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十有八年服之制历史事件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十有八年服之制历史事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公元200年就是建安五年;春正月,董承等人暗中谋害,失败后被处死。
曹军东征刘备,获胜,刘备投奔袁绍,曹操收降关羽、俘获刘备家小,返回官渡。二月,袁绍派遣郭图、淳于琼、颜良等人攻打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袁绍引兵亲至黎阳。 四月,曹军北救刘延,从荀攸计策,于白马大胜袁绍军,斩杀颜良,解了白马之围。
袁绍军渡河追击曹军,曹操在延津南用辎重诱敌的计策大破袁绍军,斩杀文丑,还军官渡,袁绍军进保阳武,关羽回归刘备阵营。 八月,袁绍曹操联营数十里对峙,袁绍军进临官渡,起土山地道,曹操也做土山地道相应。孙策乘官渡战局动荡,意欲偷袭许都,未出兵即为刺客所杀。曹操用荀攸计,派徐晃、史涣焚毁袁绍运粮车队。
十月,袁绍遣车运粮,派淳于琼等五将领兵万余人护送,宿袁绍营北四十里。袁绍谋臣许攸投奔曹操,献计烧粮。曹操自领步骑五千人夜袭淳于琼部,士卒皆殊死战,大破袁绍军,斩杀淳于琼等将。袁绍派遣张郃、高览攻打曹操大营,张、高二将闻听淳于琼部被击破,投降了曹操,袁绍军大败,袁绍与长子袁谭等人仓皇北逃.
1、曹操去世
建安二十五年正月廿三日庚子(220年3月15日),曹操病逝于洛阳,享年66岁,谥号武王。曹操临死前留下《遗令》,提倡薄葬。二月廿一日丁卯(4月11日),曹操被安葬于邺城西郊的高陵,与西门豹祠相近。
2、曹丕继位
曹操去世后,世子曹丕嗣魏王、丞相、冀州牧之位。不久,夏侯惇、程昱等人也先后去世。
3、曹丕称帝
公元二百二十年十月十三日乙卯(11月25日)曹丕篡汉,逼迫汉献帝刘协禅让帝位,廿九日辛未(12月11日)正式登基,改国号为魏,封刘协为山阳公,追尊曹操为太祖武皇帝,中国历史进入三国时期。
4、苏则平河西
公元220年。和鸾杀颜俊,武威王秘又杀和鸾。苏则勒兵征讨麴演,请降。河西平,苏则以功进封都亭侯,邑三百户。
5、大批重要将领死亡。
曹操方面,曹操,夏侯惇,程昱去世。蜀汉方面,关羽,黄忠老死,***去世,傅彤、冯习去世。孙吴方面,吕蒙病死,甘宁去世。
建安25年,征战一生的曹操去世了,他一生谨慎慢行,量力而为,屯田强兵,富国养民,挟天子以令诸侯,居四战之地的中原,却平定四方大小诸侯,客观上起到了平定战乱,百姓能休养生息。他先后自领丞相,自立魏公,自立魏王,加九锡,名益仍尊献帝,距离皇上就差一个名称了,最终他仍以魏王的身份离开了这个纷争的世界。他正月去世的,随后他的儿子曹丕就继承王位。三月,逼迫献帝让位,曹丕完成曹家夺位的历史使命,称天子从此开始。封汉献帝为山阳公。第二年,耐不住寂寞的刘备在蜀乘帝,孙权在吴乘王。从此,魏,蜀,吴三分的格局形成。
建安二十二年,一场罕见的瘟疫爆发。当时瘟疫猖獗,没有任何治疗手段可以遏制,所以很多名将被感染后死亡。建安二十二年瘟疫的爆发难以控制。曹丕和曹植都描述了这场瘟疫,一些贵族也死去。汉末建安七子五个人死于瘟疫。瘟疫持续了好几年。据说,吕蒙他也死于瘟疫。在此之前,吕蒙还参与了对关羽的战斗,这表明他身体还很好。不到一年,他就因病猝死,很可能染上瘟疫。
建安二十二年的这场大瘟疫在夺走千万人的性命,包括汉末建安七大作家中剩余的五人。建安七子中的王粲、徐干、陈琳、应玚、刘桢,五人先后在瘟疫中丧生。随着以王粲为首的建安五子的去世,邺下文人集团彻底解体,昔日的聚会已经成为往事,不可重现。留给曾经一同参与游宴的,现在只剩下了曹丕等人,留给他们的也只有回忆与悲伤了。从“汉末建安子”有五子集体染疫看来,曹植说“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不是文学夸张之辞。曹植又说,染此瘟疫的是穷人多,富人少,但是曹丕却说“亲故多离其灾”。曹丕的“亲故”大多自然是富人,而列在富人之列的五子也未免于疫,可见当时这场瘟疫确实极为严重。
曹操的士兵染上瘟疫,大量死亡。司马郎,司马家著名的司马八达之一,也未能幸免。可以看出,疫情的严重程度超出了预期。有史记载:“朗躬巡视,致医药。遇疾卒,时年四十七。”。曹操不得不“带兵归来”。在曹操的前线,连下马巡逻的司马郎也因病去世。可见,该病在河南至安徽一带流行。鲁肃总是在前线。我想他也死于瘟疫。瘟疫如此凶猛,难怪曹操打不下去,就“带兵回去”。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十有八年服之制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十有八年服之制历史***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450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