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历史事件唐朝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历史事件唐朝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大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时代,是封建王朝的顶峰,从安史之乱之后开始走向没落,做为政治经济中心富庶的长安城,就变成了各方势力角逐争夺的中心。其中有六次彻底沦陷。
第一次是公元755的安史之乱,由于唐玄宗的昏聩失策,致使本该镇守潼关的唐军主力出关决战,遭敌全歼,玄宗出逃蜀地,自公元618年李渊开始定都,之后历经124年繁华的长安城被叛军第一次攻陷
第二次是763年,长期的平叛战争,使本来在西北防御吐蕃的边军,调往藩镇征战,边镇只剩些老弱残兵,吐蕃趁机率吐谷浑,党项,羌,氐20万进攻长安,当时的唐代宗吓得要死,赶忙逃到了陕州,长安再次陷落。
第三次是公元783年,唐朝此时经过安史之乱的打击,政治更加***,朝廷应有的威望,已经丧失殆尽,军阀之间互相征伐,待兵强马壮就开始反叛朝廷,唐德宗在讨伐李西烈叛乱时,调遣关内泾原兵5000平叛,这些人路过京师,就索要犒赏,不给于是兵士哗变,攻进长安,大肆劫掠,皇帝再次出逃
在这之后的长安城度过了百年的平静时光,一直到黄巢起义
这是第四次,公元880年,黄巢率军绕禁坑小路进到潼关后,夹攻潼关,唐军溃败,唐僖宗带着眷属逃往成都,黄巢率军数十万入城 ,即皇帝位国号大齐,占据长安,
公元883年第五次沦陷,唐朝宦官杨复光招沙坨首领李克用攻击黄巢,李克用联合唐河中,易定,忠武等镇唐军进攻长安,黄巢大将尚让率军15万迎战,结果大败,黄巢率残部退守河南,李克用攻占长安,开始残害百姓,烧杀抢掠,长安城被劫掠一空
第六次是904年,军阀朱温控制了唐朝廷,逼迫唐昭宗迁都洛阳,同时拆长安城宫室房屋,将木料从渭水运往长安,至此从先秦到唐末一直做为13朝国都的长安,就此陨落,在也没有成为首都出现在历史舞台上
唐朝开国时期是当时最强盛的国家,但经历了安史之乱后,开始衰败,长安前后一共经历了六次被攻陷破城。到底长安城经历了什么?都是怎样的呢?
1.首先是安史之乱打破了唐朝的盛世,也称天宝之乱,这是一场争夺统治权利而爆发的内战,由当时的将军安禄山与史思明发起的,最终以失败告终,这场内战导致了百姓流离失所,国家动荡,繁荣盛世渐渐没落。究其原因,也是朝廷内部开始衰败群导致。
2.平定安史之乱后,留下了大量藩镇,导致后来藩镇反叛,攻进长安,虽说最后以失败告终,但又使国家动荡了一次。
3.黄巢之乱,黄巢领导农民进行起义,再一次动摇了唐朝的根基,瓦解了唐朝的根本,建立了,齐国***,但经历了几次战争后,最终也走向了灭亡。
4.平定黄巢之乱后,由于国家力量大大减小,再一次被藩镇攻打,最后虽然胜利了,但只剩下一座千疮百孔的城池。
5.朱泚之乱,由泾原籍士兵爆发的战乱,最终也战败了。
6.唐帝被藩镇掳走,经历黄巢之乱后唐朝基本破灭,掳走的唐帝后来逃回长安,被朱温逼着禅让,建立后梁,唐朝灭亡。
长安城经历了这么多,从盛世到灭亡,被称为都城被破次数最多的,其原因就是因为,统治者能力不足,军事弱,***内部开始***,不作为。
1、安史之乱沦陷于安禄山之手
公元755年,***巅峰之际,安禄山叛于河北。李隆基连派高仙芝,封常清,哥舒翰三位***名将统领20万大军抵挡,仍然未能阻止叛军的凌厉攻势,潼关失守,李隆基西逃,长安沦陷。
安史之乱
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唐军趁着安史叛军内乱之际收复长安。
2、吐蕃攻占长安
公元763年,安史之乱平,但却使唐朝由盛转衰,国力虚弱。
吐蕃陷长安
同年,吐蕃乘唐军均在东部平叛之时,大举攻唐。公元763年十月,吐蕃占领了奉天(今陕西乾县),唐代宗逃到陕州避难。于是,吐蕃占领了长安。
长安陷落15天后,被郭子仪收复。
3、唐德宗之时陷于藩镇之手
唐朝是历史上被攻破都城最多的朝代但是也是命最硬的朝代,直到第6次才真正灭亡,在这期间皇帝更是逃跑了9次。
第一次攻破的时间是安史之乱,时间在756年的6月,这是唐朝的都城第一次被攻破,然而唐朝并没有灭亡。
第二次,安史之乱不久,吐蕃又开始了早饭,在当时吐蕃出兵占据了长安大部分的领土。不过这次攻占长安的时间只有15天,但也是唐朝历史上的耻辱。
第三次是朱泚之乱,在781年。在当时这个将军不满唐朝对他的待遇。直接派出了军队攻占了长安,并且朱泚还当上了皇帝。一直到了784年,过了三年之后,长安城才被收复。
