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人物传记620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人物传记620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门神”是中国特有的文化,在每年的除夕每家每户都会贴门神。年前买珲春的时候市面上能买到的门神基本上都是关公张飞和秦琼敬德。其实真正的门神只有秦琼和敬德。
门神的由来
相传泾河龙王触犯天条,找人间皇帝李世民救命,而李世民也答应了他的请求。岂知一不小心让魏征在梦中把泾河龙王给咔嚓了。死后的泾河龙王冤魂不散,然后就每天晚上去找李世民索命。后来秦琼和敬德两位威风凛凛的大将每天晚上站在寝宫门口守着,果然凑效,泾河龙王再也不敢来骚扰李世民。因为李世民爱惜两位大将的身体,所以命宫廷画师画下了秦琼和敬德的像贴在门上,果然效果相当。于是乎一传十十传百,门神就这样一直从唐代流传了下来。
三鞭换两锏的传说
言归正传,话说当时尉迟恭为刘武周效命连连攻陷了李唐的数座城池。于是乎李渊派秦琼带兵收复失地。
这一天,秦琼领兵到敌营前叫阵。刘武周集团知道秦琼难对付,派其他人出营迎敌大多数都是输,于是乎就直接派了头号猛将尉迟恭出营迎战秦叔宝。
这是秦叔宝望着对面的黑脸将军说:“来者可是尉迟将军啊?” 因为秦琼一路上都听说尉迟恭天生健壮,面如黑炭,所以一看就认出来。
论功劳秦琼与尉迟恭谁贡献比较大呢?我个人认为分两个阶段来说吧,前期秦琼功劳相对尉迟恭来说比较大,后期尉迟恭后来居上。
秦琼先后6次易主,而李唐就是秦琼最后一次的东家。公元619年二月,秦琼与程咬金投奔李唐,被李渊安排到秦王李世民身边任职。
同年,宋金刚兵犯李唐,而这一次也是秦琼与尉迟恭人生中唯一的一次较量。
公元619年三月,刘武周在突厥支持下举兵南下,尉迟敬德也在其中。九月,刘武周占领太原。尉迟敬德随宋金刚继续南下,攻克晋州。十月,又攻占浍州。此时夏县人吕崇茂起兵响应刘武周,击败唐右仆射裴寂。
李渊令永安王李孝基、工部尚书独孤怀恩、陕州总管于筠、内史侍郎唐俭等率兵讨伐吕崇茂。吕崇茂向宋金刚求援,宋金刚即遣尉迟敬德和寻相率兵前往夏县,接应吕崇茂。尉迟敬德与吕崇茂里应外合,夹击唐军,大败唐军。
李孝基、独孤怀恩、于筠、唐俭及行军总管刘世让等唐将均被尉迟敬德俘获,此时得胜后的尉迟恭还军浍州。
李世民闻讯后,即派兵部尚书殷开山、总管秦叔宝等在美良川(今山西夏县北)截击尉迟敬德军。当时秦琼在李世民手下任马军总管,在秦琼的带领下,美良川大战,尉迟恭狼狈丢下两千首级,与寻相侥幸逃脱。
此战让大唐一扫前耻,秦琼居功甚伟。远在长安的李渊特地令人赐给秦琼金瓶,并慰劳秦琼说:“你不顾妻儿远道而来投奔我,如今又立下这样的大功,我的肉都可以割下来给你吃,更何况是赏赐一些仆婢和财帛呢。”于是拜秦琼为秦王府右三统军。
这要看你的依据是什么了。
如果谈评书,你以哪个版本为准?单田芳?袁阔成?田连元?
不统一没法比较好吗?
如果按演义,不好意思,《说唐》没把十八条好汉说全,只说了十三条:
第一条好汉李元霸,第二条好汉宇文成都,第三条好汉裴元庆,第四条好汉雄阔海,第五条好汉伍云召,第六条好汉伍天锡,第七条好汉罗成,第八条好汉杨林,第九条好汉魏文通,第十条好汉尚师徒,第十一条好汉新文礼,第十六条好汉秦琼,第十八条好汉单雄信,而第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七书中未提及。
按书中表述,差一名都是碾压——参看李元霸打宇文成都。
秦琼上榜了,而尉迟恭没有,你说谁强?当然,如果你非要说尉迟恭可能在12、13、14、15,我也没有确凿证据反驳不是?
