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正文

秦始皇统治六国历史***,秦始皇时期六国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秦始皇统治六国历史事件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秦始皇统治六国历事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秦始皇先后灭六国顺序?
  2. 为什么六世一国未灭,秦始皇一世15年灭了六国?

秦始皇先后灭六国顺序

历史上秦始皇灭掉六国的先后顺序是韩、赵、魏、楚、燕、齐。秦国在秦昭襄王时期形成了一家独大的局面,秦始皇掌控***后,开始灭国大战,***用了远交近攻的政策,先后灭掉了韩、赵、魏、楚、燕、齐。

战国时期秦朝灭六国的顺序及时间:并韩灭赵(秦始皇十八年);灭魏(秦始皇二十二年,魏王***三年);灭楚(秦始皇二十三年);灭燕(秦王政二十五年);灭齐(秦始皇二十六年)。

秦始皇统治六国历史事件,秦始皇时期六国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什么六世一国未灭,秦始皇一世15年灭了六国?

秦灭六国确实是“奋六世之余烈”,但秦国在秦始皇之前却并非一国未灭。

公元前316年,秦惠文王时期,司马错与张仪联手攻灭巴、蜀两国。

从此,与六国相比,秦国无论在黄河还是长江流域都居于上游地位,东西对峙之局(秦VS六国)正式形成。

秦始皇统治六国历史事件,秦始皇时期六国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战国四大名将中,秦国有两个――白起、王翦。

其中,杀神白起对六国军队有生力量的歼灭和对六国领土的蚕食,是秦国后来能够一统天下的基础。

换句话来说,白起之时,六国其实已被秦国打残,而王翦、王贲的灭国则是收官之战。

秦始皇统治六国历史事件,秦始皇时期六国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秦王扫***,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秦始皇之所以能一统华夏,缘于秦献公和秦孝公以来打下的坚实的基础。

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秦始皇灭六国而统一天下,这反应了量变引起质的道理,也是秦国厚积薄发的体现。从秦孝公的商鞅变法开始,秦国就有了统一天下之志,六世七君鲸吞蚕食天下诸侯,到了秦始皇时,六国已无还手之力,故秦始皇一人灭六国而统一天下。

商鞅变***成后,秦国富强,河西一战击溃横行天下的魏武卒,收复部分河西失地,逼迫迁都以避秦之锋锐。秦国迁都咸阳,周天子及六国均派出使者到秦国祝贺,在庆典上秦军演武较技,公开向天下诸侯展现秦军强大的战斗力。秦军歌曰:西有大秦,如日方升。 百年国恨,沧海难平。 天下纷扰,何得康宁? 秦有锐士,谁与争雄?此歌表明了秦国有统一天下之志,天下诸侯如芒在背,惴惴不安。

公元前325年,秦君嬴驷称王,秦国由公国变为王国,这标志着秦国正式开始统一天下的行动。公元前318年,魏、赵、韩、燕、楚五国联合攻秦,秦惠文王派庶长樗里疾破魏、赵、韩军于修鱼,斩首八万。公元前316年,上将军司马错从金牛道入蜀,攻灭巴蜀二国;公元前315年,秦国攻灭义渠国,设立二十五个县管理义渠故土。公元前313年,秦军在丹阳跟楚军大战,夺得楚国汉中之地,秦国的关中、汉中、巴蜀连成一片,秦国对六国形成了居高临下的压迫形势。

秦昭襄王即位后,宣太后主政,重用白起为秦军统帅,轮翻攻击山东六国,斩首六国将士一百余万,重创六国。公元前293年,白起率秦军在伊阙斩杀韩魏联军24万,威震中原,群雄震恐。公元前278年,白起发动鄢郢之战,攻取楚国王都之地,击杀楚国军民十余万。公元前273年,白起发动华阳之战,斩杀魏赵联军15万。公元前264年,陉城之战,白起率秦军攻占韩国陉城等9座城邑,此战斩首韩军5万人,韩国从此再无一战之力。公元前260年,白起发动长平之战,击杀赵国精锐大军45万,赵国从此再无力与秦争锋。

公元前256年,秦昭襄王攻灭西周,取代了周天子的位置;公元前249年,秦相吕不韦攻灭东周,周王室从此绝祀。秦王政即位后,开展灭国大战:一战灭韩魏,两战破燕赵,一战平齐地,两战夺楚地。秦王政统一六国后,废黜分封制,将郡县制推行全国,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大统一皇朝范式。

我是津城,我来回答。

为何秦国六世君王未尝灭掉一国,而秦始皇却一世灭了六国?

