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八年级下册历史事件解释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八年级下册历史事件解释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第八章说的是:上善若水.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忧。
什么意思呢?意思是上善合乎道的意识行为。
几于道,接近于道和相似于道。
上善之人,也就是圣人具有近似于水的特性。
水的行为表现为利万物而不与万物争宠,始终停留在众人所厌恶的低下,隐蔽之处,所以水具有近似于道的特性。
这就是道德经第八章所阐述的思想形态。
我认为,上善若水,是指“上善之德,如水之德”。
上善,就是至善,至高无上之善。道化生天地,化育万物,是天地之母,万物本原,其德至大,其善至高,因而上善便是道之善,上德便是道之德。圣人效法自然,期乎上善,既然上善若水,圣人之善亦应若水之善。上:高,至高无上,应予尊崇,与“下”相对。善,会意字,从言,从羊,言是讲话,羊是吉祥的象征,本意为吉祥,引申为美好。《说文》:“善,吉也。”《玉篇》:“善,大也。”《广韵》:“良也,佳也。”
上善若水,是因为水之德,最接近于道之德。道体充斥自然之中,水体弥散天地之间;道体在自然之中其大无外,水体在天地之间其大无外;道体在自然之中其小无内,水体在纳米以上尺度范围内其小无内(水分子半径约为0.4纳米);道时隐时现,水也时隐时现;道显时可为天地万物,水显时可为冰川湖海;道隐时弥散于自然之中,水隐时消失于天地之间;道化育自然万物而不争,处自然万物之所恶,水润泽天地间万物而不争,处天地万物之所恶。因此,水是道的缩影,水之德近于道之德,水之善近于道之善,故“几于道”,因而“上善若水”。
上善之德,若水之德,从总体上讲是“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是说水善于润泽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总是居处在万物所厌恶的卑湿之地,因此水之德,最接近于道之德。
具体来讲,老子列举了水之“七德”,为圣人所效法,即“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分别由水之善处卑下,引出圣人守分修身;由水之渊默沉静,引出圣人含藏内敛;由水之润泽万物,引出圣人仁怀天下;由水之知所行止,引出圣人重诺守信;由水之润物无声,引出圣人无为而治;由水之因势随行,引出圣人顺势而为;由水之应时变化,引出圣人相时而动。因此,水有七德,圣人法之,亦有七德。
水之德,近于道之德,因而圣人由水之德,参详道之德。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因而圣人也善于造福苍生,不存争心,自然不会招致怨咎,“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以至于成就功业,实现内圣外王的至高理想。
【原文】
上善如水。水善,利万物而有静,居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矣。居善地,心善渊,予善天,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注释】
①上善若水:上,高尚的意思。上善即高尚的善行。
②处众人之所恶:即所处的地方,是众人都不愿久居的地方。
③几于道:几,接近。即接近于道。
④渊:深沉、含蓄、宽容,对任何瑕疵污垢都能泰然处之。
⑤与,善仁:与,即给与、参与、相与(交往)或酌情施舍等;善仁,即提供的帮助、同情、友爱完全符合道德准则。
⑥政,善治:政,指政治、政策、执政或行政等;善治,即为政善于治国理民,如政通人和,百废俱兴,有丰功伟绩等。
⑦动,善时:思想及行动善于准确地寻找、把握、利用或创造时机(条件),妥善解决问题,扭转不利局面或发展壮大自己。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八年级下册历史***解释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八年级下册历史***解释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452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