黄脸的秦二哥秦叔宝一脸病相,但武艺高强,是隋唐十八条好汉中的第十六条好汉。从隋朝几经周折来到唐营,与隋末反王刘黑闼手下元帅宋金刚大将打铁出身的黑蛮子尉迟恭交过手,尉迟恭先出手打了三鞭,秦叔宝还了两锏。尉迟恭勇猛无敌,从未遇敌手,奶奶的,不干了,这两锏也太重了,打马跑了。。。隋唐十八条好汉的武艺依次一条比一条的差太远,第一条李元霸的武艺后面所有人加起来再加几万人马都不是敌手。第十六条好汉秦叔宝胜第十七条好汉尉迟恭是绰绰有余。第十八条好汉单雄信为报兄仇,独揣唐营,英雄无敌,但被第十七条好汉尉迟恭轻松弄翻,尉迟恭保驾有功,得到唐王李世民的信任和重用。秦叔宝那个恨哪,单雄信可是他的救命恩人。秦叔宝尉迟恭都是唐太宗李世民手下大将、功臣,但俩人性情不和,秦叔宝武艺比尉迟恭强,还担当过元帅,瞧不起尉迟恭。尉迟恭玄武门立了大功,秦叔宝又是李世民的恩人,李世民只能两边打马虎。二人对李世民忠心,在李世民病重期间二人日夜站立在门外守护,李世民不忍二人如此辛劳,叫画师将二人画像放在门外替代二人,人见人怕,鬼见鬼怕。此后民间以二人画像贴在大门左右,镇邪避魔,永保平安。从此秦叔宝尉迟恭成了专用门神,鞭锏相向,永不服气。
秦琼和尉迟恭是中国人家喻户晓的两位历史人物,每逢过年的时候,很多地方都会把他们作为门神,一左一右贴在门上,消灾避邪。
那么这两个人相比,他们的历史地位谁更高呢?
第一种观点是秦琼的地位比尉迟恭高。这个印象主要来源于小说,评书或***作品。在艺术作品里,秦琼是元帅,尉迟恭是先锋,不论从职务上,个人武功上还是历史影响上,秦琼都占有绝对优势,最典型的就是在文学作品里,秦琼和尉迟恭比举鼎,结果秦琼胜出。由于艺术作品的广为流传,秦琼地位高于尉迟恭已经成为绝大多数人的共识。
第二种尉迟恭地位高于秦琼。在正史记载中与文学作品中有很大不同,比如在唐朝凌烟阁24功臣排序里,尉迟恭排名第七,位列武将第二名,地位仅次于河间王李孝恭。而秦琼则在排名中垫底是最后一位。再有一个,秦琼在去世后追封为徐州都督,而尉迟恭死后,不仅追封为并州都督,而且还追赠司徒,可见地位明显高于秦琼。
除此之外 在门神的位置上也可以看出尉迟恭高于秦琼,古代是以左为尊,在唐代也是如此,门神左侧是尉迟恭,右侧是秦琼,左为上,左为大,门神是从古代流传下来的,左右是有区分的,不是随意而为,所以也可以起到一定的辅证作用。
综上所述,白脸秦叔宝的地位稍逊于黑脸尉迟敬德。
题主的愿望非常好,希望看到我们心中完美的“战神”,但除非在极特殊的条件下,现实中不败将军存在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常胜将军大有人在,不败将军几乎不存在。
古往今来,大杀四方的“战神”,虽然有些人在史料记载中很难找到败绩,但他们未必就是不败将军。
战国时期杰出的军事家、“杀神”白起,一生共歼灭六国军队一百多万,指挥作战大小数十次, 史料上也基本上找不到白起的败绩,他也成为人们眼中当仁不让的不败将军,但现在也有学者从六国中唯一有史料记载的《秦史》中,旁证白起在与赵国、楚国的交战中是吃过败仗的。
“战神”韩信在楚汉争斗中,叱咤风云,纵横捭阖,为刘邦建立大汉立下了不世之功,在记载他的史料中也很难找到败绩,但这也不能说他没有打过败仗,现在有人就找到了他在彭城被项羽打败,狼狈而逃的证据。
民族英雄岳飞,精忠报国,抗击金军收复失地,在与金军进行的大小数百次战斗中,基本上都大败金军,让其望风而逃,虽然最后功亏一篑,饮恨被害,但岳飞的战斗力和爱国精神是值得被人们永远传颂的。其实岳飞也有打败仗的时候,这在《金史》中有明确的记载。
在古时候冷兵器时代,尚难有不败之将,在近代的现代武器装备下,不败之将几乎是不存在的。
我们的开国将帅中,战功卓著的刘伯承、林总,粟裕都是其中的翘楚,但哪有没打过败仗的?刘伯承和林总在红军时期,胜败都是常事,在各自成为一路统帅后,刘伯承在安阳、巨野等战斗中都曾受挫,“千里跃进大别山”之初也曾被敌人追着打。
