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秦始皇历史事件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秦始皇历史事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秦始皇(公元前259年——公元210年)姓赢名政,是秦庄襄王之子。公元前246年,庄襄王去世,年仅13岁的嬴政登上了王位。继位之初,一切国事均委托吕不韦等大臣办理。22岁(公元前238年)那年,他开始亲政。当时,秦国已经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盛的国家。秦王嬴政凭借着秦国强大的军事实力和财力基础,发动了兼并战争,花费数十年时间,先后兼并了韩,赵,魏,楚,燕,齐六个诸侯国,最终于公元前221年完成了统一大业,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地盘已“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疆域十分广阔。统一六国后,嬴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盖五帝,于是自称“始皇帝”,更希望自己的帝国能够传之二世,三世,乃至万世。为了巩固帝国的统治,秦始皇推行了一整套维护国家统一的措施。首先废除分封制,着力在各地推行郡县制;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将中央到地方的一切权利集中于皇帝一人手中,加强了中央集权制的统治。统一后发布“使黔首自实田”的律令,给予对土地私有权保护。还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条文,统一了货币,度量衡和文字,规定了车轨的宽度,通过“焚书坑儒”,对不利于秦国的各家学说,进行销毁和压制。这一系列措施,使全国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领域,达到了空前的统一。他巩固统一的这些措施,客观上有利于各民族的交往与融合,为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之后的2000余年,中国古代社会虽历朝代更迭,但秦始皇所创建的封建帝制一直得以延续。
作为首次完成中国大一统的政治人物,也是华夏第一位称皇帝的君主,秦始皇嬴政的事迹多少年来始终被大众所传颂,其功过是非两千年来同样备受争议,实为影响华夏第一人。
功过是非
十三岁即王位,二十二岁加冕亲政,平嫪毐之叛乱,收吕不韦之相权,杀伐果断、雷厉风行,已现王者风范;重,灭六国,三十九岁统一全国,建立起中央集权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建万里长城,拓展华夏版图;书同文,车同轨,以郡县制取代分封制,奠定中国两千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
诸多成就,后人均已为之叹服,然诟病者却也不少,究其原因自然是始皇历史上也留下了一些污点。其一便是焚书坑儒,其实多数所焚之书在咸阳宫基本上都有副本,遗憾的是焚毁了一些周王室存放的珍贵史籍孤本,后人再无法得见,导致后人对周王朝甚至是夏商朝历史了解甚少。其次便是大兴土木,如果说修长城是为了防止匈奴入侵,建骊山墓是为了这位千古一帝能在百年后有安身之所,这些虽然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负担,但尚情有可原,那么规划阿房宫,复建六国宫殿数百座于咸阳,无一不是穷奢极欲、劳民伤财了,也极大的动摇了秦王朝统治的根基,如此强盛的帝国二世而亡也就不足为奇了。
野史传闻
历史是个小姑娘,看大家如何装扮她。正史虽不见得都是真相,却也被后人所承认,然而民间乐于交流的却永远都是那些野史传闻。而关于这位千古一帝的秦始皇,野史传闻更是被后人所津津乐道。
“身世之谜”,这可能是关于秦始皇最大的谜团。传闻秦始皇是吕不韦之子,正史自然不会这么写,据《史记·吕不韦列传》记载,秦始皇之母赵姬本是吕不韦的姬妾,吕不韦将赵姬献给异人,传闻根据吕不韦送妾的时间与嬴政出生的时间推算出始皇可能是吕不韦的儿子,即便时间推算属实,也不能就此确定始皇该姓吕,可能这本身就是好事者编造的故事,真相或许已经成为一个永远的谜团。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秦始皇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秦始皇历史***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476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