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传记 > 正文

张若虚的人物传记,张若虚的人物传记有哪些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张若虚的人物传记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张若虚的人物传记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春江花月夜》被评价为“孤篇压全唐”,你对唐代诗人张若虚的这篇诗作是怎么认为的?
  2. 你最喜欢林黛玉的哪首诗?为什么?

春江花月夜》被评价为“孤篇压全唐”,你对唐代诗人张若虚的这篇诗作是怎么认为的?

人云亦云者众矣,只能说在他这个体裁内是最具代表性的。

至于其它体裁都各有千秋,你能说他在律方面比得过杜甫的《登高》吗?能在气势和才华上比得李白《将进酒》吗?能在叙事和叙情上比得过白居易的《长恨歌》吗?能在婉约上比得过李商隐的《无题》吗?

张若虚的人物传记,张若虚的人物传记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诗是个性的东西,自古以来文无第一。我们欣赏古诗就是与作者共鸣,享受诗词之美。

闻一多先生说《春江花月夜》孤篇压全唐只是一家之言,算不上金科玉律。切勿一叶障目。

有人偏爱说”春江花月夜”孤篇压全唐,请问”春江花月夜”的霸气在哪里,拿什么来压,写得再美也是平庸之作,用了”压全唐”几个字或多或少都可以吸引那些不懂诗的人多看几眼,讲到压全唐只不过是那些喜欢人云亦云的人把它当作消遣的话题罢了,在人前充作很懂诗的样子罢了。

张若虚的人物传记,张若虚的人物传记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春江花月夜》是唐初诗人张若虚的作品。翻遍《全唐诗》,张若虚仅有两首作品流传下来,一首是《代答闺梦还》,另一首就是《春江花月夜》了。

可以说,因为有了《春江花月夜》,我们知道了张若虚这位诗人,可一位连名号是什么我们都不甚清楚的诗人,真的仅凭一首诗就压倒全唐的诗作么?我认为这种说法有夸大之嫌。

从这首诗的内容来看,是值得称赞的。“春”“江”“花”“月”“夜”,这五个最美妙的词组成诗题,瞬间便把读者引入到一幅良辰美景的画卷之中。诗中的春江花却在夜月的笼罩下洗去秾艳,尽显清华高洁的气质,从而引发了渊默的宇宙玄想和深挚的人间相思。

张若虚的人物传记,张若虚的人物传记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诗篇由江月开篇写到花林,再到江海鼓荡,明月初升。江水辉映着月光,花林被皎洁的月光披上一层晶莹的细雪。朗月高悬,天地间山川如洗。在皎月神秘、冷峻、温柔的注视下,时空凝结成永恒。没有比它更古老的过去,没有比它更高远的未来。正如诗中所述: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按照闻一多先生在《宫体诗的自赎》中对此的点评:“诗人与“永恒”猝然相遇,一见如故,于是谈开了——对每一问题,他得到的仿佛是一个更神秘的更渊默的微笑,他更迷惘了,然而也满足了。”

从诗作的第十联开始,由景到人,一句“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写尽了男女相思的离愁别恨。到诗作的最后一联“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将思念之情,月光之情,游子之情,诗人之情交织成一片,洒落在江树上,也洒落在读者心上,情韵袅袅,摇曳生姿,令人心醉神迷。

单从诗作的角度来看,这首诗的意境是绝美的,蕴含的意义是深远的、耐人寻味的。很容易让读者留恋在诗作织构而成的画卷之中,沉湎忘返。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历来评价很高。闻一多先生称誉它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春江花月夜》原来为吴地乐府歌曲名。相传此曲与《玉树***花》都是南朝后主陈叔宝所作,张若虚以此为题作了这首深沉、寥廓、宁静而又不失生活气息的诗,诗中以月为主体,以春、江、花、月、夜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幽美邈远、惝恍迷离的春江月夜图。