四野的林总受打击的次数更多一些,在刚到东北时被杜聿明一直打到哈尔滨,另外在四平就吃过两次亏。
粟裕是我军少有的“常胜将军”,“粟司令打仗仗仗胜”不是吹的,但也有在南麻、临朐走麦城的时候。
如果非要找出一个不败的将军,也许也只有霍去病能当之无愧。这位小将军在有生之年数次出兵匈奴作战,全部大胜而归。封狼居胥,成为兵家的最高理想,而且并没有也任何史料中记载他打过败仗。
历史上是没有所谓“不败将军”的,因为胜败乃兵家常事。比如四大野战军司令员之中,彭总有陇东西府战役之挫,粟裕有南麻战役和豫东战役第二阶段之败,包括林总也有四平街的两次不堪回首。总体而言,在较大战役中确实立于不败之地的,其实是二野司令员刘伯承元帅。
(青年刘伯承元帅)
西府战役,彭总差点毙了擅自撤退的新4旅旅长,豫东战役第二阶段华野撤退北渡黄河时,纵队司令陶勇的回忆是“比长征还艰苦”,四平街就不用说了,让廖耀湘和陈明仁很是风光了一段时间。但是,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的大型战役中,刘伯承元帅几乎没有什么严重的战役指挥失误,堪称不败。
许多军事爱好者忽略了刘帅在长征时期的重大贡献,作为红军总参谋长兼先遣队司令员,刘帅始终率部担负开路先锋的任务,强渡乌江,巧渡***江,飞夺泸定桥,与小叶丹结盟过彝区等等,刘帅都是在第一线亲力亲为。抗战爆发后,由红四方面军主力改编的八路军129师,以刘帅为师长不仅有政治因素,这位“军神”在长征路上表现出来的指挥艺术,也是加分项。
([_a***_]战争时期)
刘帅是战术***,《亮剑》里的七亘村“叠伏”就是其指挥艺术的体现,再如响堂铺伏击战(干掉鬼子180辆汽车)、神头岭伏击战(歼灭鬼子1500多)、长生口伏击战都是他的战场佳作。129师东渡黄河开赴抗日前线时,只带了一个旅部、三个作战团(769、771、772)和一个教导团,所以陈赓将军386旅的所有大规模战斗,其实都是在刘帅的直接指导之下。
仅仅四个主力团的兵力,第129师用三年的时间发展到接近50个团(百团大战129师共出动46个团),开辟了太行山抗日根据地,能够成为几大军区中实力最强的一个,刘帅功不可没。其实晋冀鲁豫军区在抗日战争胜利后也是兵力最强的,野战军加地方部队有42万之多,只不过,只有四个主力纵队参与了千里跃进大别山(另派往东北25个基干团)。
首先,谢谢邀请,这个问题小姐姐来回答。“胜败乃兵家常事”,在出色的将军统帅,也不可能没有不败的战役,只是被这些将军所取得成就闪耀光辉下掩盖了在军旅生涯中微不足道败绩,小姐姐给大家盘点下在抗日战争出色的“不败将军”。
小姐姐个人观点不败将军首推是孙立人将军,孙立人将军为民族抗日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享有“丛林之狐”、 “东方隆美尔”的美称。孙立人将军曾经毕业于美国维吉尼亚军校,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淞沪会战、武汉保卫战等等。
那么我们闲话少说,让我们目光穿越回到孙立人将军享誉国际的战斗岁月。
1942年,当年号称“日不落帝国”英国佬在东南亚战场接连败退,被昔日一直看不起的岛国倭奴打的很快退出缅甸,在缅甸仁安羌,这群高贵血统的大胡子英国佬被小鬼子给包饺子,当年在缅甸英国佬装备先进,最终面临被小鬼子围歼局面。此刻不得不求助中国出兵援助,中国远征军此刻抵达缅甸,孙立人将军时任新38师师长。当英国佬被小鬼子围困之后,孙立人将军立刻率领一个团不足千人的兵力,击退数倍于己的小鬼子,救出被围困俘虏英国佬七千多人,史称仁安羌大捷,是远征军入缅甸之后第一个胜仗,立刻轰动全球。
