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颜子人物传记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颜子人物传记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郭奉孝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贾文和老谋深算,用计毒辣料敌取胜。程仲德审时度势,荀文若堪比张良,荀公达洞查秋毫……至于五大谋士排名都各有所长,总的来说郭嘉贾诩和荀攸长于行军参谋,程昱和荀彧长于内治参谋。要想排名自己可参看《三国志》,排出自己心中有名次。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罢了。
曹操的五大谋士荀彧、荀攸、贾诩、程昱、郭嘉。《三国志》魏书.荀彧攸贾诩传,陈寿把荀彧、荀攸和贾诩归为一传,而《三国志》魏书.程郭董刘蒋刘传,陈寿把程昱、郭嘉、董昭、刘晔、蒋济和刘放归为一传。可以看出在陈寿的眼里,这五大谋士是分为两个层次的。那么这五个人都有什么特点?如何排名呢?
荀彧被冠以“王佐之才”,忠君、仁义、德政在荀彧的政治思想中占据主导地位。属于全能型的战略家。在曹操攻取吕布、袁绍、刘表、迎奉天子的过程中,荀彧都是从大势角度,战争胜败的诸多因素对曹操进行进谏。比如建议攻打袁绍时,荀彧引用楚汉相争的故事,从用人气度、决策、治军、德行等方面论述了战争的可能性。荀彧可谓样样精通,是后方的强大后盾。
郭嘉人称“鬼才”,后期人们都说“郭嘉不死,卧龙不出。”可见郭嘉的聪明才智。可以预料千里之外的孙策命运,还可以判断袁绍二子必然不合,攻打袁绍时调兵偷袭刘备以及遗计定辽东的策略。郭嘉是出名的战术家,每场战争都能出奇制胜,非常得曹操胃口,每次出征曹操都带领郭嘉,可惜中年夭折。
贾诩明察秋毫、务实应变,一句话就能搅得天翻地覆。他不仅见什么人说什么话,而且说什么人听什么。他曾让马超和韩遂两个稀里糊涂的一败涂地。在赤壁大战和曹丕两次南征,都没有听取贾诩的建议而大败。贾诩为人处世低调,但是聪明的。
荀攸非常聪明,年轻的时候就胆识过人。他曾经主谋刺董,***辅佐皇帝号令天下。可以说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创始人。曹操对荀攸的评价非常高,“军师荀攸,自初佐臣,无征不从,前后克敌,皆攸之谋也”,“公达,非常人也,吾得与之计事,天下当何忧哉!”荀攸和曹操非常默契,白马之战,竟斩杀大将文丑。荀攸前后策划了奇策十二条,是一位传奇英才。
程昱心直口快、言辞激烈,但他聪明胆大、一片忠心。当时程昱镇守南方一城,士兵只有700,曹操想给他增兵2000,程昱却说袁绍必然以自已兵少,不会来攻,如果增兵,袁绍肯定攻城,那我一定兵败。后来果然袁绍没有攻打程昱。程昱由于性子太直,人缘不太好,唯独曹操待他甚厚。
虽然陈寿评“程昱、郭嘉、董昭、刘晔、蒋济才策谋略,世之奇士,虽清治德业,殊于荀攸,而筹画所料,是其伦也。”这段是说虽然有才,但品德举止的风评不太好。不过就从智慧和功绩来讲,郭嘉应排在这几个人之上。
本人认为曹操这五大谋士排名为:荀彧、郭嘉、荀攸、贾诩、程昱。
首先,我们看史书上的记载“军师荀攸,自初佐臣,无征不从,前后克敌,皆攸之谋也”。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荀攸在曹操谋士中的地位,“无征不从”足以看出他当时已经是曹操家的首席谋士了,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为什么不怎么有名呢?这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应该归结于《三国演义》,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为了突出荀彧和曹操,把本应该是荀攸的功劳都强加给荀彧和曹操了,比如说荀攸劝曹操别打张绣,避免张绣和刘表勾结,事后果然如荀攸所料,曹操跟荀攸道歉了,这段就被罗贯中给改写了。比如水淹下邳,明明是荀攸和郭嘉主谋,到《三国演义》里变成荀彧和郭嘉主谋了,总而言之,三国中荀攸所有的有名的策略,要么被罗贯中给压下来了,要么就被罗贯中给加给别人了。
第二,荀攸不怎么有名,是因为他的小叔叔,许多人都知道荀攸是荀彧的侄子,但是谁知道荀攸比荀彧大六岁呢?而且荀彧在很多事情上面压住了荀攸,所以广大观众自然就把荀攸的事迹归结到荀彧头上了。
第三,荀攸的默默无闻,怪他自己,也就是说,荀攸的许多事儿都是在帝王的耳边絮絮叨叨的,非常低调,当然,贾诩后期也低调,但是他之前已经做过很多惊天动地的事儿了,想不知道也难啊,荀攸是从命运身世到周边绯闻,很少有关于他的,所以是从头到尾的低调,自然也就没有为别人所知道了。
最后,非常重要的一点,我们先来看史书上的记载“公达前后凡画奇册十二,唯繇知之,繇撰籍未就,会薨,故世不得尽闻也。”本来,荀攸的那些有名的事,得指望钟繇记载下来流传,但是钟繇居然未写完就直接去世了,相当于只有钟繇一个人知道,却被他带进坟墓去了,这真是太让人伤心了,不知道荀攸九泉之下知道之后会不会发疯。
综上所述,个人觉得荀攸不怎么有名的原因就是这些啦,欢迎大家补充。
荀攸的作用比郭嘉大多了,对曹操的重要性也超过郭嘉。
只要看看三国志就知道,荀攸是和荀彧贾诩同传的,而且仅次于曹操的第一谋士荀彧,比贾诩高。而郭嘉是排在后面的,和其他人同传。
只不过荀攸虽然和荀彧同族,但是出身孤寒,所以性格和为人都低调谨慎很多,而不像其他人那样有名士范儿,而在当时讲究出身门第和名士风范的社会环境下,他这种风格不那么显眼罢了。
荀攸早在何进秉政时期就已经是海内名士,被征辟到朝廷任黄门侍郎。董卓之乱时,董卓准备裹挟天子迁都长安,当时名士何颙、郑泰、种辑、伍琼等人合谋,准备刺杀董卓。被发现后下狱,何颙被诛,荀攸在狱中饮食自若。后来,董卓死了,他才被放出来。
之后,因为天下已乱,中原战乱之地,荼毒尤甚,荀攸认为蜀汉远离中原地区,就请求朝廷派他当蜀郡太守,想去避乱。但当时因为刘焉已经占据益州,所以荀攸走到荆州,就没有继续向益州前进了,就留在了荆州。
曹操把汉献帝迎接到许昌之后,写信给荀攸,征辟荀攸到朝廷任官。荀攸才前往许昌,加入了曹操阵营。
《三国志·魏书·荀攸传》:
荀攸本传说得很清楚,曹操出征的时候,一般都是荀彧居中留守,荀攸随军参谋军事。而且,荀攸是曹操的正牌军师,而郭嘉只是军师祭酒,是因人设官,是曹操为郭嘉特别设置的一个职位。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颜子人物传记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颜子人物传记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433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