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斯大林 人物传记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斯大林 人物传记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斯大林曾让高尔基给自己写传记,高尔基并没有明确拒绝,而是一直在拖延,在很多时候,没有明确同意其实已经可以看做是一种反抗了。
后来人们在整理高尔基遗物的时候,就连传记的开头都没有找到,这变相证明了高尔基的确没有想过给斯大林写传记。
高尔基和列宁曾是好友,但因为理念的不同,高尔基选择离开俄国。高尔基认同革命,但是并不认同激进的革命,他觉得列宁在革命的时候有些地方太过残暴了。
斯大林在上台之后,高尔基觉得情况会有改观,再加上斯大林的极力邀请,所以高尔基选择回国。不过这应该是他此生当中做的最后悔的决定了。
斯大林非常欣赏高尔基,但是高尔基对斯大林却不怎么感冒。归根结底,还是高尔基也不认同斯大林的执政理念。
斯大林渴望权力,充满野心,尤其是肃反清洗,更是让俄国失去了不少精英,这让高尔基怒不可遏。在这种情况下,高尔基选择沉默已经是他能做到的极致,如果让他违背自己的内心,歌颂斯大林的伟大,他是绝对做不出来的。
除此之外,虽然斯大林对高尔基的态度非常好,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尊敬文人,他对苏联的文人团体始终持打压态度,根本就不让这些人发声,高尔基看到这种场景,内心肯定也是非常悲凉的。
其实对于高尔基,斯大林也不是欣赏他的文学素养,而是欣赏他在俄国的力。
斯大林的如意算盘打得非常好,他对高尔基的态度好,不过是希望高尔基能为自己服务,利用他在人民心中的地位,提高自己在百姓心目当中的声望。
高尔基非常值得大家敬佩,如果他愿意为斯大林写传记,那么他的地位将会提高无数倍,金钱和权力更是唾手可得。
这个事儿说来真是够扯淡的,以没长心的“海燕儿”闻名于后世的高尔基加上钢铁慈父斯大林,其谣言指数大抵能突破人类谣言史的极限了。还是直奔主题吧,目前没有任何直接证据表明斯大林要求高尔基给自己写传记。
说来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高尔基这位苏维埃旗帜性作家,其一生很多时间是在外国渡过的。在他成名不久后的1906年初,他就因为和弗拉基米尔同志走的太近而被迫出国,还溜达到美国给弗拉基米尔筹款。
到了1913年才通过大赦回到俄罗斯,之后他全程参与了十月革命,但又经常唠叨弗拉基米尔对旧知识分子不友好。到1921年的时候高尔基就再次出国到意大利定居,关于这次出国其实有两个说法。
第一是他患有肺结核,弗拉基米尔觉得俄国的冬天会缩短***的寿命,要求他去意大利疗养;第二是弗拉基米尔同志是在太闹心总有人在耳边喋喋不休,把他给流放了。我个人倾向于第二种说法,因为在1922年的时候两人翻脸了,公开辩论过一番。
总之一直到1928年之前,高尔基都没有回到苏联,斯大林掌权后多次邀请他回去看看,他才在1928年5月27日回苏联去参观。之后又分别于1929年、1931年的夏季去苏联居住,他真正留在苏联的准确时间其实是1932年10月。
钢铁慈父给了高尔基超规格的待遇,把下诺夫哥罗德市都改名叫高尔基市了。给这么高的待遇钢铁慈父必然是有所求的,不过显然后人低估了斯大林的眼界,他要的可不是一本个人传记,是整个苏维埃文学体系的升华——第一次全苏维埃作家大会。
这次会议由高尔基牵头足足筹备了一年多,在1934年8月才召开,云集了590名作家领域代表,还有40余名外国作家被邀请,高尔基在会上做了主题演讲。从这次会议以后毛熊的文学创作开始有了一定的套路,大抵就跟咱们的青云奖差不多(头条爸爸饶命,我只是逗逼一下没啥恶意)。
不过有件很讽刺的事儿我必须说出来,参加这次会议的毛熊作家有三分之一在未来享受了免费西伯利亚古拉格大酒店的定居权,额.....单程。我统计了一下,最后能没病没灾的混个自然死亡的就38人,话说参加这次大会的风险还是满高的。
主持完大会的高尔基很快接到钢铁慈父的第二个指示,以特别苏维埃的方式创作一部写基础建设的书籍。高尔基理解的特别苏维埃的方式就是集体创作,而基础建设的内容也指定好了——白海运河。所以整个1935年高尔基都忙着鼓捣那本《以斯大林命名的白海波罗的海运河》。
没有1936年什么事儿了,这年的5月开始他就卧病在床,直到6月18日死去,享年69岁。卧病期间钢铁慈父三次来探望,大抵也不至于提出让他写传记的事儿,他去世后斯大林还亲自抬了棺材,也算种尊荣吧。
高尔基是苏联早期最负盛名的作家,也是苏联时期在世界范围内最有影响的作家,。尤其是中国的读者,对高尔基的名字耳熟能详,对他的作品也是记忆犹新。《童年》、《母亲》、《我的大学》《海燕》等等,不知感动了多少人!许多国人对高尔基的熟悉程度甚至超过了许多中国作家。
高尔基出身贫寒,苦大仇深,青少年时倍偿人间苦辣辛酸,后来他励志努力,笔书人生,终于大器晚成。高尔基的小说散文及其他作品深刻揭露了沙俄时代的黑暗统治,揭露了当时人民的苦难深重,他的作品极富感染力震撼力号召力,在列宁领导的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中对于唤醒民众意识调动民众革命热情发挥了重要影响和作用,伟大导师列宁对高尔基给予了高度评价。
大凡伟大的作家都有独立的思想。十月革命胜利后,在苏联最高领导人对一些问题的处置上,高尔基有自己的看法。他困惑,苦恼,但他不能改变这些。眼不见心不乱,于是高尔基远走高飞来到英国,想以此躲避现实。但身在曹营心在汉,他的心始终牵挂着自己的祖国,关心关注着祖国的一切。列宁同志逝世以后,在斯大林同志多次盛情邀请下,高尔基回到了几年来一直魂牵梦萦的祖国苏联。
高处不胜寒。在苏联,高尔基生活上享受着极高的待遇,鞍前马后,饮食起居,都配备有专人服务。可能是他的影响太大了的缘故,他又像是被关进了笼子里,一举一动都有人看着,他想做啥他想去哪儿都须请示批准。
这些都不算啥,最重要的是高尔基看到的国家情形不是他想看到的,保持缄默已是他极限的忍耐了。这个时候斯大林让高尔基为他写传记,他怎么能够违心地接受呢?敷衍推诿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1934年的一天,高尔基儿子遭遇***去世。老来丧子对高尔基的打击太大了。此后高尔基身体健康每况愈下,迅速衰老。1936年高尔基病逝。享年68岁。
当然,关于那个传记,高尔基终了也没留下一个字。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斯大林 人物传记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斯大林 人物传记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450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