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企业历史事件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企业历史事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我倒是想到这么一个人,历史上不可或缺,但是在民间毁誉参半的人,李鸿章李中堂。
在洋务运动中,他创建了无数的企业,囊括了铁路纺织电信矿业等各行各业。几乎可以说创造了中国当时工业化的雏形。
历史变迁加上淘汰,他创立的企业大部分倒闭了,但是有一个企业留存至今,就是上海的轮船招商局,也是他创办的第一家民营企业,后招商局成立了中国通商银行。后新中国成立,招商局旗下两家企业在国家扶持下,成为了世界五百强,其中之一就是招商银行,另一个是招商银行与工行共同出资成立的平安保险公司。
一个毁誉参半的人成里的公司,不知道算不算毁誉参半的公司。
万事开头难。任何事情在刚开始尝试的时候,总是困难重重的。但还有满怀的热情!总是能促使我们不断地向前。
随着公司不断的成长。我也随之不停的成长。在工作中让我学会了如何正确地与他人相处。并沟通解决问题。在这个不断成长与淬炼的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
从一个企业的发展史,写我自己的成长史:我们企业是1958年成立的一个国企,国营企业单位,我们单位是从沈阳迁过来的。最初的时候,这个企业的人数还不算太多,也就是不到1万职工 。我是1989年工作的,在工厂里工作了三十多年。从我最初在厂里头什么都不太懂,我虚心的跟师傅认真的学习我的本职工作,做到本职工作精、细,在单位经过考试,拿到了中级职称的证书。
1、九芝堂
九芝堂,前身“劳九芝堂药铺”创建于1650年。2004年2月,“九芝堂”商标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2006年9月,“九芝堂”被国家商务部认定为“中华老字号”;2008年6月,九芝堂传统中药文化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
2、陈李济
陈李济创建于明朝万历27年(1600年)。在清代,同治皇帝因服其“追风苏合丸”,药到病除,称其神效。由此,以“杏和堂”为商号的广东陈李济,更名躁大江南北。
陈李济目前主要生产中药口服固体制剂,剂型有传统的丸剂和现代的胶囊剂、片剂、颗粒剂、滴丸剂,现阶段已形成了心脑血管类、风湿骨痛类、妇科类、滋补类、呼吸类、消化类六个产品系列,主要产品有壮腰健肾丸、乌鸡白凤丸、补脾益肠丸、喉疾灵胶囊、咳喘顺丸、舒筋健腰丸等。
3、同仁堂
北京同仁堂是全国中药行业著名的老字号。创建于1669年(清康熙八年),自1723年开始供奉御药,历经八代皇帝188年。
目前,同仁堂已经形成了在集团整体框架下发展的现代制药工业、零售医药商业和医疗服务三大板块,配套形成了十大公司、两大基地、两个院、两个中心的“1032工程”。同仁堂人有信心有能力把同仁堂集团建设成为以现代中药为核心,发展生命健康产业、国际驰名的中医药集团,通过全面提升同仁堂现有的生产经营及管理水平,实现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的新格局。
4、长沙玉和酿造
“玉和”是长沙最古老的酱园,建于清顺治六年(公元1649年),是苏帮酱园的首户,店址在小西门今坡子街。现玉和旧址仍有“蔡玉和酱园光绪贰年立”的碑文。
先抱歉一下,因为语出惊人!
我个人觉得历史上最著名的公司:
孔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创立者:孔丘
员工:72人
孔子带着他的员工奔波于华夏各国传播华夏文化,他们经常衣衫褴褛食不果腹,孔孟之道影响了中华2000年!
没有工资
还有人经常往里垫钱
孔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是一个奇迹!
是我国的华为公司。华为公司从九十年代初的铁皮房开创,三十多年的发展,到如今被美国***举全国之力在全球打压,可见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因为连美国***都害怕华为公司的力量!
1925年,在我国大西南著名的山城重庆有一家公司开业了,这家公司就是卢作孚创办的民生公司。卢作孚一5万元作为运作资本、仅仅用一条小火轮起家,最终发展为拥有140多艘江海轮船,统一了川江航运的传奇的运输公司即民生公司,卢作孚这一创业经历被美国航运业称为“奇迹”,而卢作孚也被日本同行业视为“对手”。
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对卢作孚有过这样的评价“搞重工业的张之洞,搞化学工业的范旭东,搞交通运输的卢作孚和搞纺织工业的张謇。他们都是为发展我国民族工业有过贡献的人。”
周恩来总理曾说过“卢先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党和***方将畀以重任,以展其才,可惜竟遽尔辞世!”
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梁漱溟先生称“作孚先生胸怀高旷,公而忘私,为而不有,庶几乎可比于古之贤哲焉。”
世界十大船王排名第一的***人物包玉刚曾经感叹过“如果卢作孚健在,就不会有我今天的包玉刚。”
可以说卢作孚先生作为一个商人,他所得到的赞誉已经远远的超过了其他的同业,《南方周末》有一期里更是把卢作孚先生称之为完人。那么这个商人究竟做过什么事情,能够得到如此之高的赞誉呢?那我们就得说一说1938年的宜昌大撤退了。
亲历了宜昌大撤退的平民教育家、乡村建设家晏阳初说国,“这是中国实业史上的‘敦刻尔克’,在中外战争史上,这样的撤退只此一例。”因为敦刻尔克大撤退是依靠一个国家的力量,由一个军事部门指挥完成。而宜昌大撤退则完全依靠的是卢作孚和他的民生公司。
1938年,地处长江三峡的湖北宜昌,在日军的炮火和飞机轰炸之下,卢作孚以一个商人的身份挺身而出,指挥自己的民生公司所下辖的船队,以及临时由周边征调的民船,不畏危险抢运战时物资和人员到四川,从而保存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命脉。后世曾有人对此有过如下的评价:“那些抢运入川的物资,很快在西南建立了一系列新的工业区,尤为重要的是以重庆为中心的兵工、炼钢等行业的综合性工业区,构成抗战时期中国的工业命脉。正是这些撤退运输到大后方的工矿企业成为抗战的坚强后盾,生产了大批枪炮,为前线的将士们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杀敌武器,为战争的最后胜利,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作为后人,我们远离了炮火,无法想象当时卢作孚的民生船队所面临的压力到底有多大,日军对我国发动了蓄谋已经的侵华战争,当时的中国,飞机少得可怜,杯水车薪,无济于事;火车线路被炸得七零八落,无***常开运;公路运输不仅运费高,汽车少,且公路少又不能直接入川。因此,长江水道便成了进入四川最便利的路线,成了抗战期间贯通前后方最重要的“黄金水道”。当时的宜昌集结了大量的工业设备和各地逃难的难民,而卢作孚面临的任务是必须在40天内将这些人和物全部运出宜昌。面对如此之大的压力卢作孚处乱不惊,有条不紊的运筹全局,以“三段航行法”完成了宜昌大撤退。
从抗战一开始,民生公司就投入到抢运人员和物资的战斗中去。据不完全统计,民生公司在抗战前期,从上海、南京、芜湖、武汉和宜昌抢运入川的兵工器材和航空油弹器材,共计196000吨。在整个抗日战争中,民生公司为了挽救国家和民族危亡,在抢运物资和人员的战斗中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总共有16艘船只被炸沉炸毁,69艘船舶被炸伤,117名员工壮烈牺牲,76名员工伤残。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企业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企业历史***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477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