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传记 > 正文

左传的人物传记,左传的人物传记有哪些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左传人物传记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左传的人物传记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春秋国语左传传区别?
  2. 左传记子贡为鲁使齐在哀公十五年?
  3. 《左传》和《战国策》在写作手法上有何差异?

春秋国语左传传区别?

答:文学体裁不同思想倾向不同,文学影响不同

1、文学体裁不同《国语》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国别体著作。《左传》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

左传的人物传记,左传的人物传记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2、思想倾向不同《国语》它重在记实,所以表现出来的思想也随所记之人、所记之言不同而各异,如《鲁语》记孔子语则含有儒家思想;《齐语》记述管仲语则谈霸术;《越语》写范蠡尚阴柔、持盈定倾、功成身退,带有道家色彩。《左传》中的人物与事件是按照历史资料来编写的,但作者在记叙这些历史人物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思想观点和政治倾向。这种思想在***道德、政治主张、强调等级制度、尊卑观念等方面接近儒家。

3、文学影响不同《国语》在内容上有很强的***倾向,弘扬德的精神,尊崇礼的规范,认为“礼”是治国之本。而且非常突出忠君思想。国语的政治观比较进步,反对专制和***,重视民意,重视人才,具有浓重的民本思想。国语记录了春秋时期经济、财政、军事、兵法、外交、教育、法律、婚姻等各种内容,对研究先秦时期的历史非常重要。《左传》在铺叙***过程中,第一次展现了一批有着各自经历和不同性格的历史人物,虽非完全着意而为,却也时有渲染、夸饰之笔,客观上积累了形象塑造的宝贵经验,为此后传记文学、历史小说涌现提供了难得的启示、重要的借鉴。

左传记子贡为鲁使齐在哀公十五年?

是的,子贡为鲁使齐在哀公十五年的记载出自《左传·哀公·哀公十五年》:冬,及齐平。子服景伯如齐,子赣为介,见公孙成。

左传的人物传记,左传的人物传记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子赣即子贡,“赣”的本义就是“赐予”,五代徐锴《说文解字系传》: 故端木赐字子赣也。

在《史记·鲁周公世家》也有相应记载:十五年,使子服景伯、子贡为介,适齐,齐归我侵地。田常初相,欲亲诸侯。

《左传》和《战国策》在写作手法上有何差异?

《左传》和《战国策》虽然都是古代史书,但作者、内容、体裁、成书年代都不同。《左传》作者左丘明,春秋末期鲁国(今山东)人,鲁国的太史官,和孔子同是鲁国同时期人,还是好友。左丘明著《左传》,以孔子所著《春秋》为基础,以时间顺序,展开记述西周春秋具体史实。《左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史料性强,对后世影响很大。《左传》虽以时间为序,但某时会打破时空,重点突出写一重大***或人物传记,不是流水账式的记述,司马迁纪传体《史记》就受其影响。当代中学课文《曹刿论战》就出于《左传》。

左传的人物传记,左传的人物传记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战国策》在《左传》之后,内容主要是战国时期纵横家们向国君大臣们游说对策之辞的汇篇。西汉刘氏宗室刘向以齐楚燕韩赵魏秦等国档案,把它们校订和编著而成,属于国别体史书。该书直到北宋曾巩等还有补充校对。故《战国策》非一人一时之作。现中学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就出于《战国策.齐策》,《触龙说赵太后》出于《战国策.赵策》。《战国策》史料性不及《左传》,但其文辞优美。策士们为向君主献策,运用引经据典、寓言、比喻等打动对方,说服力强。故当代中学、大学生要练辩论,应当读读《战国策》,雄辩能力必能增强矣!

第一、《战国策》比《左转》更富于文***。

《左传》也是自以文***著称的,但两者相比照,可以看到《战国策》的语言更为明快流畅,纵恣多变,委曲尽情.无论叙事还是说百理,《战国策》都常常使用铺排和夸张的手法,绚丽多姿的辞藻,呈现酣畅淋漓的气势。

第二、《战国策》描写人物更加细致

《战国策》描写人物的性格和活动,更加具体细致,也就更显得生动活泼.《左传》描写人物,大抵是简笔的勾勒。

第三、《左传》记事重真实,《战国策》重神似

《战国策》所记的策士说辞,常常引用生动的寓言故事,这也是以文学道手段帮助说理。

《左传》记事重真实,《战国策》重神似,所以多夸张虚构,往往摄取了人物***的典型特征,用漫画般的手法进行勾勒。

第四、《左传》的语言精练严谨,而《战国策》则长于铺陈、流畅恣肆,气势激昂。

总之,《左传》和《战国策》虽然都是记录历史的书籍,它们又有着各自不同的风格。它们对后人研究古代史,都有着极其重要的研究价值。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左传的人物传记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左传的人物传记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