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传记 > 正文

李鸿章人物传记500,李鸿章人物传记500字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李鸿章人物传记500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李鸿章人物传记500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本是“替罪羊”的李鸿章,为何成了万人踩的卖国贼?
  2. 关于李鸿章的书,哪本比较好?
  3. 为什么梁启超在甲午战败后还会肯定李鸿章,并为其挥笔写传记?

本是“替罪羊”的李鸿章,为何成了万人踩的卖国贼?

左宗棠的传记里,侧面反映了李鸿章确实是一个见识短浅之人,无论是收复新疆,还是抵御外敌入侵海防,其都是以个人私利为首,不顾国家民族大义。

卖国贼之名实至名归,想了解更多的朋友可以到我头条号里:辛勤立业了解更多历史真相。

李鸿章人物传记500,李鸿章人物传记500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李鸿章之所被冠以“卖国贼”的骂名,除了因为他代替清朝统治者签订了一系列的卖国条约之外,还于他本人在外交中***取“主和”的政治方针有关。

李鸿章自步入大清政坛时起,到他去世那天,整整四十余年,先后见证了太平天国起义运动英法联军侵华、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在此期间,李鸿章凭借着自身的政治智慧,一步一步地爬进了大清王朝的权力中央,并深得当时清王朝实际统治者慈禧太后的信赖。

然而,一个人的权力越大,他的责任和义务也就越大。慈禧在重用李鸿章的同时,也让他当了回大清统治者的“背锅侠”,处理令人棘手的外交问题,在整个四十年中,李鸿章代表清王朝签订了将近30余条不平等条约,其中包括了令世人唾骂的《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当然,在那个年代的百姓往往不会过多纠结于为何会沦落到签订耻辱条约的地步,他们只看条约上写了谁的名字谁便是卖国贼。如此一来,李鸿章便担上了这个罪名,成为了时人心目中的“卖国贼”。

李鸿章人物传记500,李鸿章人物传记500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那么李鸿章仅仅是因为签订耻辱条约而落下骂名吗?我认为不全是,还与他的为政方针和对外态度有关。

我们都知道,李鸿章几乎包揽了大清最后几十年中所有的对外事务,而他在对外事务的基本原则上与慈禧基本一致,即:求和。


比如在中法战争,从开始到结束,李鸿章一直都是主张以和谈为主,当朝中左宗棠等主战派举荐老将冯子材出山抗敌时,作为主和派的李鸿章却以“四不能战”的理由反驳,从老将冯子材的身体状况到军队的整体素质中唱衰我军必败。

李鸿章人物传记500,李鸿章人物传记500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而最终这场战役还是打响了,如李鸿章所愿这场战争的确是败了,但不是冯子材老将军败了,而是李鸿章在马尾海战坐拥北洋军舰对于福建水师的困境见死不救,致使马尾海战以福建水师全军覆没收场。

即使如此,冯子材所率军队在中越边境的陆战中对法取得了胜利,而最后的结果大家也清楚,中方不败而败,在取得胜利的同时,李鸿章又着手签订了另一耻辱条约《中法新约》,清国从此丧失了对越的宗主国身份。事后,作为主战派的左宗棠彻底与李鸿章决裂,更是对李鸿章评价:“就中国而言,十个法国将军也不如一个李鸿章坏事。李鸿章误尽苍生,将落得一个千古骂名。”

本是替罪羊的李鸿章,为何成了万人踩的卖国贼?

李鸿章作为平太平天国和捻军的功臣,可以说在大清朝是举足轻重的人物。

且李鸿章是提倡自强与洋务运动的领袖,他组建的淮军及北洋水师使得李鸿章成为大清的权臣,李鸿章开办的制造厂、兵工厂,纺织厂,铁路、***矿等等,也使得李鸿章成了十足的官僚资本家。可以说李鸿章是打着大清的旗号做着自己的生意,说白了李鸿章就是个有官幌子,有军队的商人,他跟各列强做生意,***公济私,卖国而中饱私囊。

