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杜甫人物传记电影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杜甫人物传记电影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国内***业力求追逐利益最大化成本最小化,这里的成本专指深入研究探索的脑力成本。原因有二:一是文学巨匠的影像打造需要很深的文化溯源和思想表现,这需要非常的热爱和功力,必须沉下心来且抛开利益的得失,现今中国处于无信仰状态,费力不讨好的事自然鲜有人为。而愿意者无钱投入。二是民众需求所限,国民信仰缺乏,快餐意识风行,文化内心也尊崇,但缺乏欣赏能力,造成真正需求市场极小。
李白、杜甫之类的文学大家没有在中国被拍成电影,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他们本身的故事缺乏争议性。
电影因为时间长度有限,必须在有限的空间内讲述一个完整的带有矛盾的故事,同时还要具有震撼人心的效果,并最终达到“情感升华”的目的,所以,对故事性要求很高。就算他们生活的年代有战乱吧,李杜之类的文学大家生活相对平淡,缺乏这种戏剧性。
莎士比亚的作品集中于稀奇古怪、跌宕起伏的故事,至今仍然是西方文艺灵感的来源,而李杜的作品大多是情绪和观点的表达,具有碎片化的特征,让编剧很难把他们的作品和他们的人生故事结合起来。充其量他们只适合当电影,比如《妖猫传》之类的配角。
第三,中国的观众市场。
说实在的,中国的观众品味总体水平不是很高,大众更喜欢简单粗暴有***的电影,无论是什么文学巨匠,在电影市场中都是小众群体。拍摄一部电影旷日持久,开支巨大,很少有出品方敢冒这种险。不要说以“文学巨匠”为题材的电影,即便是更有号召力的选题,比如冯小刚导演的《1942》,出品方是华谊兄弟,作者是刘震云,演员阵容:张国立、陈道明、李雪健、张涵予等等,也是国内一线了。冯小刚算是市场化很成功的导演了,这一部作品应该算是他的理想主义尝试,从1993年看中剧本,到真的拍摄,一共经历了18年。结果怎么样呢?虽然这个片子艺术价值很好,但是首映之后票房惨淡,华谊兄弟的股票一度跌停。甚至被入选所谓的“2012年十大华语电影亏损排行榜”。
白居易👆
李白👆
杜甫的电视剧有《大唐诗圣》,李白的电视剧好像没有。《***诗圣》拍的还是相当好的!诗人一生对政治救民的执着追求与现实主义的人民疾苦倾诉与书写;杜甫与诗仙李白的心心相通,一面之缘;杜甫与青青的感情故事都感人至深。
市场决定的,目前我们***作品就是很好的供给侧改革例子。主流喜欢看什么投资方就拍什么。这种名人传记型***作品以前也有 但是看的人很少就没有人拍了。除非国家支持的,政治领袖!
第一,从目前的趋势来看,辫子戏还是占据了大量市场,汉唐明稍逊,而在表现力上,唐文化的恢宏气度也让很多导演望而生畏。
第二,如何处理商业片和文艺范的平衡,是传记电影或历史电影的难题,期望有导演,编剧可以挑战一下。
第三,演员要有仙气,有厚重,有演技还要有人缘。哈哈,真像爱情公寓一样,导演未定,剧本暂无,演员待定咯。
不过,中国电影的发展很快,有很多国产片开始探索自己讲故事的方式,说不定,下一部爆款就是传记电影,哈哈哈(ಡωಡ)hiahiahia
杜甫(公元 712 年-770 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杜甫出生于河南巩县,少年时因家庭环境优越,过着较为安定富足的生活。他自小好学,七岁能作诗,有志于“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他曾游历吴越、齐赵,期间写下了《望岳》等诗篇。
杜甫 35 岁来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及第。后来,他向唐玄宗献上三篇赋,得到赏识,待制集贤院,后被赐官河西尉,但他没有就任。之后,杜甫又改任右卫率府兵曹参军。天宝十四载(755 年),杜甫 44 岁时,爆发安史之乱,潼关失守,杜甫颠沛流离。
乾元二年(759 年)杜甫弃官入川,躲避战乱,在成都西郊盖了一座草堂,世称“杜甫草堂”。尽管生活窘迫,但他依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大历五年(770 年)冬,杜甫在由潭州往岳阳的一条小船上去世,时年 59 岁。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诗约 1500 首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这首五言长律无论从诗歌内容、艺术特色还是思想境界都可以称为杜诗的代表作。
第一段16韵32句,可以看作是杜甫的自传,诗歌叙述自己的身世遭遇、理想抱负和胸襟本性。
第二段19韵38句,描写行路之中所见所闻。运用对比手法:“霜严衣带断”和“瑶池气郁律”对比,“朱门酒肉臭”和“路有冻死骨”对比,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巨大的贫富差距和深刻的阶级对立。
第三段15韵30句,描写到家后见到的家室贫困之状:“入门闻号咷,幼子饿已卒”“所愧为人父,无食犹饿死”句句泪,字字血控诉万恶的社会制度。更可贵的是,诗人并未止于自身的痛苦,而是推己及人,联想到普天之下的平民百姓“失业徒”“远戍卒”。从小我的生活,推及大众的痛苦;以万民的哀痛,定家国的兴衰。
“忧端齐终南,澒洞不可掇”,诗人之忧愁涵天盖地,无处不在;是家国之愁,更是人民之愁。全诗以记行为线索,将叙事、写景、议论、抒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体现了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冯至所著《杜甫传》比较好。
该书于1952年11月出版后,引起广泛的影响。1980年3月又出版了增订版,附录了三篇文章、一篇小说。又补入一些具有重要文献价值的材料,包括冯至撰写《杜甫传》时所作的笔记、所绘的图表等材料,冯至参加纪念杜甫活动的照片。
冯至的《杜甫传》是一部融自己的人生经验、创作体会和研究心得于一炉的著作,也由此冯至成为继闻一多之后的又一位致力于杜甫研究、致力于向文学界和全社会传扬杜甫精神的有名诗人。
冯至是中国文学研究家,其治学严谨认真,与其诗歌风格一样,抒情而不恣情,凝练而不怪异。
《杜甫传》是诗人冯至结合自身的流亡经历,以切身的感触和体***写就的一部对诗人杜甫诗化生涯的佳作,它是一部将诗与人、诗与社会、诗与时代相糅合的诗人传记,从书中的诗里我们可以读出人生,感悟个人与国家兴亡的关联,也从诗人起伏的人生经历中读出诗的意境及蕴含的情感和思想,世称杜诗为诗史,杜甫的一生,其实也是一部动人心魄的“诗史”。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杜甫人物传记电影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杜甫人物传记电影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436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