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正文

湖北恩施市历史***概括-湖北省恩施市历史

本文目录一览:

中国历史上是什么时候有大量***迁入了恩施州?

抗日战争爆发后,1938年湖北省***迁入恩施。新中国成立后,成立了恩施专署,辖八县。1980年成立来凤、鹤峰两个土家族自治县。1983年12月1日成立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993年4月4日改为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以及土家、苗族人民的意愿,本着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共同建设社会主义的原则,经***院批准,于1957年9月20日把原湘西苗族自治州(1952年建立)改为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安史之乱,汉民南下。安史之乱历时八年,给唐王朝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破坏。

湖北恩施市历史事件概括-湖北省恩施市历史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宋代时则称这一带生活的巴人为土人,以后土人称外来***为客家,称自己为土家。土司制度是历史***封建王朝,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归属中央,权力自治的一种政治管理体制。

第一次被称为“衣冠南渡”。东汉末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的游牧民族迁入内地,与汉族混杂而居,到西晋末年北方大乱,北方的汉族先后南下,迁移到长江中下游一带。

恩施土司城的历史简介

1、元朝至正六年(1246年),始建唐崖土司城。明朝洪武四年(1371年),二代土司坟墓墓葬建成。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石人石马刻成。明朝天启元年(1621年),扩建唐崖土司城遗址

湖北恩施市历史事件概括-湖北省恩施市历史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2、恩施土家族地区的土司建制,历朝都有变化,元代设立29个土司,明代设立31个土司,清代设立20个土司。土司管辖地区包括恩施州清江以南地区及现属宜昌的长阳、五峰的部分地区。

3、土司城介绍 土家族为远古巴人的后裔。公元前361年被强大的秦国所灭,部分巴人则退居到湘鄂川黔山水毗连的武陵地区,并与当地的一些部族相融合,形成土家族。土家族自称毕兹卡或贝京卡。

4、恩施土司城历史沿革 土家族历史悠久,为远古巴人的后裔。巴人早年生活在江汉平原一带,后楚人强大,巴楚相争,巴人失败。巴人退入现在叫清江古称为夷水的一带,沿夷水西进,势力达到川东地区。

湖北恩施市历史事件概括-湖北省恩施市历史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5、恩施土司城位于恩施市西北土司路,是全国唯一一座土家族土司文化的标志性建筑。现在的清江古称夷水,土家族为远古巴人的后裔,早年巴人沿夷水西进,在川东地区建立了巴子国,后为秦国所灭。

恩施州有哪些革命历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沿革》(1949-1***9)史为乐编)1981年11月7日,***院批准设立恩施市,以恩施县城关镇为其行政区域。1983年8月19日,***院批准撤销恩施地区,设立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秦家柱 秦家柱(1911―1937)恩施土家族人,字汉生。湖北咸丰人。其父秦国镛在袁世凯执政时期曾任陆军部参事和航空学校校长,组建成我国最早的一支飞行队。九·一八”事变后,正在交通大学念书的秦家柱决心投笔从戎,抗日救国。

恩施自治州有着古老悠久的历史。上古时属禀君国,春秋为巴国地,战国属楚巫郡,秦汉属黔中郡、南郡,吴及晋为沙渠县,北周置施州,隋为清江县。由唐至清隶属名称多变。

年,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期间,咸丰县文物部门调查掌握了大量的文物背景资料,收集了“唐崖长官司印”等若干文物;被咸丰县人民***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被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公布为州级文物保护单位。

南部地区仍实行土司制度,设有容美宣慰司,施南、散毛、忠建3个宣抚司,9个安抚司,13个长官司,5个蛮夷长官司。

土司王:实际就是一个地方的土皇帝。恩施土家族地区的土司建制,历朝都有变化,元代设立29个土司,明代设立31个土司,清代设立20个土司。土司管辖地区包括今天恩施州清江以南地区及现属宜昌的长阳、五峰的部分地区。

湖北省恩施市有哪些历史

1、今年5 月9日和9月3日,分别是世界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日,笔者撰写此文,讲述那段不应遗忘的历史。

2、抗日战争时期,恩施曾为湖北省战时省会。1949年以后,设恩施地区行政公署。1983年12月1日,成立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辖恩施、利川两市和巴东、鹤峰、来凤、咸丰、宣恩、建始六县。

3、恩施市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历史名城。古代,恩施是廪君的领地。春秋,恩施地属巴国。战国,属楚巫郡。封建社会,中原王朝称此为蛮夷之地,先后在此实行稽麻州郡制和土司制。

4、”此事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历史。到了元朝,建立了土司制度,在今宣恩县城关驻有一大土司,恩施市亦归所辖。因土司居于施王屯的南面,故得名“施南土司”。从此,历史上就有了“施南”之称。

5、恩施土司城历史介绍土司文化与汉文化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在数年前的历史发展中又相互影响交融。土家族历史悠久,为远古巴人的后裔,巴人早年生活在江汉平原一带,后楚人强大,巴楚相争,巴人失败。

你对恩施了解多少?

恩施位于中国湖北省西南部,是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首府,也是全州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枢纽。地处武陵山北部,东邻建始、鹤峰,西界利川、咸丰县,南连宣恩,北接重庆奉节。

恩施州是中国著名的土家族聚居区之一,土家民族独具特色的三步舞、八音锣鼓、唢呐、豆腐干等文化和山地风情更是吸引着游客。游客来到这里,不仅能够了解土家族的历史文化,还能体验到土家族独特的风情。

恩施是著名的少数民族聚集地之一,有土家族、苗族等数十个民族居住在这里。在这里,游客不仅可以了解到少数民族的文化、习俗、传统,还能够享受到美食般的民族体验。

恩施大佛寺,它位于恩施市北部,是一处以佛教文化为主的景观,是恩施旅游的重要景点之一,有“佛教文化中心”之称。大佛寺有着浓厚的佛教文化气息,也有着恩施独有的佛教文化,可以深入了解佛教文化。

在恩施,你还能感受到浓郁的民族风情。土家族和苗族是这里的主要民族,他们的文化、服饰、饮食和节日都有着鲜明的特色。

恩施大峡谷位于中国湖北省的恩施市境内,是一个以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著称的旅游胜地。在这里,你可以欣赏到壮丽的山水景观,感受到浓郁的民族风情,同时还能够深入了解这里的人文底蕴。恩施大峡谷拥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背景。

恩施土司城的历史沿革

元朝至正六年(1246年),始建唐崖土司城。明朝洪武四年(1371年),二代土司坟墓墓葬建成。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石人石马刻成。明朝天启元年(1621年),扩建唐崖土司城遗址。

恩施土司城历史沿革 土家族历史悠久,为远古巴人的后裔。巴人早年生活在江汉平原一带,后楚人强大,巴楚相争,巴人失败。巴人退入现在叫清江古称为夷水的一带,沿夷水西进,势力达到川东地区。

恩施土家族地区的土司建制,历朝都有变化,元代设立29个土司,明代设立31个土司,清代设立20个土司。土司管辖地区包括恩施州清江以南地区及现属宜昌的长阳、五峰的部分地区。

恩施土司城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充满了民族特色,是少数民族土家族的发源地。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土司城的历史文化,和一些景点的介绍,还有武汉如何去土司城的交通路线。土司城介绍 土家族为远古巴人的后裔。

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命名并题写的“恩施土司城”,属于民俗名胜古迹和建筑景观。是由苏州园林设计院设计,当地民间艺人建造的仿古土家族地区土司庄园建筑群。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