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人物传记苏轼1500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人物传记苏轼1500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苏东坡传》是林语堂著传记作品,原用英文写成,于1947年首次出版。
《苏东坡传》共4卷28章。第1卷写苏东坡的童年和青年时代,第2卷写他的壮年时期,第3卷写他的成熟阶段,第4卷写他被迫害后的流放生涯。该书对苏东坡的才能及政治生活、文学生活等作了生动的描述和评价。
无论是不是林***的批评,王安石在政绩上,确实不可恭维,甚至应该批判
首先,在变法上,由于当时得到了皇帝对他的政论的赏识,极力认可了他的变法主张,并且在符合了年轻皇帝的一股雄心壮志下得到了皇帝的大力支持,于是不仅在变法上急功冒进,甚至矫枉过正,而且目中无人,特别恶劣的是,接着变法,极排挤异党之能事!
我曾经看过一本现代的游记,大部分讲的是江南一些城市的游记,当谈到南京的玄武湖时,特别提到了“现在的玄武湖比宋初时小太多了”,究其原因,竟然是因为在王安石变法失败后被外放,担任南京地区的长官,他为了做政绩,竟然强行命令把玄武湖的大部分地区开为耕地,而玄武湖本来就是低洼地势,一场连天的暴雨,好不容易种上的庄稼全部淹没在汪洋泽国之中。。。。。。(该书的作者也引经据典来说明这个故事的哦)
以上,不喜勿喷
历史上对王安石变法也有褒有贬,看法不一。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由于救亡图存的需要,仁人志士们又重新审视王安石变法,认为其大有可取之处,这种思想一直留传到今。林语堂作为一位近现代的作家,因其作品个人风格很强,此人又极富商业头脑,其文章率性,活泼,丰富,有趣,又多了几分别样幽默和另类,因此,他在文坛上的地位饱受争议。从此书我们可以看出他对东坡居士可以说是崇拜之极,是因其本人对于东坡境界的极其向往,再本人与东坡又有几分神似,故写作时多站在东坡的角度思考问题,为其鸣不平,再加上故事的主角又是东坡,我们在看时自然也站在东坡的立场,故对王的看法自然有失公允,而中学教科书是国家编写具有一定政治背景,和教育的想法,故因此编写。而对于王安石变法,我们无论怎样评价,磨灭不了的一点——他那种真心为国,为理想奋不顾身的精神是更重要的。至于牺牲了一些人,站在国家的角度上(不管是好是坏),都是微不足道的(或许王也曾意识到书中所提问题,但他可能认为利大于弊吧)。孔子当年不是为了在鲁国推行政策,也杀了和自己政见不合的对头吗?相比,王安石算好一点点啦!我们领略一下即可啦!
既然是苏轼的传记,当然一般是站在苏轼的立场上的。对他的文学高度赞扬,对他的政治不如意而不平。
同样都是唐宋八大家,苏轼和王安石在政治上是死对头。
但不可否认的是,王安石的变法还是有很积极意义的。
也正是因为这,苏轼才一路被贬。但这也成就了他豁达的人生。他的政治能力不如文学造诣。
一蓑烟雨任平生,谁怕?也无风雨也无晴。
羽化而登仙。…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人物传记苏轼1500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人物传记苏轼1500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438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