《春江花月夜》借鉴了宫体诗的一些写作技法,表达了一个关于时空、人生意义这一宏大厚重的主题。全诗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写景、第二部分写哲思、第三部分写游子思家,三部分巧妙地熔于一炉,引人共鸣。

诗中处处写景,处处抒情,一切景语皆为情语。诗人通过对春江花月夜的描绘,尽情赞叹大自然的奇丽景色,讴歌人间纯洁的爱情,把对游子思妇的同情心扩大开来,与对人生哲理的追求、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结合起来,从而汇成一种情、景、理、水***溶的意境。

希望我的答案能帮助到你。

不敢苟同。

先说说张若虚此人,初唐诗人,以《春江花月夜》著名,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为"吴中四士"。他的诗于《全唐诗》仅存二首。

从唐至元,他的《春江》诗几乎无人所重。直至宋代才有人收录,明清时期逐渐流转传颂,到近现代被推崇至极。

唐朝,一个梦幻般的盛世,人才并起,明珠齐绽光芒。那是一个令人心潮澎湃的时代诗歌争鸣,各具特色。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鬼李贺,诗佛王维,诗魔白居易等等等等,都是非常出色的创作者。但是他们谁敢称一人压全唐,遮盖所有人杰光芒。

《春江花月夜》沿用陈隋乐府旧题,其诗描写细腻,音节和谐,清丽开宕,富有情韵,洗去了宫体诗的浓脂艳粉,在初唐诗风的转变中有重要地位。但受六朝柔靡诗风影响,常露人生无常之感。

清末学者王闿运,谓此诗曰“孤篇横绝,竟为大家”。闻一多评价“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这些多为后世评判,不可否认《春江花月夜》所达到的高峰成就,但是以“孤篇压全唐”来讲,有些夸大了。

“孤篇压全唐”,可以是夸奖,并不能称为事实如此。


你最喜欢林黛玉的哪首诗?为什么?

【读红漫谈】(第26期)

(一)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红楼梦》的语言用“炉火纯青”来评价,我认为恰如其分。

其中,最令人惊叹的是,不论是那位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宝玉,还是人物猥琐、不受人待见的贾环,还有做了一句诗的“凤辣子”,作家都量身定做了诗词和诗句。

这些大量的诗词和人物性格、见识、水平高低以及故事情节揉合得这么紧密,完美。

这些精心结撰的诗词,和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结合得天衣无缝,这种创造,用“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来赞叹,一点儿都不过分。

(二)潇湘妃子的诗词独步大观园诗坛...

美丽、聪慧、纯真、对爱无比执着、忧郁而又多病的黛玉,她的诗词,不仅在大观园这个小圈子里堪为独步,我敢说,与历史上那些女诗人、女词人相比,也毫无逊色!可以并肩而立。

(三)黛玉葬花...

林黛玉动人的诗词有很多,《咏海棠》,《葬花吟》,《题帕三绝》,《秋窗风雨夕》等等,都是很动人的诗篇,不过,个人觉得最动人的是《问菊》,因为《问菊》真正写出了林黛玉的性格悲剧,也写出了许多人内心的痛苦。

在这首《问菊》中,林黛玉东篱问菊,表面问菊,实是表达自己的人生困惑。

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她有孤傲世的高洁心性,同时也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

如果林黛玉真的孤标傲世,那就应该像陶渊明那样于世无求,自得其乐,然而她又渴望别人理解她,渴望得到世人的承认。

她既然渴望得到世人的承认,那就像宝钗那样,多懂点人情世故,不要那么清高。事实上,林黛玉并非不懂人情事故,她看得明白,但是她的性格使得她做不到宝钗那样圆滑。

然而,她两样都做样都做不到,所以就在这样的矛盾中承受了巨大的人生痛苦。

圃露庭霜何寂寞,雁归蛩病可相思。这一句,写尽了林黛玉内心的孤独寂寞与哀怨。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张若虚的人物传记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张若虚的人物传记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