电工就在村上,我们知道在谁家,就帮他去叫了。
电工来了,帮他家换了只灯泡,并告诉了他换灯泡的注意方法,叫他不用怕,注意点就行了。灯泡一换上去,一拉开关,灯就又亮了。
以上就是我对村里第一次通电的记忆。一晃已经四十多年了!
我的记忆,我村是一九六八年通电,当时的电的器材短缺,不能家家装电表,只是看灯泡大小收费,并採取限电形式,定点送电,并经常会出现停电现象,所以家家户户要常备煤油灯或腊烛,准备作照明用。
记得因器材困难,而急于办电,層经用8号铁线名线代用了二年,于70年才换铁为正规铝线,。
“你的记忆中,家里是哪一年通电的?”我的家乡是在赣州市南康区,出生在上犹江畔。有记忆中我们镇上就通电了,祖辈们说解放前就有一座火力发电厂,具体是哪一年通电就不记得了。上犹陡水水库建成后,我们镇上全面通电是在1965年,用电灯的私人用户并不多,大多数用户都是行政企业单位用电,用电只限定办公室用电,当时电力不足,记得单位晚上开会都是点汽灯和马灯,我们家里装上电灯(和邻居共用一表,是3安培的电表)是在1968年,而且,我们家和何姓邻居两家分别各用两盏灯(15w25w各两盏灯)。仔细算算离开家乡五十年了。
很高兴回答你的提问!
在我有记忆里我家就有电了,不过我妈都是不怎么舍得用,一天就用一两个小时吧,吃完晚饭,我们小孩子就去睡觉了,老妈就关电点上煤油灯再来打毛衣(以前的穿的毛衣都是自己打的)
我是广西农村的,我出生八十年代末,听我妈说就我出生的前两年才用上电的,到大山里都能用上电的是最后的了!很庆幸我一出生就能用上电了!
到我四五岁我家有黑白电视机了,不过要节俭用电,我们也是吃饭的时候看看!
现在是不会有以前那份节俭用电的执着态度了!
19世纪四十年代可以说是电器时代的开端,但并不完全是。在这个时期,电学和电器技术正在经历着快速的发展和改进,许多重要的电学原理被发现和应用,像电磁感应定律、欧姆定律等等。
同时,电气工程师们也开始研发电器设备,如电报机、电灯等。但是,这些电器设备的应用范围相对较窄,只在特定的领域得到了应用。因此,19世纪四十年代仍然是工业革命和机械化时代的主导,而电器时代则在随后的几十年里逐渐成为了主流。
第一次工业革命进入了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进入电气时代。
★第一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促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19世纪中后期)
第一次工业革命如何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1)机器大生产的产品需要更广阔的世界市场;
(2)工厂生产需要来自世界各地的原料;
(3)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变为各地之间的联系和交往提供了条件。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电气时代的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电气时代的历史***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81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