随后孙立人将军统领新38师抵达印度,开始在印度兰姆珈训练基地开始接受美军装备与训练。我们不得不说,美国佬国力太强大,当时美国佬除了供应本国军队满世界作战,还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的后勤供应基地,新38师在印度接受美军装备之后,可谓是鸟枪换炮,部队焕然一新,战斗力极大提升,成为当时中国装备最好军队。
(兰姆珈训练基地)
我们闲话不多扯,目光再次调回缅甸战场,经过美式训练装备新38师,当1943年10月反攻缅甸战场时候,犹如猛虎下山,直接扑向战略要地胡康河谷。当时驻扎在胡康河谷是日本王牌部队第18师团,号称“丛林作战之王”,小鬼子这支师团部队曾经横扫东南亚,第一次入缅作战中国远征军曾经被这支部队吊打惨败,在与中国军队的作战中,这支部队最有自信,可见其战斗力之强悍。不过此刻在面对的新38师,再也不是当年准备落后的中国军队,很快小鬼子领教了新38师战斗力,最终,日军第18师团伤亡过半,狼狈的逃出胡康河谷,彻底领教了远征军战斗力,此刻新38师无论是从编制、装备,还是战术、训练都已经焕然一新,小鬼子第18师团被吊打为之愕然。
在随后新38师,在孙立人将军带领下,一路过关斩将,占领胡康河谷之后,随后占领新平洋、攻占于邦。之后,孙立人将军率领新38师,沿密***至八莫的公路向南进攻,连续攻取八莫、南坎配合滇西中国远征军打通滇缅公路,之后攻克腊戍、南图、细胞、猛岩。胜利结束第二次入缅甸战役。
孙立人将军在抗日战争历史中留下最璀璨一笔。
占中华上下五千年,出现过无数的“神将”,但说真正的“不败”将军的屈指可数,毕竟要想一生不尝败绩这简直天方夜谭。下面像素就列出我自己心目中的“不败将军”,欢迎大家指正。
字长卿,春秋齐国乐安人,以《兵法》十三篇见吴王,被封为将。自领兵起,战无不胜,曾与伍子胥率吴军破楚,五战五捷;又曾以6万之兵击溃楚国20万雄师,攻破郢都。
所写的《兵法十三篇》更是被誉为“兵学圣典”,为《武经七书》之首。现今更是成为全球知名度最高的兵学之书。
白起,战国时期秦国郿县人,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兵家代表人物。
自白起任秦国大将30余年,攻城70余座,歼军上百万人,为秦武安君。但其坑杀20万降兵,成为自己一生的污点。
韩信,淮阴人,汉朝开国第一功臣,中国历史上杰出军事家,与萧何、张良并列为汉初三杰,与彭越、英布并称为汉初三大名将。韩信是中国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被萧何誉为“国士无双”。未尝一败,可惜的是最后死在吕雉的手中。
1905年出生于河南信阳,指挥黄麻起义、参与***、土地革命战争,于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并担任中国人民***副总参谋长、南京军区司令员、广州军区司令员、国防部副部长等,他七次参加敢死队,为革命事业奋不顾身。
毕业于清华大学、美国弗吉尼亚军事学院,中华民国陆军二级上将军衔,第一次缅战,在孟关杰布山隘间毙敌2000余人,孟拱河击毙日军12000余,第二次入缅作战连续攻克八莫、南坎、老龙山、南巴卡、新维、腊戍、乔美等地,共击毙日军3万3千余,是抗战中军级将领歼灭日军最多的将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人物传记620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人物传记620字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428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