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时期人物传记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明朝时期人物传记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有传记。李贞(1303年-1378年)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姐夫,长期居住在泗州盱眙县,后来迁都到临淮的东乡,1354年携子投奔朱元璋,居现今杭州。他为人淳厚善良,孝顺友爱,谦虚谨慎,一生没有多大的建树,卒于洪武11年。
明代李贞有传记,李贞(1379年-不详),字子固,南靖人,明朝政治人物,榜眼。明成祖时期,李贞被授为翰林院修撰。永乐十三年(1415年),陈循榜进士第二人,李贞参与了《五经四书性理大全》的修纂[zuǎn]工作。
原文全文如下:
严嵩,字元礼,永嘉人。幼孤,事其祖父严可均,礼孝英俊。迁廉访,宣谕精明,历任户部员外郎、平政司、都察院大副、广西巡抚、河南巡抚。嘉靖丙戌为江西巡抚,乙亥加少保,成为会试第一人。嘉靖己巳,掌兵部事,又总理吏部,改任总理太仆寺卿。官至兵部尚书。严嵩纳贿重用***,胡人疏于意,贪得无厌。坐罢,诏徙家居雁门外,后罢归里。史称其为铁面无私、一代名臣。
注释:
1. 迁廉访:无疑是官场生涯中的一个步骤,一般发生在从四品或五品之下,可西刑发配、降级或调离本部,可以是华丽或卑鄙的丰功伟绩或民间传说。
2. 宣谕:明朝科举制度中由主持生员考试的官员颁发给考取及格的考生的文告。
3. 太仆寺卿:设立在北京的中央行政机构之一,负责礼仪制度、宴席用具等领域。是总理组中的三职之一,与太子太保及司礼监监丞并列。
4. 纳贿:指官员收受贿款、财物等不法行为。
5. 胡人:指满族人。
我无法回答你的问题,因为“严嵩传”是一本书籍,并不是一篇文章或一段文字,没有原文全文这一说法。
如果你指的是《明史·严嵩传》这本书,那么它是一本关于明代官员严嵩生平的传记,内容非常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具体内容可以在相关书籍或网络***中查阅。
诗文。宋濂(1310年11月4日[1] —1381年6月20日[2] ),初名寿[3] ,字景濂,号潜溪,别号龙门子、玄真遁叟、仙华生、元贞子、元贞道士、仙华道士、幅子男子、无念居士、白牛生、南山樵者、南宫散史、禁林散史[3] ,汉族,祖籍金华潜溪,至宋濂时迁居金华浦江(今浙江浦江)。明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思想家。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章溢、刘基、叶琛并称为“浙东四先生”。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学者称其为太史公、宋龙门。[3] 宋濂自幼多病,且家境贫寒,但他聪敏好学,号称“神童”。曾受业于闻人梦吉、吴莱、柳贯、黄溍等人。元末辞朝廷征命,修道著书。明初时受朱元璋礼聘,被尊为“五经”师,为太子朱标讲经。洪武二年(1369年),奉命主修《元史》。累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时朝廷礼仪多为其制定。洪武十年(1377年)以年老辞官还乡,后因长孙宋慎牵连胡惟庸案而被流放茂州,途中于夔州病逝,享年七十二岁。明武宗时追谥文宪,故称“宋文宪”。宋濂与刘基均以散文创作闻名,并称为“一代之宗”。其散文质朴简洁,或雍容典雅,各有特色。他推崇台阁文学,文风淳厚飘逸[4] ,为其后“台阁体”作家的文学创作提供范本。其作品大部分被合刻为《宋学士全集》(亦称《宋文宪公全集》或《宋学士文集》)七十五卷。[3] 希望***纳!谢谢! ------------- 如果我回答对你有帮助,请关注我一下。或有其他问题也可以关注我,给我发私信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时期人物传记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时期人物传记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463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