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正文

有关于沉默是金的历史***,沉默是金的历史事实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有关于沉默是金的历史事件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有关于沉默是金的历史事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夷陵之战诸葛亮沉默不语,与孙权的离间计有关吗?

夷陵之战诸葛亮沉默不语,与孙权的离间计有关吗?

刘备发动夷陵之战前,诸葛亮没有劝谏刘备不去伐吴,仅仅在刘备夷陵之战刘备战败后说,“若法孝直在,必能阻我主东征”,可见,诸葛亮并非不想劝谏,那又为何不劝呢?

追其原因,是因为关羽的死与诸葛瑾有莫大的关系

有关于沉默是金的历史事件,沉默是金的历史事实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首先,刘备和孙权联盟,在沟通上,则分别倚靠诸葛亮和诸葛瑾两兄弟。在联盟状态下,吕蒙偷袭荆州,诸葛亮本就难逃责任。

其次,诸葛瑾不仅作为孙权与诸葛亮联系的负责人,更是参与了讨伐江陵的战争

所以,诸葛亮在伐吴这事上实在没脸说!

有关于沉默是金的历史事件,沉默是金的历史事实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而刘备夷陵之战战败之后,病死白帝城,托孤于诸葛亮,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也让刘备和诸葛亮的君臣关系成为千古佳话。

对于夷陵之战诸葛亮为什么没有劝阻,这个问题得从夷陵之战的诱因说起。

孙刘联盟是诸葛亮一手促成的,因为当时曹魏势大,孙刘逼不得已抱团抗曹。然而,有一战当是联盟最重要的转折点。

有关于沉默是金的历史事件,沉默是金的历史事实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公元219年,曹操被关羽打得喘不过气来,于是一面勉力抵挡关羽一面拍使者“许割江南以封权”,游说孙权起兵袭击关羽后方来为自己减轻压力。关羽水淹七军之后,确实势头正猛,若是让刘备继续坐大,孙吴将沦为最弱的势力,这在孙吴有识之士眼中自然是不许的,于是便有吕蒙陆逊合谋,白衣渡江奇袭荆州之战。

而后夷陵之战诸葛亮不劝阻的原因有二:

首先,白衣渡江之战导致关羽败走麦城被杀,夷陵之战发生在公元221年,即关羽被杀之后两年,这两年内刘备厉兵秣马,积极备战,誓要给二弟关羽报仇,其间诸葛亮可以出口劝阻的机会甚多,但孙刘联盟是自己一手促成,孙吴的背后捅刀子他心里是有愧疚感的,何况刘备断一手足,要复仇他自然是不好劝阻。这就是为什么诸葛亮没有开口的最主要原因。

其次,诸葛亮估算两方兵力,蜀国胜算还不小,就当时的双方兵力来说两方相当,各动兵力5万,刘备的军队擅长山地作战,孙吴擅长水战,刘备战场选在陆路略胜一筹,而刘备这边还说动了南蛮于孙吴后方叛乱又略有增胜,所以正面硬刚蜀国胜算会大一些,诸葛亮又心有愧疚,就更不会劝说了。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张飞与刘备汇合时被部下所杀,陆逊又是个滑头,将战线拉扯到长江三峡附近,导致刘备夷陵之战失败。

至于所谓的离间计,如果说杀关羽让诸葛亮心有愧疚算是孙权的离间计,那说是计成也不为过。


谢邀!要知道夷陵之战中诸葛亮到底什么态度,我们先了解一下夷陵之战所发生的前因后果。这是三国时期最重要的一场大战,因为南方两个集团军之间的火并,直接导致再也无力跟北方大军阀老曹家相抗衡。那么夷陵之战的导火索是什么呢?

第一,关羽高歌猛进夺樊城,孙权背信弃义袭荆州。

每次说到这件事就有些扎心,当时的关羽已经在荆州镇守六年有余,这六年的时间,刘备从荆州地方集团的长官,连续夺取了益州和汉中地区,上三郡也落入了刘备手中。这是刘备的巅峰时期,跟随刘备一同起义的关羽,自然也不甘落后。他手里的荆州兵马也想趁此机会,为刘备集团建功立业。刘备孙权是盟友关系,自然是不能对孙权的江东集团发起进攻了。所以关羽开始了人生中最重要的北伐战争,北伐的第一站便是曹仁镇守的樊城。当时的樊城属于荆州重镇,一旦越过樊城,北方便完全暴露在了关羽的铁骑之下。曹操为此不惜先后派遣了两路人马前来支援,结果都有些差强人意,尤其是于禁这一路,被关羽杀的弃甲投降。

