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历史事件起义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历史事件起义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
八一南昌起义常简称南昌起义或者八一起义。八一南昌起义指的是1927年8月1日,中国江西南昌,由中国共产党势力的军队针对中国***的***政策而发起的武装反抗***。南昌起义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联合国民党左派,打响了武装反抗******派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国***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
秋收起义是1927年9月9日(中秋节),在湖南东部和江西西部领导的工农革命军(即红军)举行的一次武装起义,是继南昌起义之后,中国***领导的又一次著名的武装起义
1、陈胜吴广起义,是秦朝末年在蕲县大泽乡(今宿州)发动的起义。
2、绿林赤眉起义,是西汉末年在新市绿林山(今湖北省京山市大洪山)发动的起义。
3、黄巾起义,是东汉末年公元184年在邺城(今河北临漳)发动的起义。
4、隋末瓦岗寨起义,是隋朝末年在瓦岗山发动起义。
5、黄巢起义,是唐朝末年公元875年黄巢在冤句(今山东菏泽)发动的起义。
6、方腊起义,是北宋宣和年间方腊在睦洲青溪县(今浙江淳安)发动的起义。
7、元末农民起义,是元朝末年元顺帝在位期间发生在中原地区的农民大起义。
9、太平天国运动,是清朝咸丰元年到同治三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发动的起义。
秦:陈胜(张楚)、刘邦(汉)新莽:赤眉军(拥立刘盆子),绿林军(拥立更始帝刘玄)东汉:张角(未建立有效***)东晋:孙恩、卢循(未建立有效***)隋:瓦岗军、窦建德(夏)、杜伏威、王薄、朱粲等唐:陈硕真(女性,称“文佳皇帝”,未建立有效***),黄巢(齐)
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领袖中比较出名的,有三个,他们是秦末的陈胜、唐末的黄巢和明末的李自成。这三个人,都发动了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运动,席卷多地,并建立了自己的***,然而,这三个最终都死于非命,没有善终,他们都是怎么死的呢?其中,有两个是被自己人杀死的。
客观原因:“***”或“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指特殊政治背景的时代反映,平民阶层是大多数的被统治阶层,被剥削或压迫的方式各种各样(太监、宫女、徭役、流放、苛政、借贷),平民反抗的形式在那个年代较为单一。朝代更替之时是民不聊生、***重生等人间悲剧的历史事实频发
主观原因:平民大多数是农民阶层,这个阶层最大的问题是土地问题与粮食问题,中国封建帝制的土地受益者反而是皇帝统治者与官僚体系。皇帝命运与国家命运相联系的关系,造成平民阶层前途与政治背景具有必然性
综上所述,古代中国人选择造反之途径是被动的或特殊性或必然性,造反的偶然性或可能性之阶层是少部分的军阀阶层
秩序这种东西,有时候是很脆弱的。任何一种稳定的秩序,都是在各方博弈之后达成的一种暂时性的均衡状态。
而均衡是需要条件的,当构成均衡的条件不存在了,那秩序自然也就会迎来一个重新构建的过程。
中国古代社会的秩序也是这样一种均衡。以今天的眼光来看,贫富分化、社会不平等都是非常严重的。但当时人对不平等的接受程度,远高于现在,因为他们就没见过所谓“平等”。而封建社会相比奴隶社会,那已经进步多了,至少普通人能合法的保留一定的私有财产,有一定的人身独立性。这些都是构成封建社会秩序均衡的条件。
但是,所有的博弈都是动态的。长期的动态博弈下来,能量大的一方当然会越得越多,能量小的自然越得越少,所谓均衡也就日益偏离了最优的状况。当偏离到一定的程度,当然也就崩溃了。
起义军,应该称为***更恰当。多为一小撮心怀叵测之人利用大众,希望从被压迫着翻身为压迫着。很少成功,偶尔成功为刘邦、朱元璋,失败者陈胜吴广、项羽、赤眉绿林、洪秀全等。
当社会财富和***被少数人所垄断后,占人口绝大多数的穷苦大众只能通过起义来打破这种少数人垄断社会***的格局!
每一次农民起义,都是对社会***的重新分配,然后换上一批新的既得利益者。
随着社会的发展,既得利益集团又再一次垄断社会***和财富,那么人们又再次起义,又重新推一批新的既得利益者上位。
中国古代的历史,就是这样的反复又反复。
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
垄断与反垄断;哪一个朝代的统治者能够放缓和遏制垄断的进程,就能实现更为长久的统治。
所以,同理,这也就是为什么天天都在叫着,要改革,要改革的原因。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历史***起义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历史***起义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477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