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传记 > 正文

人物传记之项羽,人物传记项羽800字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人物传记项羽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人物传记之项羽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年轻时期的项羽有多霸气?他为什么要对秦始皇“取而代之”?

年轻时期的项羽有多霸气?他为什么要对秦始皇“取而代之”?

项羽不过就是个不学无术的世家子弟。小时候让他读书,他说没意思要学武,练了几天剑术又觉得无聊,找借口要学万人敌的本事,结果教他兵法,他还是学不进去。看到秦始皇出游排场很大,就顺口吹牛说"可取而代之"。

没想到时势造英雄,秦始皇死后竟然真的天下大乱,项羽跟着叔叔项梁一步步发展壮大,结果变得狂妄起来,不听别人谏言,项梁兵败被杀,本来追杀他的章邯大军一看秦朝完了,反而不知所措投靠了他,可他的手下记恨,不断欺负投降士兵,结果项羽听到抱怨,不说好好安抚,平等相待。以加强自己的武装力量。反而干脆把几十万投降的秦兵全坑杀了。

人物传记之项羽,人物传记项羽800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而后杀入关中,一把火把首都烧了。烧了以后不知道咋办,干脆就说把战利品打包回家吧。有人劝他得到关中应该占据称王。可他说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坚持回江东。

而且后来背信弃义,舍不得把许诺的官职和地盘分给部下,还反悔杀了部下,导致手下纷纷叛变。不听范增计谋,放走了刘邦。最后被刘邦一步步逆袭夺取天下。

所以项羽根本不是什么英雄,不过是个做事有头无尾,小气吝啬,不守承诺,妇人之仁,残忍好杀的一个莽夫罢了。如果他真的有大志向,怎么会杀掉几十万士兵?怎么会不占据关中称王?怎么能杀掉刘邦?怎么能言而无信让部下叛变?怎么能屡屡不听谋臣建议,从而把大好局势葬送而被杀?

人物传记之项羽,人物传记项羽800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所以"取而代之"不过就是吹过的一个牛皮,他从来没当回事,有机会也根本不想去实现,只想着把金银财宝带回家炫耀一下,从根子上说就是个纨绔子弟罢了,只是恰逢其时,有了这么大声势。

因为处于秦末走下坡路时期,陈胜吳广领导农民大泽乡起义,推翻秦统治,没有正确的优秀领导人领导,导致大泽乡农民起义失败。被贵族代表项羽在谋士亚父的引导下获取反秦。后又形成楚汉相争,刘项争夺天下,项羽不听亚父之言导致失败,刘邦在谋士张良、陈平、箫和、韩信的集体智慧下,击败项羽,四面楚歌项羽兵败垓下乌江自刎建立西汉

项羽在一无所有的情况下,起兵响应陈胜、吴广,率军三年灭秦,分封诸侯,自称“西楚霸王”,确实有霸气的资本。

人物传记之项羽,人物传记项羽800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项羽之所以要反秦,原因很简单,一是秦楚之间的世仇,项羽要复兴楚国;二是项羽的才华出众、勇武无敌,有灭秦的能力、勇气和信心。

春秋战国时期的古人,对于家国情仇,比我们现在人的家乡观念还要执着。我们现代人可以为了自己的家乡,争名人、争圣地,吵得不可开胶。而古人,却是可以为了自己的国家(诸侯国),抛头颅、洒热血,打到天昏地暗、日月无光。这点从韩国张良一直致力于刺杀秦始皇,楚国屈原听闻郢都陷落投身汨罗,就可以看出来。

项羽正是旧楚国将领世家后裔,其祖父就是大名鼎鼎的楚国抗秦名将项燕。项燕也是楚国最后一位誓死抵抗秦国的楚国名将,最终被秦将王翦战败,***身亡。项羽巨鹿之战,破釜沉舟,殊死围歼了王离近二十万大军,不知道项羽当时是不是有为先祖报仇的想法。而王离被俘后,也没写王离投降,很大可能是被项羽杀了。

而项羽麾下的大谋士范增,最初游说项梁起兵时,也说,“夫秦灭六国,楚最无罪。自怀王入秦不反,楚人怜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可见楚人对秦国的仇恨是深入骨髓的。

项羽的心中,同很多楚国贵族一样,必然存在着光复楚国的梦想,所以,当看到秦始皇巡游时,才对项梁说,“可取而代也。”而在项羽灭亡秦国后,自立为“西楚霸王”,实现了光复楚国的梦想。

当然,光有梦想,没有实力也是不行的。项羽正好具备了率领千军万马,纵横驰骋沙场,克敌制胜的本领,确实是统帅之才。

项羽少时不喜读书,不爱舞剑,却学了万人敌的兵法,让其叔父项梁大为惊奇。项羽身材魁梧,力能举鼎,勇力才气过人,年少时,已经是吴中子弟中的霸王。起义之初,会稽太守府邸一战,项羽力战会稽太守门下数百人,“杀数十百人。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项羽的勇武已经显现无余,不愧为“西楚霸王”。

项羽富有秦楚之间的灭国之恨,有复国的理想,还有实现理想的才华,以及实现理想的勇气和信心,这才在看到秦始皇时,由衷的对项梁说出了“彼可取而代也”心声之语。

一点题外话,如果项梁不死,项梁很有可能先入关中,进而称帝。史书上没有看到项梁有儿子,因此对项羽至亲。项梁死后,必然将皇位传于项羽。也许此时,项羽虽然没有了“西楚霸王”的称号,但是却可以成为一代开疆拓土的霸主。项羽取代刘邦,匈奴很可能在楚国重新立国之初,已经被打到惨戚戚、凄惨惨了,不用像汉朝那样,等了数十年才开始了对匈奴的进攻,而现在的“汉族”,很可能就改称“楚族”了。刘邦也是楚人呀。

古人在形容武将的勇猛时,常会讲“王不过项,将不过李”,其中“李”指的是唐末五代猛将李存孝,而“项”自然指的便是西楚霸王项羽。项羽本名项籍,是楚国名将项燕之孙。秦始皇兼并六国后,将各国的贵族子弟全部迁往关中,实行监管式居住,其中便包括项羽及其叔父项梁。数年后,项梁因为***遭到追捕,便带着项羽一同逃往吴中,由此叔侄二人便成了朝廷缉拿的逃犯。

由于项家世代忠良,所以项梁在吴中威信非常高,贤士大夫都倾心与之交结,当地的大事也全由他出面主持。项梁利用这种便利条件,暗中招兵买马、训练子弟,时刻准备进行反秦事业(“项梁者,楚将项燕子也,尝***,与兄子籍避仇吴中。吴中贤士大夫皆出其下。”见《资治通鉴》)。

在项家子弟当中,项梁重点培养的对象,非侄儿项羽莫属。项梁起初教他读书,可项羽读了没几天便把书简丢弃,死活不肯再学。项梁无奈,只好又教他练剑,可后者依然是练了没几天,便把剑丢在一旁。项梁很生气,便对侄儿讲:“你这个不争气的混小子,读书、练剑都好好学,你想学什么?”

项羽满脸不屑地跟叔父讲:“读书识字不过是记住姓名罢了,学剑也只能和一个人对敌,有什么可值得学习的?如果要我学的话,就学那种可以抵挡万人的学问。”项梁心中大喜,便教他学习兵法,可项羽兴冲冲地学了没几天,便浅尝辄止,不肯再深入研究。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人物传记之项羽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人物传记之项羽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