因为秦始皇之前,东方列国实力加起来比秦国强大。

秦孝公变法后,秦国强大起来,秦国也日益成为山东六国“敢怒不敢言”的国家,为了共同对付秦国的威胁,他们常常合纵联合,在这样的情况下,秦国是难以全面开打的。秦国不管想灭哪个国家,别的诸侯国都会联合起来抵御秦国,所以当时秦国灭国条件不成熟,***用了不断鲸吞蚕食削弱六国的政策。

我们先来看一下这六世,他们分别是指秦孝公、惠文王、武王、昭襄王、孝文王、庄襄王六代君主,他们经过接力棒式、代代努力,才使秦国在秦始皇时期有能力统一六国,我们分别来看下。

  1. 秦孝公时期,重用商鞅变法,秦国真正的开始强大起来,在此之前,秦国最大的死对头是东方霸主,一直欺压秦国,所以秦国在秦孝公时期,主要与魏国作战,魏国在经过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后,实力大大削弱,商鞅变法之后的秦国首先拿魏国开刀,收复河西之地,魏国失去霸主地位。

  2. 秦惠文王时期,武力上北扫义渠,解除了心腹之患;西平巴蜀,完全占据居高临下的地理态势;东出函谷,进一步削弱魏国,并大力削弱韩国;南下商於,取得对楚国的有利态势,为秦统一中国打下坚实基础。
  3. 秦武王时期,秦武王在位时期并不长,但是他在位期间平蜀乱,进一步巩固了巴蜀之地;拔宜阳,置三川,进一步削弱韩国,土地直达周王畿;更修田律,疏通河道,筑堤修桥,再次强大内部实力。
  4. 秦昭襄王时期,秦昭襄王在位时间长,确立了远交近攻的国策,是对秦灭六国做出贡献最大的时期。昭襄王在位前期,主要和楚国大战,秦楚经过几十年的大规模作战,楚国一败再败,丢失大片土地,几次大战使楚国不再构成对秦国的威胁;昭襄王后期,进一步削弱魏韩,使韩国彻底失去抵抗能力,在长平之战中大胜赵军,消灭赵军40万之多,使这个战国后期唯一可以和秦进行军事上对抗的后起强国失去招架之力;而昭襄王时期的五国伐齐,更是让东方这个曾经的强国差点灭国,齐国元气大伤,并从此沦为“碌碌无为”之国,秦国不再受齐国牵制。公元前256年攻陷东周王都洛邑,灭亡了周朝和西周国,俘虏周赧王,迁九鼎于咸阳,奠定了秦统一战争的胜利基础之一。

  5. 秦孝文王时期,因为正式继位后仅仅三天就驾崩,所以贡献并不大,但他的大赦罪人,善待功臣,确保了秦国稳定过渡。
  6. 秦庄襄王时期,派吕不韦攻灭东周国,至此,周王朝最后残余的势力被铲除,东方六国也彻底失去以周天子为目的的合纵联合名义。
其实,在秦昭襄王时期已经具备统一六国条件,但是因长平之战秦国也损失惨重,再加上之后的邯郸之战秦国大败,已经是晚年的秦昭襄王没有统一六国的时间,只好将统一大业交给后继之君。因秦孝文王(在位三天)和秦庄襄王(在位三年)在位时间都比较短,再加上秦国需要修整,消化成果,也没有完成统一大业。

秦王嬴政继位后,经过几年的修整,积蓄国力,秦国终于开始了灭国统一之战,在秦始皇短短一世,秦国就秋风扫落叶般,将东方六国全部消灭,天下一统。

可见,秦孝公削弱了当时最强的魏国,惠文王进一步让魏韩两国失去脾气,昭襄王让曾经强大可以独立一战的楚、赵、齐三国失去招架之力,至此,东方六国(燕国地处北部苦寒之地,本就虚弱)才彻底沦为弱国,经过几年休养生息,积蓄国力,秦王嬴政才有灭国之力。

明历史,知兴替,懂得失,欢迎大家关注津城沐雨,您的支持是我不断创作的动力。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秦始皇统治六国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秦始皇统治六国历史***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