第四次是黄巢起义,这一次黄巢同样当上了皇帝,并且建立了齐国,两年之后才被收复。
第五次是藩镇割据,在当时很多地方都出现了藩镇。皇帝的话没有人听,895年的时候,当时的李茂贞当上了皇帝,还好在当时李克用及时的出现了,这个时候长安城才回到了唐朝的手中。
最后一次被攻破是901年,当时朱温又一次攻破了长安,然而这次的唐朝真的灭亡了。
感谢邀请.
长安被攻破六次.
1,公元756年安史之乱,被安禄山攻破.
2,公元763年,被吐蕃攻陷.
3,公元783年,被士兵哗变攻陷.
4,公元881年,被黄巢攻陷。
5,公元893年,被秦王李茂贞攻陷。
6,公元903年,朱全忠摧毁了长安.
由此可见,安史之乱对***的影响非常大,可以说间接摧毁了***盛世。
唐朝对外交往可以从这个方面考察:
第一,中国与印度的交往。我们大家熟悉的西游记故事就是发生在唐代,当时,玄奘去印度获得佛教***,历经艰险,将***带到中国,促进了中国佛教发展,并促进中印文化交流!
第二,中国与日本的发展。鉴真东渡日本,促进了中日文化交流。
1、吐蕃和亲
641年,唐太宗派李道宗护送文成公主嫁入吐蕃,与赞普松赞干布结婚。其后还有金城公主下嫁赞普赤德祖赞,并结成联盟。将唐朝的先进文化带到了吐蕃。
2、鉴真东渡
鉴真和尚应日本僧人之邀,曾经六次东渡回日,最后终于成功。他向日本带去了佛经,促进了中国文化向日本的传播以及佛教在日本的兴盛。
3、留学生入国学
唐朝的中央学府是国学、太学,而在这里就学的学生并不限于***子弟,还有各国的留学生,“高丽、百济、新罗、高昌、吐蕃诸国酋长,亦遣子弟请入国学,于是国学之内,八千余人,国学之盛,近古未有。
4、薛延陀
贞观前期,唐朝曾与薛延陀结盟,对付东突厥汗国。
5、玄奘西行
为探究佛教各派学说分歧,玄奘于贞观元年一人西行五万里,历经艰辛到达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取真经,前后十七年,遍学了当时大小乘各种学说。
《西游记》作者是明代吴承恩 。这部小说以“唐僧取经”这一历史***为蓝本,通过作者的艺术加工,深刻地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全书主要描写了孙悟空出世及大闹天宫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和沙僧三人,西行取经,一路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
《西游记》自问世以来在民间广为流传,各式各样的版本层出不穷,明代刊本有六种,清代刊本、抄本也有七种,典籍所记已佚版本十三种。鸦片战争以后,大量中国古典文学作品被译为西文,
《西游记》渐渐传入欧美,被译为英、法、德、意、西、手语、世(世界语)、斯(斯瓦西里语)、俄、捷、罗、波、日、朝、越等文种。中外学者发表了不少研究论文和专著,对这部***作出了极高的评价。
《西游记》是中国神魔***的经典之作,达到了古代长篇浪漫主义***的巅峰,与《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并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
吴承恩没有在折射历史,他有背景设定,但是并没有想写照什么或折射什么,读四大名著原文时请先放下初中阶段的阶级斗争解读视角,那都是现代人的傲慢和自以为是罢了,以为古人都想要我们现代人的生活和理念。同时也请放弃古人写书是批判更古的人的社会的观点,这非常无聊,正常的作者都不会这么干的。
其实古人写书要解决的是他们自己的问题,就像我们现在写书自然是写现代的社会与不变的人性,不会去夸赞未来的观念先进或者吐槽以前制度不先进——前者做不到,我们不知道未来人的观念会是什么样,只能建立在我们的世界观基础之上想象,那终究只是想象而已,反映的还是我们的观念;后者没有任何[_a***_],前朝没有本朝先进是肯定的,人类文明是前进的。
另外题主如果你想讨论历史的话,最起码要搞清楚一些最基本的历史知识。你这番话槽点实在太多了:
众所周知,唐朝的节度使分割了唐朝中央***的权力和地盘,唐朝里面的各路势力对应西游记里面的各路人马,最后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带领一帮人马【唐僧师徒】结束了被分裂后的唐朝,即五代十国,建立大一统的隋朝【唐僧师徒取得真经,通向真理的唯一路径】
1.西游的故事设定在唐朝贞观年间,那个时候没有节度使这一说,也没有分割中央***的权力和地盘。
2.接上,唐朝的各路势力和西游记的各路人马这个要怎么对应我理解不能。
3.隋朝开国皇帝叫杨坚,宋朝开国皇帝才叫赵匡胤。