可以说大清的经济命脉就掌握在向李鸿章这样的官商手中。

中法战争因何不败而败,中日甲午海战为何会失败,八国联军进北京,为何慈禧召李鸿章勤王,李鸿章胆敢违旨不前,而一到为国家签不平等条约就屁颠屁颠的。

李鸿章不希望大清***打胜仗的,因大清强则朝廷说了算,大清弱则李鸿章说了算,大清弱则矿产、铁路、制造局、造船厂、各企业公司及军队等等等等都是李鸿章的,清强则反之。所以李鸿章和列强是利益上的合作伙伴,成了万人踩的卖国贼一点也不为过。

与其说李鸿章是替罪羊,到不如说清廷被李鸿章和列强们玩于股掌之间。

李鸿章身为晚清重臣,一身功过孰是孰非,后人谁能评价呢?在慈禧太后独霸专权的领导下或者各种身不由己的生活,又有谁能够做到比李鸿章更好的决策呢?

李鸿章的功劳!

第一:倡导洋务运动,建立北洋水师,让中国进入军工时代

第二:镇压太平天国,捻军起义等农民***,阻止了捻军为匪造成的涂炭生灵!

第三:在外国列强欺压之下维护国家利益所受的委屈应该是无人能懂的那种痛!

第四:对维新派和革命者的宽容态度!

李鸿章之过!

第一:在太平军曾经投降过!

第二:指挥失误致使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第三:大部分的不平等条约都是有李鸿章签字,

我觉得这个问题提的很有问题。

是“替罪羊”?顾名思义就是为别人承担了过错。李鸿章是吗?他完全不是,因为李鸿章就是一个大卖国贼。

我认为:对待腐朽没落的东西有两种态度,一是像康有为梁启超等人那样,心存善良希望满满,想通过改良、维新把满清王朝这一腐朽没落的东西,变革、改造成有生机有活力的新东西,从而延长它的寿命。但是没想到啊没想到啊,最后的结果是希望破灭、血汗白流;二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同盟会和广大人民大众,他们经过实践清醒地认识到,只有把满清***彻底推翻掉,才能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李鸿章是什么?他既不想改良维新,更不想推翻满清王朝。他是只不过想用同胞的鲜血,去换取自己的荣华富贵,去换取满清王朝顶戴花翎。他为此贪赃枉法、残害百姓,而在对外交涉中也是奴颜婢膝、卖国求荣,这样的人不是卖国贼谁还是?!

我们现在也看到:有许多人极力为李鸿章鸣冤叫屈、涂脂抹粉,实质上就是有许多人,也和其有一样的媚骨、有同样的奴才本性。但不管怎样,卖国贼就是卖国贼,这个一百年也改变不了,一千年就是一万年也无法改变,李鸿章必将永远钉在中华民族的耻辱柱上。

关于李鸿章的书,哪本比较好?

李鸿章的书这几本比较好,值得一看。

分别是:《绝版李鸿章》 《 李鸿章传》 《李鸿章发迹史》 这些书中从国外的角度对大清的外交家,从李鸿章留下的大量资料手稿,在政治舞台上一直被弹劾,从未被扳倒的官场权术领悟上对这位晚清大臣的悲情一生进行了详尽的介绍描述。

一本是***的《李鸿章传》,应该是李鸿章传记中最有名的.

第二本是苑书义的《李鸿章传》,这个是当代众多李鸿章传记中,公认写的比较好.史料充分,观点也比较可观,文笔也是不错的.

首推***写的《李鸿章传》,为什么首推梁的。因为,第一是***自身是文学大家,他写出来的东西,文字艺术特别强。

第二,梁是维新派,李算是保守派,对手写的文章,理论上应该是抨击的多,但是此书却非常的好

第一本 《李鸿章传》

***对李中堂自然是敬重有加,此书最大还原了李鸿章的一生,从高山到低估,从激昂到迟暮,是最典范之作。

第二本 《李鸿章时代 1879~1895》

没有什么事情是必然的,一个大国的陨落也绝不是一两个人造成的。知名战略作家“王鼎杰”,以全新的角度,以大宏图来诠释当时李鸿章所处的满清末期,以及日后失败的种种伏笔,堪称佳作。

为什么***在甲午战败后还会肯定李鸿章,并为其挥笔写传记?

