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秦时到晋时的历史事件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秦时到晋时的历史事件概括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遣大将蒙恬北逐匈奴,又西起甘肃临洮(今临洮新添镇三十墩村望儿)、东至辽东筑长城万余里,以防匈奴南进,史称秦长城。
秦时的长城西起于甘肃临洮(今甘肃岷县)东至辽宁的鸭绿江畔。途径甘肃、宁夏、山西、河北、陕西、内蒙古和辽宁等多省、自治区,直抵鸭绿江,共筑万余里,故历史上称其为“万里长城”。 长城的兴修始于战国年间,秦长城就是在战国时期秦,赵,燕三国长城的基础上进行修建的。公元前214年,秦始皇遣大将蒙恬北逐匈奴,并筑长城万余里,史称秦长城。秦长城是世界建筑上的奇迹,也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秦长城的起止点是西起临洮,东到辽东。除了在包头较早时期赵武灵王修筑的赵长城之外,还有一段较为完整的秦长城。
公元前215年,秦始皇派大将蒙恬率30万大军北击匈奴,取河南地,为了防止北方游牧民族的侵袭,筑起了西起临洮(今甘肃临洮)东至辽东郡(今吉林省中南部)的万里长城。
它由宁夏延伸入内蒙古之后,从狼山而东,经由包头市固阳县北部的西斗铺、银号、大庙乡,进入武川县经大青山东部,
秦长城的起点是甘肃临洮县城东23公里尧甸长城坡。止点是辽宁的鸭绿江畔。
秦长城的走向为:由临洮县经定西县南境向东北至宁夏固原县。由固原向东北方向经甘肃省环县,陕西省靖边、横山、榆林、神木,然后折向北至内蒙古自治区境内托克托南,抵黄河南岸。黄河以北的长城则由阴山山脉西段的狼山,向东直插大青山北麓,继续向东经内蒙集宁、兴和至河北尚义县境。由尚义向东北经河北省张北、围场诸县,再向东经抚顺、本溪向东南,终止于朝鲜平壤西北部清川江入海处。
秦长城的起点为甘肃临洮,终点为辽东地区。
提起长城,大多数人都知道专门防御北方胡寇所建立的万里长城,那是由战国时期的燕国、赵国、秦国先后建造而成,又在秦始皇统一全国后派蒙恬驱逐匈奴到漠北,把燕长城、赵长城连接起来。蒙恬就是成龙电影《神话》里蒙毅的大哥。可是要注意,秦昭襄王长城并没法与赵长城连接起来,因为原本匈奴部落在河套地区活动,秦昭襄王长城所在偏南,直至蒙恬奉命修筑长城后,才沿着黄河填补了西北面的长城。
山西的历史有多悠久,尧舜禹都是定都山西,也正是因为在临汾发现的瑶都城陶瓷遗址,
山西简称晋,由于春秋时期的晋国,战国时期韩、赵、魏三家分晋,
所以也叫三晋大鼎,晋这个字的甲骨文中像是两支箭射中靶心,也有日出万物生的感觉
晋这个字代表着进取和朝气,这就是祖先们对于这一块土地所寄予的希望,
所以你看山西很多地名都带着光明正气,
太原古城、晋阳、大同古城、云中、临汾市平阳、朔州的朔就是清晨的意思
还有阳泉、寿阳、夕阳、汾阳,历史上很多皇帝都和这里有关,或者曾经在这里受封,
或者是出生在这里
山西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山西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达三千年,被誉为“华夏文明摇篮”,素有“中国古代文化博物馆”之称。总面积15.67万平方公里,东有太行山,西有吕梁山,山区面积约占全省总面积的80%以上。
山西,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简称“晋”,又称“三晋”,省会太原市。“东依太行山,西、南依吕梁山、黄河,北依古长城,与河北、河南、陕西、内蒙古等省区为界”柳宗元称之为“表里山河”。
山西行政区轮廓略呈东北斜向西南的平行四边形,下辖11个地级市,119个县级行政单位(23个市辖区、11个县级市、85个县),总人口3610.8万(2012年)。辖区地理坐标为北纬34°34′~40°44′,东经110°14′~114°33′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秦时到晋时的历史***概括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秦时到晋时的历史***概括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422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