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正文

1915五月三日历史***,1915五月三日历史***是什么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1915五月三日历史事件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1915五月三日历史事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1915年5月9日签订了什么条约?

1915年5月9日签订了什么条约

1915年5月9日,袁世凯接受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

1915年5月9日,袁世凯***接受日本***最后通牒,承认耻辱的“二十一条”。

1915五月三日历史事件,1915五月三日历史事件是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自中日谈判“二十一条”起,中方不断泄露谈判内容,以期触动各有关协约国,让它们给日方施加压力。但各协约国担心日本与德国议和,同时顾及自己中国的利益,对日本的行为并不加干涉,只是通过国际压力,迫使日本删去了对各国有威胁的内容。

因失去列强支持,又在日本***支持帝制的利诱下,袁世凯同意接受“二十一条”。

8日下午,袁世凯在总统府召集会议,各***大员均迎合袁世凯的意见,仅段祺瑞表示要以武力相抗,但袁世凯以国力未足,加以拒绝。

1915五月三日历史事件,1915五月三日历史事件是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25日,中方代表陆征祥和日方代表日置益在北京签订了“中日条约”和换文。

在袁***接受最后通牒的消息一经传出,群情激愤,举国认为是奇耻大辱。各城市爱国团体,纷纷***,拒不承认“二十一条”,誓雪国耻。上海各界召开国民大会,到会数万人,一致表示拒日到底。各地青年学生尤为悲愤,有的愤而***,有的断指写***,有的要求入伍,请缨杀敌。

全国教育联合会决定,各学校每年以5月9日为“国耻纪念日”。北京各学校学生议决,每日课余诵最后通牒一遍,以示不忘国耻。

1915五月三日历史事件,1915五月三日历史事件是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接着,汉口、镇江、汉阳、福州等地,相继发生反日运动。5月13日,汉口日侨准备举行提灯会,庆祝日本所取得的“外交胜利”。当地学生和商民怒不可遏,群起捣毁日本商店。

5月24日,上海国民对日同志会等团体在城内九亩地新舞台召开国民大会,“征集众意电请中央停止签字”,到会者七八千人。郑汝成派军警到现场镇压。大会代表至制造局表达众意,要求电达“***毁约力争”,又被拘押营仓。次日,仍在九亩地召开大会,郑汝成再派军警前往“弹压禁阻”。

“二十一条”是日本帝国主义妄图灭亡中国的秘密条款。日本帝国主义趁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美各国无暇东顾的时机,1915年1月18日,日本驻华公使日置益觐见中华民国的大总统袁世凯,递交了二十一条要求的文件,并要求***“绝对保密,尽速答复”。

此后日本帝国主义以威胁利诱的手段,历时五个月交涉,企图迫使袁世凯***签订,企图把中国的领土、政治、军事及财政等都置于日本的控制之下的二十一条无理要求,这些条款称中日“二十一条”,后经中日协商(1915年5月9日),袁世凯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中日民四条约》”。但须注意的是,“二十一条”不能等同于《中日民四条约》。1922年的华盛顿会议上被废除部分条款。随后条约内容不断被改写,直至1945年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失败后彻底废除。

1915年5月9日签订了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

1914年正式当上大总统的袁世凯通过制定《中华民国约法》(俗称“新约法”),独揽了国家宣战、讲和及订立条约之全部外交大权。同年欧战爆发,欧洲各国几乎全体加入战争漩涡,中国***也于同年8月6日宣告中立,日本则乘机攫夺德国在中国之势力,于8月15日向德国发出最后通牒,并以根据日英同盟为辞,通知中国***:一、德国舰队在日本中国海洋方面者,速即解除武装;二、德国***将胶州湾租借地全部,以还付中国之目的,于1914年9月15日以前,无偿、无条件交付与日本;三、以上两项,德国于1914年8月23日正午尚无完全承认之答复,则日本执必要之行动。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1915五月三日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1915五月三日历史***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