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正文

三国刘备诸葛亮历史***,三国刘备诸葛亮历史***概括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三国刘备诸葛亮历史事件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三国刘备诸葛亮历史事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刘备三顾茅庐,前两次诸葛亮为什么避而不见呢?

刘备三顾茅庐,前两次诸葛亮为什么避而不见呢?

观点:第一,诸葛亮自己没有出山的打算,并且方式刘备也不符合诸葛亮心中的帝王。第二,就当是的形式而言,有人来请其出山,多少带有考查的心里!第三,刘备多少也是个枭雄,并且在百姓看来是仁爱之君。

从刘备方面说:前两次拜见,诸葛亮并未下定决心见!也是在暗中观察吧!当时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北方有曹操割据,南方有孙权占领。刘备急需落脚地。西南就成了刘备的选择方向,也需要大才能得人来出谋划策,诸葛亮是大智慧之人,刘备怎么会错过!这样就有了刘备的坚持!

三国刘备诸葛亮历史事件,三国刘备诸葛亮历史事件概括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从诸葛亮方面说:诸葛亮一生才华,不想浪费,并且正直少年。他自己也分析了一下天下形式。曹操谋臣甚多,孙权有周瑜,而刘备什么都没有,这样更容易辅佐。所以诸葛亮第三次见了,并且答应出山。

刘备在来草庐之前,司马徽曾经对刘备说:“”卧龙虽得其主,不得其时,惜哉!”其实司马徽意思也是,天数难违,纵然诸葛亮有大才,也不能违背天数,也不能帮助刘备平定天下。

试想,司马徽都知道天数难违,那么诸葛亮也应该知道天数难违的道理。这是诸葛亮不想出山,第一次躲避刘备的原因,因为他知道,天数难违,自己不能帮助刘备平定天下。

三国刘备诸葛亮历史事件,三国刘备诸葛亮历史事件概括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刘备三兄弟第二次冒着风雪,来到草庐的时候,听见诸葛钧在朗诵诗词:“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士伏处于一方兮,非主不依。……” 这首词实际是在告诉大家,诸葛亮准备出山,干一番事业。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诸葛亮现在正在外地,认真考察和选择主人。这是诸葛亮不在家,第二次避开刘备的原因。

诸葛亮知道刘备确实是个很好的明主后,决定出山辅佐刘备。于是在家认真仔细的分析、研究了天下形势,从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方面,为刘备做出了战略决策;即先是三分天下,而后统一天下的隆中决策。同时查阅资料,绘画出西川五十四州的地图,当然地图可能是以前画的。总之,诸葛亮为了出山,辅佐刘备成就霸业,在家一定是提前做好功课的。

文章结束的时候,总结一下,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两次避而不见的原因,一:因为天数难违,不想出山。二:亲自去外地考察,刘备是否明主。三:做好出山的准备工作

三国刘备诸葛亮历史事件,三国刘备诸葛亮历史事件概括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看了大家的评论,好多人说是因为诸葛亮一开始不看好刘备,所以避而不见,我却不这么认为,因为诸葛亮既然三顾草庐的时候作出隆中对,说明他已经做到人在家中,天下大势尽在掌握,这样的人会对自己的未来规划没有清晰的认识?

恰恰相反,他从一开始心中选择的主公就是刘备,如果不看好刘备,第三次刘备也见不到人!

这个也不是诸葛亮故意装清高,抬高身价,这样就显得诸葛亮太势利了,这也跟当时的风气有关,就连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面对群臣上奏的加九锡,也写了《让九锡表》、《辞九锡令》、《上书谢策命魏公》三篇文章,进行谦让,难道是真的不想加九锡?

刘备面对嘴边的肥肉徐州也进行的三让徐州!送到嘴边的肉难道他不香吗?

所以三顾草庐这种安排既显示了刘备的礼贤下士,也反映了诸葛亮的出场一定是不同寻常的邂逅!隆中对的横空出世也顺理成章了!


我的观点是为了考验刘备并让刘备更重视他,理由如下:

第一、刘备是汉室宗亲,更以仁德宽厚而闻名于世。诸葛亮有意跟随刘备,匡扶汉室。然俗话说得好,"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在那个信息传递封闭的时代,诸葛亮心中的刘备更多是其主观臆想出来的。面对如此重大人生抉择,诸葛亮不得不考验一下刘备,再做选择。

第二、古代人都比较重礼节,就是普通的谋士都需要别人几次相请,方肯跟随。因为这样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在那时流传一句话:"卧龙,凤雏得之一,可得天下。"诸葛亮前两次不见也有体现自己不是怎么好请的,让刘备更加重视自己。

综上所述,我认为诸葛亮前两次不见刘备是故意的,就是为了考验他和让他更加重视自己。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三国刘备诸葛亮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三国刘备诸葛亮历史***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