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清史稿》全书536卷,其中本纪25卷,志142卷,表53卷,列传316卷,以纪传为中心。所记之事,上起1616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建国称汗,下至1911年清王朝灭亡,共296年的历史。
2、《清史稿》是记叙了清太祖建国到1912年溥仪宣布退位所有清朝的历史,乍一听这个名字就不像正正经经正史应该有的名字。
3、《清史稿》一书为纪传体断代史,上至1616年努尔哈赤称汗,下到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部分内容涉及辛亥革命后的民国历史,像张勋复辟、溥仪离宫。
4、本书记事上起努尔哈赤称帝,下至宣统三年清朝灭亡时为止。其中一些列传还涉及到辛亥革命以后的张勋复辟、溥仪离宫后出走天津、王国维投北京昆明湖***等事件。
刘殷,字长盛,新兴人也。高祖陵,汉光禄大夫。殷七岁丧父,哀毁过礼,服丧三年,未曾见齿。时人嘉其至性,竞以谷帛遗之。殷受而不谢,直云待后贵当相酬耳。
人物传记类的文言文(经典点的)带翻译 《王温舒传》王温舒者,阳陵人也。 少时椎埋①为奸。已而试补县亭长,数废。 为吏,以治狱至廷史。事张汤,迁为御史。 督盗贼,杀伤甚多,稍迁至广平都尉。
推荐一些古代人物传记的文言文 原文 周宅①酆、镐②,近戎人。幽王与诸侯约,为葆③于王路④,置鼓其上,远近相闻,即戎寇至,传鼓相告,诸侯之兵皆至救天子。戎寇尝⑤至,幽王击鼓,诸侯之兵皆至,褒姒⑥大说而笑。
宋必达,字其在,湖北黄州人。顺治八年进士,授江西宁都知县。土瘠民贫,清泰、怀德二乡久罹寇,民多迁徙,地不治。请尽蠲①逋赋以徕之,二岁田尽辟。县治濒河,夏雨暴涨,城且没。
一)《李白传》白,字太白,山东人。母梦长庚星①而诞,因以命之。十岁通五经。自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喜纵横,击剑为任侠,轻财好施。
求200 曹操:人物传记文言文阅读集萃 山东平邑兴蒙学校 273300 李传鹏 高柔 高柔字文惠,陈留 人也。柔从兄干,袁绍甥也,在河北呼柔,柔举家从之。太祖①平袁氏,以柔为管长。
1、清史稿是中华民国北京***设立的清史馆纂修的清史未定稿,比照正史体例分纪、志、表、传四部分。以下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清史稿的基本介绍,希望你。
2、《清史稿》是中华民国初年由北洋***设馆编修的记载清朝历史的正史——“清史”的未定稿。全书五百三十六卷,其中本纪二十五卷,志一百四十二卷,表五十三卷,列传三百一十六卷,以纪传为中心。
3、赵尔巽撰.自1914年设立清史馆起,历时十四年修成。先后参加缩写的有柯劭忞等一百多人。本书体例一如历代的正史,分为本纪、志、表、列传四个部分,共五百二十九卷。
4、《清史稿》是记叙了清太祖建国到1912年溥仪宣布退位所有清朝的历史,乍一听这个名字就不像正正经经正史应该有的名字。
《清史列传》:不著编纂人,是一部清朝人物传记书,共八十卷。撰稿人不详。
同治四年(公元一八六五年)进士,改吏部主事,光绪元年充棱穆宗实录加四品街。文彬著有《永怀堂诗文钞》十卷,《明纪事乐府》三百首,《明史会要》八十卷,均《清史列传》传于世。
简介:本书分大臣、忠义、儒林、文苑、循例、孝友六类,凡177篇,计传主354人,与民国17年(1928)据清史馆稿辑之《清史列传》相比较,时间早两年。
著有《百尺梧桐阁集》二十六卷,《清史列传》行于世。《清史稿》记载 汪懋麟,字季,江都人,与同里汪楫并有诗名,时称“二汪”。康熙六年进士,授内阁中书。举鸿博,持服不与试。
自颜其堂曰“道山禄隐。”主讲常州龙城书院,黄景仁、洪亮吉皆从受学。齐焘善为骈体文,意欲矫陈维崧、吴绮、章藻功三家之失,故所作以气格排S、色泽斑驳为宗。著有《玉芝堂诗文集》9卷,《清史列传》行于世。
关于清朝的断代史纪传体只有《清史稿》和《清国史》,另有《清史列传》,编年体的有《清实录》和《东华录》及《东华续录》,纪事本末体的有《清史纪事本末》,政书类的有《大清会典》,地理类的有《大清一统志》等等。
1、《清史稿》,是中华民国初年由北洋***设馆编修,记载了清朝历史的正史——“清史”的未定稿,是一部纪传体史书。全书五百三十六卷,其中本纪二十五卷,志一百四十二卷,表五十三卷,列传三百一十六卷,以纪传为中心。
2、新《清史》由通纪、典志、传记、史表、图录五大部分组成,共92卷、3000余万字。全书***用将《二十四史》经典体例与目前国际通用的章节体相结合的“新综合”体进行编写,其中通纪部分***用章节体,其余部分***用传统体例。
3、清史稿是由北洋***主持编纂的一部纪传体史书,受当时时局的影响,仓促编纂完成,没有经过最后的校改,所以只能算是一部半成品,不能算作是完整的清史,但是可以代表清朝正史。
4、《清史稿》,是中华民国初年由北洋***设馆编修,记载了清朝历史的正史——清史的未定稿,是一部纪传体史书。全书五百三十六卷,其中本纪二十五卷,志一百四十二卷,表五十三卷,列传三百一十六卷,以纪传为中心。
5、问题二:《=十四史》是什么体史书 纪传体史书 二十四史,中国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史书[1] 的总称,是被历来的朝代纳为正统的史书,故又称“正史[2] ”。
6、《清史》不属于《二十四史》因为《二十四史》是乾隆定的,清史稿是民国编纂的,所以不在《二十四史》中。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5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