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沈阳探险古迹在哪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沈阳探险古迹在哪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沈阳的文物古迹哪里最有名?最该去哪里参观?
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都,说起沈阳的古迹,一般都是这样描述。沈阳故宫、清昭陵(北陵)、清福陵(东陵)组成多“一宫两陵”是历史悠久建筑完好的标志性古建筑。但直观感受,“一宫两陵"可能并不是最重要的古建筑。目前沈阳故宫博物院的建筑保护工作比照北京故宫博物院,还是有一定差距的,直到2017年才被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北陵跟东陵,在沈阳老百姓眼里就是晨练公园,是大爷大妈早起遛弯,下晚遛娃的好所在。一朝发祥地,指的即是清朝,清朝自黑龙江金上京起家,至沈阳建都,而后入关,以八旗弓马,统治***300年,并由此堕入屈辱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我想,一宫两陵建的再雄伟壮观,也难以掩饰由盛转衰的国运噩梦,和***心中被异族统治的深深屈辱,也是满清文化被边缘化弱化的现实反映吧,也正代表了东北人民那种骨子里的不屈,与振兴崛起的内在力量。
沈阳还有一座古迹,大帅府。素有一座大帅府,半部民国史之称。大帅府是张作霖、张学良父子的官邸私宅,内部文物修缮到位,安保措施严密,活力远胜于”一宫两陵“。大帅府自有起草莽起家、统治东北的奇幻色彩,内部演绎了诸多传奇故事,比如老虎厅枪毙***、投掷硬币等等(可百度或来参观),可见官方和群众对大帅府寄予了更多的期待和热情。大帅府情节很符合东北人的精神气质,白手打拼、建功立业、封妻荫子等等,但我感觉,更多的是,张学良改旗易帜和双十事变,对中国革命带来的决定性影响。张学良在这个问题上,对国家、对历史是有功的,是正向的,是值得后人纪念的。这也是沈阳人有大帅府情节的背后原因。
所以呢,这几个古迹就都去参观一下吧,史海钩沉,感悟沧桑,品味沈阳人的热血担当。
沈阳曾经有三座带“永”字的桥,都是在清朝皇帝出巡时的必经之路上。现在,永宁桥、永济桥已经难觅踪影,剩下的唯有“永安桥”了。
37米长的三孔石拱桥永安桥已经377岁了,位于于洪区马三家子,当年它曾横跨蒲河之上,为满清入关铺通了道路。这条路也就是相关学者们研究清史时常提起的“大御路”。
(图自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
一开始,这条路是努尔哈赤在占领沈阳后修建的,从沈阳直通辽河,长约60公里,当时称为“叠道”。皇太极登基后下令修建永安桥,并把叠道一直修到了广宁,后来清兵就是顺着此道大举入关打败了大顺、灭了大明。再后来,清朝入主中原,永安桥就成了皇帝东巡也就是回乡祭祖的大御路之桥。康熙曾经在永安桥边住过,写了一首《过永安桥口占》,“夹路飞尘宿雨消,十年曾此驻龙镳,春风城阙知非远,几处轻寒变柳条。”,
为了与帝王的身份相匹配,永安桥是罕见的双龙驮桥,就是桥北两边雕刻了龙头,桥南则是龙尾。桥头东南的石碑上,则记述了皇太极建桥的史实。乾隆皇帝到此也曾作诗,“除道修桥经指挥,师行来往迅如飞。奚征贞观征辽阳,布土徒劳奏绩希。” 1963年,永安桥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现在的蒲河已经改道,永安桥完全成了旱桥。在当地***的保护下,永安桥已经禁止通行车辆,使得老迈的永安桥终于不再为常常受伤而困扰了。
20世纪60年代初永安桥,辽宁省文物保护单位。又名大石桥,位于沈阳市于洪区马三家子乡。
永安桥是三孔石拱桥,桥长37米,桥的路面宽8.9米,桥拱高1.83米。桥身两侧有19根石栏杆,桥端紧挨大狮子有一个石柱子上是圆雕的狮子,其它的是荷叶状柱头。桥头西侧有一对雕刻精美的雌雄狮子,桥头东侧也有一对石狮子,它俩不是对望的,而是各自望着东方。
挨着大狮子有抱鼓石,抱鼓石上刻有犀牛,麒麟,老虎和鹿羊蝴蝶等。因蒲河水是北南走向,桥身的北侧有二龙探首,南侧有二龙翘尾。远处相望有二龙驮桥之态,桥头东面立有一石碑,碑文有周元勋,臧国祚和石匠任朝贵字样。
这座桥是大清四个皇帝东巡拜祖的必经之路,康熙从桥上走过,乾隆从桥上走过,嘉庆从桥上走过,道光也从桥上走过。史书记载这四位皇帝共10次东巡,因为是开国皇帝皇太极所建永安桥,为了表示对先帝的尊敬,过桥时都要下轿步行。也有民间带魔幻色彩的神奇传说,说有一造桥工匠含冤而死,他生前做的石剑飞到石桥上面扎进了石桥里,有冤魂要杀真龙,吓的东巡拜祖的皇帝们不敢走桥上,要搭便桥通过。
有人考证说乾隆1754年拜祖时也留诗:“除道修桥经指挥,师行来往迅如飞,奚征贞观征辽阳,布土徒劳奏绩希。”乾隆的留诗我在乾隆诗词全集194首中没有看到,第三句还有两个征字,是美化还是讹传我不知道。永安桥也是康熙年间留都16景之一“永安秋水”,后来晚清沈阳八景又有“御路神桥”。
清朝初期以盛京为中心建了两座门户之桥,一座是建于1637年的永济桥,一座是建于1641年的永安桥。
对于皇太极而言,与蒙古的关系是后金之所以改国号为清的立国之本,所以先修了位于今天造化乡郭大桥村蒲河上的永济桥,强化与蒙古贵族的全面关系,为图谋明国打下稳固的战略基础,可惜永济桥今天已不存,当代的郭大桥之丑陋堪称一绝,让你相信这个时代绝对不会有造出381年的桥梁的信念。位于今天的于洪区马三家子永安村的永安桥经过拙劣的修缮今天还在,形成过往车辆绕桥而过的奇景。但蒲河已经改道。
过去的人欲去关里必须先西行,为的是绕过辽河形成的泛滥的大泽,所以,才有今天这座看起来奇怪的永安桥。两座桥体现了清的国策,先永济后永安。清其实是清蒙联合体统治形式,辽河多次改道,曾经改为蒲河水道。浑河和蒲河同为天堑,护卫着盛京沈阳。浑河表明满之所以溯源,蒲河代表着清之所以立新。两座桥连接的大御路成为清的交通干线,国脉所系。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沈阳探险古迹在哪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沈阳探险古迹在哪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479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