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传记 > 正文

康熙的人物传记,康熙的人物传记有哪些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康熙人物传记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康熙的人物传记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作家二月河是如何创作出《康熙大帝》和《雍正王朝》的呢?
  2. 历史上的周培公真的给康熙献上了《皇舆全览图》吗?

作家二月河是如何创作出《康熙大帝》和《雍正王朝》的呢?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的《出师表》介绍了自己人生轨迹,南阳郡是他修身养性的地方,刘备颠沛流离投靠同宗刘表,后在水镜先生推荐下三顾茅庐请出了卧龙先生,诸葛亮做隆中对奠定天下三分格局,后世津津乐道,襄阳古隆中与南阳诸葛楼还为此打了一场文化属地官司。

凌解放作为南阳市的宣传干部对此了然于胸,不过他没有兴致对文化名人与商业利益争端投入精力,在那个往来皆鸿儒的小院里,凌解放就像二月凌冰一样正在解放春天的故事,他开始创造落霞三部曲,为了青史留名成一家之言,在***燃烧的岁月里,白天参加劳动,晚上与帝王相会,这与尼克罗.马基雅维利《君主论》创作境遇大相径庭。

康熙的人物传记,康熙的人物传记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凌解放将笔名定为二月河,在知青岁月里忍受着艰苦的生活条件,炎炎夏日蚊虫叮咬,他将双腿放入水桶中一直到写作结束,随行的家当是一堆书稿和资料,这极大丰富了他的精神生活。二月河写《康熙大帝》的时候确立了一个原则,封建帝王将相已经灰飞烟灭了,新中国创立了平等与民主的社会,自己研究帝王写出历史与虚拟野史结合的故事是为跳出历史周期律寻找一个历史学答案,这个答案围绕着民生与吏治展开为反腐斗争提供积极参考作用。

康熙大帝六岁登基,十四岁亲征,十六岁擒鳌拜,平三藩,灭葛尔丹,收台湾,跟俄国老毛子干,文治武功可与秦皇汉武媲美,不过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二月河看到了康熙盛世背后的隐患,为了维护清朝初期的政局,康熙实行了满汉有别的措施,容忍索额图与明珠党争,默认了吏治***和国库空虚现实,这种局面形成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和历史原因,是一个很好的历史样本。为了维护帝国的长治久安,康熙不得不再次废掉与爱妻赫舍里的唯一儿子胤衽,太子之位缺失造成了九王夺嫡的局面,老年康熙面临内忧外患局面选择了冷面王胤禛,开启了十四年雍正改革序幕,为康乾盛世形成奠定坚实基础。

二月河把自己设定为历史亲历者,以参与者角度揣度君心和臣心,以仁德治天下的康熙总是一副慈父面容,他要教化***万方,同时要修身齐家,这是一个非常难以把握的尺度,可是康熙皇帝做到了,二月河试图把仁德与孝义融通,热爱国家关爱亲人可能就是最大的仁德了。胤禛外派扬州筹钱赈灾,康熙皇帝关心儿子家里的孙子弘历病情,并且反复提点太子胤衽,到头来只有八贤王胤祀前去探望,康熙对大清未来储君大失所望。胤衽后来祸乱宫闱,卖官***等失德行为一堆,康熙回京后仍然让太子太傅跟自己共乘龙撵,这是一种感恩的德行,作为父亲玄烨尽责了,作为老师太子太傅尽职了,人情事理通达了,一切都道法自然了。

康熙的人物传记,康熙的人物传记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首先,对二月河先生的逝世深表哀悼。

关于他是如何创作的,具体细节外人肯定无法详知。但是任何一部作品的创作都有几点规律可循。

第一,必须具备一定的想象力。创作的本质是想象力的发挥,没有想象力就无法构造生动的故事情节。

康熙的人物传记,康熙的人物传记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第二,参考借鉴历史资料。像二月河写作的康熙王朝,多少是依据史料了的,不仅仅是凭空捏造。这要做的另一个好处是可以在故事逻辑上自洽。

第三,融合个人的观点。写作的目的是表达主题思想,这里面自然会融合个人的一些观点看法。作品是否有思想,思想是否深刻,都跟作者直接相关。

二月河先生一路好走。

在创作《康熙大帝》,《乾隆大帝》等几部著作的时候,正是二月河先生壮年之时,当时生活水平并不太高,经过一段时间的历史知识积累,二月河先生决定将前朝几位皇帝的民间流传故事与史诗结合起来,形成一部完整的传记小说,从写到完成用了八年多的时间,相当于一个成年男人宝贵生命十五年的一半,这是一种从知识汇集到精力透支的巨大付出,不是一般人仅仅因为兴趣爱好的提笔就来可以做到的,而且因为与历史著名人物的相关性,下笔叙事,哪怕是加工也是慎之又慎。

历史上的周培公真的给康熙献上了《皇舆全览图》吗?

