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郑和的人物传记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郑和的人物传记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郑和全传》是2005年7月1日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郑一钧。本书主要讲述了明朝航海家、政治人物郑和的生平经历,并对中国的航海历史及知识进行了详细讲解。
《郑和全传》全书五百七十余页,图片一百余幅,内容丰富,引用史料翔实、准确,是目前中国有关郑和最权威的传记。该书为广大读者了解郑和及其伟大的航海事业,了解中国古代先进的科技和航海技术,了解明初的社会与政治以及当时各国之间友好交往提供了可能。
推荐《论郑和下西洋》
内容简介
该书是为纪念我国伟大航海家郑和下西洋580周年,郑一钧同志在我国著名历史学家郑鹤声教授亲自指导下,经过多年准备撰写的。
2005年 为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作者又作了重要修改。
本书涉及的面极广,从郑和的身世,到郑和七下西洋的经历及其深远意义等等,均作了全面系统的论述,是目前为止研究郑和下西洋事迹的一部最详尽论著。
作者在书中对中外中史学界存在分歧的某些问题,发表了自己精辟的见解。
本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文笔流畅,不仅为史学界探讨研究郑和问题提供了宝贵的线索;而且对于一般读者,也是一部很好的参考书。
许倬云《明代海禁与郑和下西洋》一书对郑和下西洋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描述和分析,可以作为参考。
此外,还有韦君宜《郑和与中国海上贸易》、徐震道《明代海上丝绸之路研究》等相关书籍。
在很多***作品中都能看到,忠烈勇武的郑和,奸诈狠毒的魏忠贤,滑稽可怜的李莲英。但随着时代的进步,太监这个角色也慢慢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那中国最后一批太监都到哪里去了?
视频加载中...
千年的封建王朝中,紫禁城中除了后宫佳丽三千,还有一群特殊的人-太监。太监面不生明须,喉头无突,声音变细,说话女声女气,举止动作似女非男,成了不男不女的“中性”人。其历史前后长达数千年,大部分都是穷苦大众迫不得已的谋生手段。
孙耀庭(1902年11月30日-1996年)是中国最后一位太监,小名留金,是天津市静海区西双塘村人。公元1916年净身为封建王朝太监。他的自传《中国最后一位太监》,1988年被改编为电影。
孙耀庭出身于天津市静海县一个贫农的家庭。一家6口,父母和4个弟兄,孙耀庭是老二。他出生时,合家只有7分地,两间上房。村里,有个私塾教师,家有七八十亩地。孙耀庭的父亲为他种地,母亲为他做饭,孙耀庭因此得以在这个人手下读了四年的书,并且不必另交学费。但是,这种“好景”不长。孙耀庭失学了,父母沦为乞丐。迫于生计,孙家早想把这个儿子送去当太监。但不久,武昌城登高一呼,清皇溥仪不得不在养心殿签署“退位诏书”。中华民国成立了。孙家送子当大监的路被堵塞了。几年后,军阀袁世凯演出了称帝丑剧。此剧虽然顷刻散场,但封建主义的幽灵仍然游荡在神州大地,住在养心殿的溥仪依然受着皇族、奴婢的膜拜。而且,溥仪公然不顾民国的禁令,重新在民间征太监,招婢女。紫禁城的幽魂,又勾起了孙家送子当太监的企望。1916年,孙家辗转托人介绍,把孙耀庭送进了紫禁城。他忍受了人格的最大污辱,当上了太监。其时15岁。
因为家里没钱就清人做“手术”,父亲决定亲自动手,结果一刀下去,孙耀庭就晕了,3天后才醒过来,父亲却告诉他:“大清亡了!”还没机会上岗就失业,孙耀庭是够倒霉了。令孙家人重现希望的是,大清虽然灭亡了,但是,根据优待条例,未代皇帝溥仪及其家人,还有一大帮遗老遗少都可继续住在紫禁城里。在封闭的紫禁城里做关门皇帝的溥仪不顾民国的禁令,公然在民间征太监,招婢女,孙耀庭这才有机会“进宫当差”,搭上了“太监”的末班车。
1924年直奉战争时,冯玉祥倒戈进京,把末代皇帝溥仪逐出紫禁城。溥仪躲到他姑母荣寿固伦家,随着钻进日本驻华使馆。孙耀庭出皇宫后,曾在摄政王载沣家里继续伺候婉容。一个多月后,婉容找溥仪去了。从此,孙耀庭结束了太监生涯。
解放后,孙耀庭回到北京北长街出宫太监的居所——万寿兴隆寺居住,住在这里的还有40多个和他有着相同命运的太监。他们大部分都是负责寺庙管理维护工作,由***发放工资。
***”后,孙耀庭住进广化寺,直到1996年逝世,终年94岁。他在93岁时书写“国正天心顺,官清民自安”的条幅,以表达自己的情怀。他的自传《中国最后一位太监》,1988年被改编为电影。作为皇帝皇妃的身边人,宫廷政治的参与者,他见证了最后的宫廷奢华,亲历了最终的王朝崩溃,成为独一无二的“活历史”。直到晚年,孙耀庭才享受到作为一个人的尊严。贾英华以他的经历,出版了自传《中国最后一位太监》,后被改编为电影《中国最后一个太监》(1988)、《中国最后一个太监Ⅱ告别紫禁城》(1992)。
溥仪的太监孙耀庭算是最后一个吧?据记载,曾经孙耀庭在房里和其他几个小太监一起议论宫中的什么事,恰巧被路过的溥仪听到了。溥仪蓦地闯了进来,凶狠地拧着孙耀庭的耳朵,将他带到养心殿,溥仪高高而坐,孙耀庭伏地而跪。孙耀庭知道大事不好,免不了一顿训斥。
谁知,溥仪怒目注视一阵后,忽然“飕”地拉开抽屉,掏出一支***,往桌上猛地一摔,厉声说道:“你好大的胆,竟敢在背地里说长道短!今天,朕要毙了你!”孙耀庭苦苦求饶,溥仪看着这个跪在地上的“臣民”。忽然,他又大声一笑,说道:“去吧!下次不可。”孙耀庭连连磕头谢恩。起来后,连头也不敢抬,满身冷汗地离开了养心殿。
他回忆起这件事时,似乎心有余悸,说:“溥仪是个喜怒无常的人,我怕他。” 1924年直奉战争时,冯玉祥倒戈进京,把末代皇帝溥仪逐出紫禁城直到一九二四年,溥仪被逐,他和皇帝一起出宫。一年后,因为不能忍受皇室的虐待,称病离去。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郑和的人物传记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郑和的人物传记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446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