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近代史人物传记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近代史人物传记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您好!感谢您的邀请!
一个人成长过程中需要读的书很多,诚如庄子所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面对浩瀚的知识海洋,我们确实需要清楚知道自己需要读些什么书,才能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不盲目学习。需要读的书如下:
1.提升修养的书。这一类书包括玄学、哲学、美学、文学等,这一类书看似“无用”,却对我们为人处事很有帮助。经久熏陶的话,可以培养我们的气质,提升我们的生活品质。
2.关于历史的书。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也可以读读历史,看看人物传记,以史为镜,从历史中学习。
3.有关科学的书。现在科技已经成为第一生产力,我们作为现代人,也需要了解和学习科学技术有关知识,关注科技发展动态,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
4.专业书籍。这一类书主要包括你所从事的专业或者行业方面的书籍。比如,如果从事心理学,就读一些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如果从事销售,就读一些有关销售的知识等书籍。前提是你需要了解整个专业或者行业的知识体系,然后再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最后,社会这本“无字书”也需要读一读。“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知识的学习就在生活中,我们不仅可以向书本学习,还可以向社会、向大自然学习。
另外,你还可以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然后从各种能力入手,看看自己需要补充哪方面的知识,按需读书。
以上观点,仅供参考,谢谢!
最后,祝您学有所成!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读书对一个人成长,会起到不可思议的作用。但人生苦短,读万卷书对很多人来说是件比较困难的事情。那么,在有限的生命时间里,该读些什么书,才对自己的成长有帮助呢?个人觉得,要读三类书:
一、历经岁月与历史的考验,流传下来的经典著作。这些经典著作千百年来,因其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过去是,现在是,未来也仍然会是给人以引导的灯塔。
曾国藩曾说过:“古今书籍浩如烟海,而本根之书不过数十种。”陈寅恪先生七十岁左右的时候,也曾感慨道:“中国书虽多,不过基本几十种而已。”那么,究竟哪些书是中国必读之书?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精神呢?对此,1923年,胡适先生应清华大学学生之请,曾开有《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收录图书约190种,后来根据它修订精简成《实在的最低限度的书目》42种。我个人觉得胡适先生列出的最低限度书目中的书,都非常值得一读,哪怕是读懂或读通了几本,都会对人生的成长有莫大的帮助。
二、与自己工作相关的专业知识书藉,提高专业技能,以便更好地工作,创造价值,服务社会。
三、与人生各年龄段相适应的生活实用书藉,以提高自身的生活能力,能够健康地应对生活。
曾经有个人对我说过这样一句话:“人都是自个儿成全自个儿。”
这大概是出自电影《霸王别姬》的一句台词吧。
总之,因为这一句话,我突然意识到,我该成长了。
后来,读书确实为我的成长带来很多益处,但是最重要的一点还是,我决定直面成长的痛苦。
因为做了这个决定,读书的益处才得以最大化。
小编问:读什么书能够使自己快速成长?我仔细想来思去,嗨,还真有这么一本书。它是:看不完,吃不透,似懂非懂,说是风,既是雨,人生百科全书。书名叫“现实社会”。你说的轻巧,什么都讲究一个“快”字。人生的阅历是日复一日慢慢积累所获才能成为阅历。有了阅历去指导知识为你服务,从而才能转化为你所需要的东西!俗话说,欲速则不达,刚好很充分地说明这个问题!我们时下就被这“快”字冲晕了,只看到事物的表面性,而糊视了它内在的必然性。这样久而久之是要吃大亏的。小环境如此,大环境也会如此!但愿会有更多的人明白这一点。果真这样的话,那将会是,人之兴国之万兴也!
谢邀!
读史!
教材,算是基础,且不说是否骗人,但做为一种参考却是绰绰有余。
专业,算是阶梯,且不说是否有用,但可以在关键时刻打败竞争者。
历史,算是终结,它可以让你看清楚关于道德,成败,坚持,希望。
人若成功,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中的任何一个都可以。
一是会做事。
二是会做人。
而历史书绝对可以教会你做到第二点,如果您原意学习的话!比如读《史记》,只要深入思考,就知道尧是出于平衡势力目的而禅让于舜,就知道吕后杀戚夫人是因为戚夫人先对吕后一家起了杀心,也会知道汉武帝为什么拿卫青当亲人,李广为什么会失败,而道德至圣孔子为什么会失落,更会知道韩信的死一点也不冤,而陈平为什么会富贵终老。
你会看到形形***的人,各种各样的成功与失败,以及这些人背后的处事方法。
余华
余华,1960年4月3日生于浙江杭州,现代作家。1***7年中学毕业后,曾当过牙医,五年后弃医从文,先后进县文化馆和嘉兴文联,之后还进入过北京鲁迅文学院进修深造。1983年开始创作,同年进入浙江省海盐县文化馆。1984年开始发表小说,《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同时入选百位批评家和文学编辑评选的九十年代最具有影响的十部作品。1998年获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2005年获得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现就职于杭州文联。
最出名的当属鲁迅文学***。
鲁迅年轻时所处年代,恰逢中国遭遇了两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义和团运动以后,中国被外国人称为东亚病夫。为此,鲁迅开始习医救国。但当鲁迅留学日本学医过程中,他又弃医从文,因为单凭医术挽救不了中国,必须通过文学首先改变人的思想。
在历史上弃医从文的名人中,鲁迅先生最为著名。当年鲁迅先生为了治病救人远赴东瀛,然而在残酷无情的人文状况,毅然放弃求医之路转战文坛,留下了流芳千古的杂文,为无数仁人志士点亮了希望之路。
鲁迅,一个全中国都知道弃医从文的知名作家。其实还有郁达夫、郭沫若、毕淑敏、余华、冯唐等,国外的有渡边淳一、柯南道尔等。
医学其实是很枯燥的学科,严谨的不能犯一丝错误,而且需要终身学习。早期的鲁迅、郭沫若,是因为医生只能拯救人的肉体,却不能拯救人的灵魂,为了唤起民族的精神,救国救民,而后期的毕淑敏等人,是不喜欢医生这个职业,每天都是与病患打交道,累心累身体。
1、郭沫若。他曾留学日本,获医学学士学位。后来,由于青年时期患肠伤寒而造成两耳重听所带来的生理上的限制,更由于“五四”运动给整个中华民族所带来的觉醒,促使他下定决心决心弃医从文。
2、渡边淳一。1933年出生于日本北海道,札幌医科大学毕业,医学博士。毕业后留校任整形外科讲师,后弃医从文,著作有《失乐园》。
3、柯南·道尔。福尔摩斯之父——柯南·道尔毕业于爱丁堡医科大学,由于对医务并不热衷,于1891年弃医从文,专门从事******写作,并成功塑造了福尔摩斯这一家喻户晓的人物。
4、布尔加科夫。苏联俄罗斯作家。1916年基辅大学医疗系毕业后被派往农村医院,后转至县城,在维亚济马市迎接了十月革命。1920年弃医从文,开始写作生涯,著作有长篇***《***和玛格丽特》(1966)。直到逝世,其他著作有剧本《莫里哀》(1936)、传记体***《莫里哀》(1962)等。
5、约翰·济慈。英国19世纪初著名诗人。他曾习医,后因热爱文学而放弃行医。他只活了26 岁,因患肺病而病逝于罗马。他比较著名的诗,包括《夜莺颂》、《[_a***_] 古瓮颂》《无情的妖女》等。
6、鲁迅。1904年初,他入仙台医科专门学医,后从事文艺创作,希望以此改变国民精神。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近代史人物传记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近代史人物传记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472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