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正文

一百年代中国的历史***,一百年代中国的历史***有哪些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一百年代中国历史事件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一百年代中国的历史事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据说“春节”的历史只有一百来年,民国的时候还曾禁止民众过春节?到底是为什么?

据说“春节”的历史只有一百来年,民国的时候还曾禁止民众过春节?到底是为什么

要说起中国人过年的历史,那可长了去了,但是如果说“春节”的历史,还真不长。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这是中国数千年未有之变局,标志着中国开始摆脱封建帝制,步入政治近代化。新生的***,为了标榜自己,不同于旧的封建社会,力图在各个方面,比如说服饰,风俗,甚至在语言方面,都希冀于努力做到和国际接轨,力图走向全盘西化的道路。

一百年代中国的历史事件,一百年代中国的历史事件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在全盘西化的过程中,中国传统的历法自然也被认作是旧社会中存在的落后东西,因此,刚刚成立的国民***,开始,着力推行国际通用的公元历。

在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不久后,正式通告全国的电报中,就有声明,说既然已经是中华民国了就改用阳历,民国元年,也就是1912年。后来袁世凯继任大总统,仍然遵循着孙中山时期制定的各项规程,自然而然的,继续推行公元历。

***在大力的推行公元历,***期也就安排上了,公元历的1月1日成为了新年的开始,也成了学校以及***机关重要***期。但是,民间大众普通百姓并不买账,毕竟,过阴历年已经过了好几千年。于是呢,在1914年开始北京袁世凯***就干脆公元历和中国传统的农历一起并行使用,将中国传统农历的元旦定为春节,端午定为夏节,中秋定为秋节,冬至定为冬节,这是农历的新年第一次在官方意义上被命名为“春节”,所以才有“春节”只有100多年历史这一说法。

一百年代中国的历史事件,一百年代中国的历史事件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但是,国父先生一直想着要彻底与旧社会断绝关系,所以对废除春节仪式一直念念不忘,袁世凯倒台之后孙中山再一次提出了这一想法,但是北伐战争轰轰烈烈展开,他的建议也就不了了之了。

北伐成功之后,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国民***完成了形式上统一蒋介石作为孙中山先生的接班人,也继承了孙中山主张推行公元历的想法,而且还动用行政手段强制老百姓不得过传统新年。

1928年12月8日,蒋介石国民***提出了《中央对普用新历废除旧历协助办法》,其中有:“自1929年1月1日起,全国使用公历,同时废除旧历和禁过旧年。”不再是不提倡,而是直接禁制,还派出专人四处寻找,如果发现有过旧年者,比如,在门口贴春联,就会受到查处。

一百年代中国的历史事件,一百年代中国的历史事件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但是,过年对于中国人来说,更是一份情怀,即使是行政手段,也无法剥夺,因此即使在高压之下,还是热闹过年。

随着日军侵华脚步一步步紧闭关于废除旧历,废除传统新年的政策也就被忽略,不了了之,一纸禁令,无疾而终。

显然这“据说”的消息注定要成为无稽之谈,春节做为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对中国人来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果说仅有一百多年历史就能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有这么高的地位,那还真是人类习俗史上的一个奇迹了,但不得不说奇迹的背后都是人们习以为常的习俗,“春节”在中国的历史,绝不止百年之数。(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历史三日谈)


当然,就“春节”二字出现早晚的时间来看,的确也就是百十来年,近代以来古老的中国被西方殖民列强强行带到世界共同体的轨道,中国很多传统的礼节习俗,要么被当成三俗消灭掉,要么就是改变形式继续存在。

像中国的历法,在民国以前一直都是夏历,也就是传统上的农历,在农历的一月一号,在民国以前一直都是中国的“元旦”,也就是一年之始,一年的岁首。


但在民国以后随着与世界交流的加深,农历由于与世界通行的“阳历”有差别,便在农历上做了变通,那就是把原来中国人过的“元旦”改为“春节”,同时把元旦与世界上通行的阳历岁首并轨。

但不能因此说中国的春节就百十来年的历史,这是对历史对民族严重亵渎的提法,就像一个人,心灵美才是真的美,看的就是本质,而不是徒有其表,“春节”到底有多少年历史,不能从它的名字上来看,还是要从春节的内容上来看。

春节不是空洞的两个字,它是由很多在中国人心目中不任何规则就认同的仪式组成的节日,像贴春联、守岁、拜年、放烟花爆竹以及河南人的饺子、湖南的年糕、福建的面条等等,这些仪式在宋代的时候都已经成熟完备,这些要素共同构成了春节的仪式和文化,而不是简单的“春节”二字代表了春节,有点本末倒置了!

“春节”这个名字实际上是在民国的时候才被提出来,说这个名字只有一百多年是没错的,并非是春节只有一百多年历史。就像一个人刚改了名字,你总不能说他刚出生吧。

在历史上最早是没有春节的概念的,最早的时候大年初一有很多种叫法,比如说元日,元旦,岁首,正旦,正日,岁旦,元首,元朝,新正,新元等。在1912年辛亥革命后,孙中山通电全国,民国引入了公历计年的方式,以公历计年,以以黄帝纪元四千六百零九年十一月十三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旦。

而在1914年“春节”的名字,首次被提及,内务部提交给袁世凯的呈文“拟定阴历元旦为春节”,为什么这样呢?当然是和“夏节”,“秋节”,“冬节”相对应咯。而相应的“端午为夏节,中秋为秋节,冬至为冬节”。

而夏节,秋节,冬节不改还好,春节是必须要改的,因为人家推行是公历,农历怎么能叫元旦呢?公历才叫元旦。这个相当于是强制性的,所以夏节,秋节,冬节都没留下来,春节的名字反而留了下来。

民国有一段时间确实禁止过过春节,这是什么原因呢?其实很好理解,在实行公历纪年后,出现了两个新年,一个是旧历新年就是被剥夺了姓名权的那个正月初一,另外一个则是被赋予新名字“元旦”的一月一号。然而到底是庆祝新历年还是庆祝旧历年,也被赋予了政治意义。

1928年***完成了名誉上的统一,既然要统一,首先要统一历法嘛,语言统一难度太大,是个长期工程,文字统一秦始皇已经做了,那咱们就历法统一吧。然后***颁布了《普用新历和废除旧历协助办法》:“自1929年1月1号起,全国使用公历,同时废除旧历和禁止庆祝旧年”。


要说你推行新历没错,你这强制废除旧历就不对了嘛。***为了严格执行这个文件,取消了春节放***,无论公共单位还是市街商店都禁止放***。而且还严禁贴春联,烟花爆竹和相互拜年,违者罚款。

但是这样做反而适得其反,人们非但对旧历年屡禁不绝,人们反而因此讨厌上了新历年。你可以禁止别人旧历年庆祝,总不能强制别人新历年去庆祝吧。所以旧历年庆祝屡禁不止,新历年却冷冷清清。据说当时流行一个对联,对***的这个发令进行了讽刺上联是:“ 人有是非,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下联是:“历分新旧,你过你的年我过我的年”。

终于在1934年在一篇讽刺声中,这场废除春节的闹剧告一段落,***不得不重新规定:“对于旧历年关,除公务机关,民间习俗不宜过于干涉”。

要说也确实过分了,名字给剥夺了给你的新宠“公历”也就算算了,最后还要剥夺灵魂,喜新厌旧也用不着那么过分吧。颁布这法令的人,首先人品就值得商榷。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一百年代中国的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一百年代中国的历史***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