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农历三月初三历史事件图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农历三月初三历史事件图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搞不懂河南的历史学者为什么能如此胡编滥造?中国农历,又称为殷厉、夏历、阴历,历史学者认为也就是在公元前2100年左右才开始出现,黄帝时期是否有农历历法?也很难考证!因为发现最早的甲骨文是在商朝,黄帝时期应该属于原始部落社会,还处于文明蒙昧状态,那时候是否有时间的概念?也很难考证!
因此想问一下河南的历史学家,你们是如何认为黄帝生于农历3月3日?
难道你们有强有力的证据证明,农历产生的时代在黄帝所处时代之前?
我最喜欢杠精了!远古人物或者神话人物,存不存在都是一回事,更别说什么诞辰祭日。既然如此,那为何还有好多存疑的人物都有呢?
古人诞辰祭祀,有多种来源。
1、约定俗成,也就是自古流传下来的。
2、历法推算。
3、后世庙会、***等活动纪念,也许有多种。也许这个人物诞辰未知,就把纪念的时间当做诞辰。
4、古人,后世以去世日期纪念,当做祭日。
下面是古代几位圣贤先人的诞辰都是后世依庆祝活动和庙会时间而来:
苍颉至圣先师诞 :三月廿八
伏羲诞辰:正月十六、三月十八、五月十三日(传说中龙的生日)
女娲娘娘:三月十五
00
山海经易读
刚刚
中国的历法肯定早于黄帝时代!伏羲的功德中有一项便是设元日,所谓设元日,就是明确一年的第一天。只所以能明确一年的第一天,原因就是那时已经知道一年有多少天。多少天呢?365天,而不是360天。因为365天是回归年的天数,就是太阳从最北端向南然后再回到最北端的天数。这个虽然不好测,但经过长时间,甚至几代人的观测,还是能够能测出来的。所以一年365天在伏羲时代或者更早的年代就被中华先人们测出来了。而360天的出现,是人们为了记日子而创造出的,需要用闰月来加以调整。而二十四节气,则是为了即用360天一年的阴历年记日子,又用二十四节气根据太阳回归年的气温上升或下降,来指导农业生产。二十四节气,其实是阳历,而不是阴历。试想一下,四月五号清明节,冬至十天阳历年,是不是说明清明节,冬至到冬至,都是365天呀!
阴历一年360天的纪年纪日法,是颛顼时由东夷人发明的,这个《山海经》上有记载。颛顼是黄帝后代,所以黄帝生于农历三月初三的说法,是后人,也就是颛顼时代的主管历法的史官,根据当时人们对黄帝出生的日子的记忆推算出来的。
我们不能低估先人的智慧,实际上,在上古时代的历法很多,有***历,颛顼历,豳历,等等,都有其道理。天下统一的时候,就用天子家日历,分裂的时候,各族群就用各族群日历。详见《山海经易读》,上海古籍出版,国家图书馆和一些大学图书馆收藏,各书店和网店有售。
中国的历法,尽管起源很早,但有完整资料的传世历法,见于《史记,历书》的《太初历》。汉武帝时的太初历,为太岁纪年法。太岁,即木星,岁星,约十二年(11.862年)绕天一周。以冬至日为一年之始: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已詹,其更以七年为太初元年。
《史记,历书》虽有甲子之词,但不是干支纪年。如,太初元年,焉逢摄提格。太初二年,端蒙单阏。太初三年,游兆执徐。,,,太初六十年,尚章赤奋若。六十循环,太初六十一年又为焉逢摄提格。
汉成帝末年,因太岁约86年多走一个时辰,刘歆修改《太初历》为《三统历》,用干支纪年,把《太初历》(公元前95年)从乙丙改为丙戌。因此,干支纪年,从汉成帝《三统历》开始。
至于黄帝生于何年何月何日何时,无从考证。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农历三月初三历史***图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农历三月初三历史***图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444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