4.唐僧师徒一路是在打怪修行,没有结束什么分裂。途径的国家,怪被收之后,国家仍归其本国国王治理。
5.如果建立大一统的王朝就能跟西游对应上的话,那么这个故事代入秦朝也挺合适的。
6.如果赵匡胤结束五代十国能对应师徒四人的取经过程,那么西游故事的背景应该对应五代十国,不是唐朝。
《西游记》由明代***家吴承恩所完善的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该书以“唐僧取经”这一历史***为蓝本,通过作者的艺术加工,深刻地描绘了当时社会现实。主要描写了孙悟空出世,后遇见了唐僧、八戒和沙和尚三人,一路降妖除魔,保护唐僧西天取经,所完善的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终于武圣成真的故事。
《西游记》是由明代***家吴承恩所完善的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该书以“唐僧取经”这一历史***为蓝本,通过作者的艺术加工,深刻地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主要描写了孙悟空出世,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和沙僧三人,一路降妖伏魔,保护唐僧西行取经,所完善的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
创作背景:
太宗贞观元年(627年),25岁的和尚玄奘天竺(印度)徒步游学。
他从长安出发后,途经中亚、阿富汗、巴基斯坦,历尽艰难险阻,最后到达了印度。在那里学习了两年多,并在一次大型佛教经学辩论会任主讲,受到了赞誉。贞观十九年(645年)玄奘回到了长安,带回佛经657部,轰动一时。后来玄奘口述西行见闻,由***辩机辑录成《***西域记》十二卷。但这部书主要讲述了路上所见各国的历史、地理及交通,没有什么故事。及到他的***慧立、彦琮撰写的《***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则为玄奘的经历增添了许多神话色彩,从此,唐僧取经的故事便开始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南宋有《***三藏取经诗话》,金代院本有《唐三藏》、《蟠桃会》等,元杂剧有吴昌龄的《唐三***天取经》、无名氏的《二郎神锁齐大圣》等,这些都为《西游记》的创作奠定了基础。吴承恩也正是在中国民间传说和话本、戏曲的基础上,经过艰苦的再创造,完成了这部伟大的文学巨著。
《西游记》的作者明代人吴承恩(有争议)生活在明代的中后期,历经孝宗弘治、武宗正德、世宗嘉靖、穆宗隆庆、神宗万历五个时期。明朝中后期的社会情况和开国之初有很大的不同,政治上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以及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正不断激化,并且日趋尖锐 ;思想文化上启蒙思想兴起,人性解放的思潮高涨,市民文学日益
蓬勃发展,***和戏曲创作进入到一个全面繁荣兴盛的时期。经济上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西游记》以玄奘西天取经的故事作为原形,是我国神魔***的经典之作,达到了古代长篇浪漫主义***的巅峰。
《西游记》是由明代***家吴承恩所完善的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该书以“唐僧取经”这一历史***为蓝本,通过作者的艺术加工,深刻地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主要描写了孙悟空出世,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和沙僧三人,一路降妖伏魔,保护唐僧西行取经,所完善的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历史***唐朝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历史***唐朝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490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