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颂》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散文家郭沫若所作的一首长诗,描写了中国的母亲河——黄河的历史和文化意义,具有浓郁的爱国主义和民族情感。
《黄河颂》当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它是一首颂诗,着眼于“歌颂”,在结构上与组诗第一章《黄河船夫曲》是紧密相承的。
作者简介 《黄河颂》的作者是光未然,原名张光年,是我国著名的现代诗人和文学评论家。1936年开始发表作品。194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黄河颂,又称《黄河大合唱》,是著名诗人光未然(张光年)为配合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而写的组诗。
1、《黄河颂》背景如下:抗日战争爆发后,******派对侵略者***取了可耻的不抵抗政策,放弃了东北的广大疆土,出卖了上海军民的抗战结果,又听任日本军队侵入华北。
2、年11月武汉沦陷后,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三队,从陕西宜川县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途中亲临险急流、怒涛漩涡、礁石瀑布,目睹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悠长高亢、深沉有力的船夫号子。
3、光未然的《黄河颂》写作背景:1938年11月武汉沦陷后,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三队,从陕西宜川县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
1、《黄河颂》背景如下:抗日战争爆发后,******派对侵略者***取了可耻的不抵抗政策,放弃了东北的广大疆土,出卖了上海军民的抗战结果,又听任日本军队侵入华北。
2、光未然的《黄河颂》写作背景:1938年11月武汉沦陷后,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三队,从陕西宜川县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
3、作背景:冼星海回国痛感民族危亡的深重,深知民众的苦痛。在民族危亡的严重关头,他站在民族斗争的前例。他确信中国共产党才是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他加入了中国***。为了民族解放,“为抗战发出怒吼”,他纵笔谱写歌曲。
4、年11月武汉沦陷后,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三队,从陕西宜川县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途中亲临险急流、怒涛漩涡、礁石瀑布,目睹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悠长高亢、深沉有力的船夫号子。
5、创作背景:《黄河颂》写作背景是1938年11月武汉沦陷后,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三队,从陕西宜川县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65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