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原因有很多,最大的原因还是因为正处于慈禧正在交权的边缘,北洋水师很大一部分成为帝党和后党争权的牺牲品了。慈禧一手提拔的李鸿章,李鸿章一手创办北洋水师。李鸿章自然是后党。

帝党翁同龢自接管户部便以国家度支艰难为由,停了北洋的水师的经费。自光绪十六年(1890)到甲午中日战争北洋水师未得到更新设备,购买***。

英国人曾经建议李鸿章,购买两艘快舰,以防备日本。翁同龢不断拖延,最终两艘快舰为日本买去,其中一艘“吉野号”成为击沉中国舰队最多的战舰。

另一方面,光绪因为急于用一场胜仗来摆脱慈禧亲政。隔过李鸿章直接指挥北洋水师,最终导致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李鸿章作为北洋水师的直接领导,更清楚北洋水师内部状况。光绪因为着急证明自己,加上朝中的酸儒以日本弹丸之地不能敌天朝上国的主战派。

平心而论,北洋水师的覆灭。李鸿章的责任很小。正如***先生在《李鸿章传》前言所写: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

李鸿章在环游欧洲之时,在德国见到其首相俾斯麦,问他说 如果一个大臣想要尽力给国家办事,但是朝廷上所有人都同他意见不合,合在一起拖他后腿,在这种情况下他还想按自己的办法来办事,应该怎么办呢? 俾麦斯回答到 最重要是得到皇帝的支持,有他的支持就大权独揽,还有什么事办不了,李说 现在有一个大臣,他的君主无论谁的话都听,君主身边那些人狐***虎威,要是这样,这个大臣该怎么办呢? 俾麦斯想了很久才说 一个当大臣的,***如真心操劳国事,估计没有不被君主体谅的,唯独在妇人手低办事,就不好说了。李鸿章听了这话沉默不语。

中堂只是身不逢时。


此时的李鸿章是可以被争取的对象。

李鸿章手下的军力消耗殆尽,早已远离权力核心,但是,李鸿章不仅在官场还有列强那里,都还有一定的“威望”。

那是因为震惊中外的“东南互保”案发生了,海外流亡的维新派和革命派看到了希望。李鸿章被称为“东方俾斯麦”,在人家那里,首相与总统的身份是可以转换的。

题主的这个角度是从精英的视角提出的。

第一,肯定精英不同于凡夫俗子。

第二,精英具有超前的视角。

第三,精英可以决定历史的评判标准。

根据事实:第一、朝廷给钱,让李鸿章扩充淮军、发展水师。第二、甲午战争确实失败,李鸿章的军力没有了。

第三、签订“马关条约”。前半生已经结束。

正确的理解:全国都在骂他;清朝自己都练兵了――北洋军;他远离权力核心。

李鸿章死后两个月,***即写出皇皇大作《李鸿章传》,称“李鸿章必为数千年中国历史上一人物,无可疑也。李鸿章必为十九世纪世界历史上一人物,无可疑也。”故“读中国近世史者,势不得不口李鸿章;而读李鸿章传者,势不得不手中国近世史!”

然而,李鸿章毕竟只是晚清“庸众中的杰士”,他“不识国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势,不知政治之本原。”他向西方学习,毕生追求的富国强兵的梦想,始终只停留在器物层面上。他没有也不可能去改变腐朽的封建体制,于是所做的一切努力都只是“沙上建塔”。正如他自己所说,终其一生,他“只是一个裱糊匠,面对一个破屋只知修葺却不能改造。”所以,***认为李“有才气而无学识,有阅历而无血性”,他说“敬李鸿章之才”,“惜李鸿章之识”,“悲李鸿章之遇”。有人将李鸿章称为卖国贼,将他比作秦桧,***大骂:“中国俗儒骂李鸿章为秦桧者最多焉。出于市井野人之口,犹可言也,士君子而为此言,吾无以名之,名之曰狂吠而已。”

总结,个人认为基于以上观点***才会为李鸿章写一本中肯的传记。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李鸿章人物传记500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李鸿章人物传记500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