电视剧《康熙王朝》中曾有这样一幅情景:周培公在临终之时向康熙帝献上了至宝《皇舆全览图》,康熙帝整夜在勤政殿独自面对《皇舆全览图》,肝肠寸断,惋惜之痛自责之情溢于言表。

其实真正历史上周培公与《皇舆全览图》没有半点关系,周培公是于康熙四十年(1701年)卒于任上,而《皇舆全览图》是于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由康熙帝下令编绘而成。

周培公,本名昌,字培公,湖北荆门人,是康熙帝身边的重要谋臣之一,官至参议道台、山东登莱道、盛京提督;其著作被收入《介庵草》。

周培公的事迹远远没有《康熙王朝》电视剧中描写的那样丰富多彩,但一生最大的功绩确实是劝降割据平凉的王辅臣,解除康熙平定三藩之乱的后顾之忧。

周培公由州卒小吏依附显贵进京担任内阁供奉;在图海奉命讨伐陕西提督王辅臣时,周培公献上《取平凉策》被召为幕僚。随后周培公建议图海并要求亲自前往劝降王辅臣,被康熙封为参议道台、衔一品,赐穿黄马褂,携带谕降诏书前往劝降。

王辅臣陕甘叛乱平定后,周培公被任命为山东登莱道,并诰封其母孙氏为贞烈恭人、加赠夫人衔,其父封赠为朝烈大夫、加赠中奉大夫衔。之后,周培公在家守孝三年,期满才赴山东上任。在任仅三年,由于与上司意见不合,便辞官回家。

噶尔丹叛乱时,赋闲在家的周培公向康熙献上平叛“条呈”,亦被康熙帝***纳并任命为盛京提督,负责戍边;就这样周培公一直在任上干了12年,于康熙四十年(1701年)卒于任上。

《皇舆全览图》,又称《康熙皇舆全览图》。

西方传教士南怀仁向康熙进献世界地图《坤舆全图》后,康熙开始对世界地理知识产生了兴趣。

随着平定三藩之乱、抗击沙俄入侵、平定噶尔丹叛乱之后,康熙开始渴望了解自己疆域范围情况,加之受到西方传教士的影响,康熙萌生了绘制自己疆域地图的想法。


首先,我再强烈鄙视一下抄百度百科的人,周培公没做过盛京提督,也根本没去过盛京任职。百度百科里写的是错的!而且压根就没有
盛京提督这个官职,当时驻守盛京的武官叫盛京将军!提督是汉军绿营官职,盛京是满人老家,驻军都是八旗子弟,根本没有汉军绿营。然后回答题目,当然不可能了,岂有凭一个人的能力就能绘制全国地图的道理。而且历史上,《皇舆全览图》开始绘制时周培公早就死了。


电视剧《康熙王朝》里的周培公,本名周昌,字培公。在历史上他只是个小人物,与电视剧有很大出入。在《清史稿》中连单独传记也没有,其生平只是附在《图海传》的后面。他是湖北荆门人。曾为振武将军吴丹幕僚,得以入仕。三藩之乱,王辅臣以平凉反叛响应吴三桂。大学士图海挂帅出征,以周昌为幕僚。周昌主动请缨,因王辅臣两个部将与周昌是同乡,他们屡劝王辅臣归降,王辅臣动摇了。两人暗通消息把事情告诉周昌,周昌才有信心。图海把此事上奏康熙,获得康熙准许,周昌前往平凉城招抚王辅臣。最后原本动摇的王辅臣下定决心归降。图海兵不血刃收服王辅臣。


凭借此次大功,周昌在图海的保荐下,当年李自成起义中周昌剜面而死的母亲获得表彰。三藩之乱平息后,周昌本人也获得山东登莱道官职,摄布政使。但是好景不长,因为和当地总兵互相攻击,被罢官回家。从此再也没有出仕(百度百科说他起复做盛京提督纯属胡扯)。周培公罢官回家后仍然喜欢谈论军事。噶尔丹扰边后他还多次上书朝廷,但仍然没有获得起复,最后死于家中(根本没有卒于任上)。

第一段我就说了,盛京是满人老家,没有绿营官兵驻防。而提督是绿营官兵的长官武将。盛京的驻防长官叫盛京将军,还改称过辽东将军。副长官叫副都统,清一色都是满人担任,怎么可能放一个***过去指挥八旗兵。

最后说说皇舆全览图,这是1708年,也就是康熙四十七年由康熙亲自下诏开始绘制,历时十年才初步完成。耗资巨大,无数人力物力。那时周培公早不知道去世多少年了。况且如此精准的地图,怎么可能像电视剧里那样,是一个在盛京呆着形同软禁的周培公画的呢?不需要实地考察吗?所以电视剧看看就罢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康熙的人物传记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康熙的人物传记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