曹操感觉到了恐惧,老年曹操一向如此,他已经没有了当初的胆略,甚至想着要往北边迁都。这个时候孙权却给他来带了好消息,孙权手下大将吕蒙和陆逊两个人想了一出奸诈的夺城之计。眼看着刘备这几年一路顺畅,俨然要成为天下之主的感觉,孙权当然眼红,因为这些年他寸功未立,其实就是一个守成之主。他自然不希望刘备一家独大,所以在吕蒙和陆逊的联合之下,偷袭了关羽的大后方。关羽当时正在樊城跟曹军对峙,听到老家被孙权给霸占了,他失去了方寸,最终导致兵败被杀。

第二,关羽被杀,到底有没有得到孙权的许可。

要知道,关羽是三国时期最重要的一个人,因为他的死直接决定了三国的走向。那么关羽到底是怎么死的呢?荆州丢失以后,吕蒙对荆州军士的家人们十分优待,还让他们传话给关羽手下的军士,只要回来,那就能够平安过日子。所以关羽的军队几乎在一夕之间就垮台了。这是没办法的事情,家庭毕竟比任何事情都要重要的多。关羽成了孤家寡人以后,并没有打算一走了之,而是躲进了麦城之中,最终被吕蒙设计擒杀。那么关羽被杀,到底有没有得到孙权的许可呢?我认为是没有。

关羽作为刘备集团的二号人物,抓活的永远比杀掉要有价值的多。他完全可以将关羽原封不动地送给刘备,以此作为和谈的条件。荆州已经落入了孙权的手里,所以刘备不谈也得谈。可是现在关羽被杀了,直接给了刘备口实,因为刘备报仇是为了兄弟报仇,是为了蜀汉上将军报仇,这会点燃军士们的愤慨之气,到时候可就不是和谈那么简单的事情了。孙权没有那么傻,主要还是吕蒙这个人太意气用事,格局太小,所以他战败关羽后,不出意外地被孙权秘密毒死了。

夷陵之战爆发几乎成了板上钉钉的事情,这个时候能站出来阻止刘备的人并不多。让人意外的是,一向主战并且站在刘备这一边的赵云,居然主动站了出来,反对伐吴。刘备心里非常不爽,为什么呢?

第一,刘备明白赵云背后的那个人是谁,他不想指名道姓。

刘备心里别提多清楚了,赵云绝对不是一个人在说话。他背后所代表的是整个荆州集团的力量。这帮人跟随刘备到了益州以后,他们已经成为了益州领土上的上层人士。蜀汉建立以后,基本上分为三个层次的政治力量,最高一层自然就是以诸葛亮为代表的荆州集团,他们算是刘备的嫡系。第二层是东洲集团,也就是刘璋留下的那帮人。最低层次的就是益州本土集团,他们属于搅屎棍,一直不服气刘备的统治。赵云此刻的发言,其实就是诸葛亮的心声,诸葛亮为什么不说呢?因为他必须要避嫌。刘备的兄弟被杀了,刘备自然是要去报仇。但是他报仇的话,诸葛亮的兄弟就有可能被杀,如果此刻诸葛亮站出来表示反对,那似乎有徇私的嫌疑,所以诸葛亮一句话都没有说。

第二,刘备兵败后,诸葛亮更不能乱说话了。

作为臣子,已经跟当年一起时候不一样了。他必须要谨言慎行,因为一不小心就会触怒龙威,这是无法收拾的局面。刘备此刻已经战败,并且逃到了白帝城。那么这个时候诸葛亮有什么表现呢?他什么都没有说,只是用心维持蜀汉内部的稳定。因为刘备兵败直接导致蜀汉内部政局不稳,那些反对派们又准备起来造反了。如果没有诸葛亮的维稳,那蜀汉集团当时就已经***了。他现在什么都不能说,如果说了任何安慰刘备的话,其实就是在变相侮辱刘备,因为刘备不听劝告执意伐吴,导致了这一场大败,诸葛亮是反对伐吴的人,他说任何话,都是一种嘲笑,所以诸葛亮只能选择沉默。

第三,诸葛亮的沉默,跟孙权没有任何关系。

孙权当时忙的不可开交,这是肯定的。因为孙权不仅要面对蜀汉强大的军队压境,而且还要防备曹丕的大军随时前来袭扰。如果两者同时而来,那孙权就算是完蛋了,幸好曹丕慢了半拍。在这件事上,孙权没有起到任何作用,这完全是诸葛亮和刘备之间的心理较量。因为刘备是一个重情重义之人,他如果不为关羽报仇,那才会被天下人所耻笑。所以他心里清楚必须要这么做。从全局角度上来说,他又不应该这么做,最终感性战胜了理性,就是这么简单。而诸葛亮属于天下第一等聪明人,他难道看不出这其中的道理?他不说话其实就是说明了一点,多说无益了。所以他只有选择沉默,再处理好善后的事情,这就已经足够了。我是江湖小晓生,坚持原创,必出精品,欢迎大家品鉴。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有关于沉默是金的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有关于沉默是金的历史***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