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中国80年代文学历史事件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中国80年代文学历史事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80年代文学创作背景,是因为80年代已经改革开放,社会思潮的涌入。
1956年四月,中央政治局在讨论十大关系时,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作为我国发展科学与艺术的重要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提出,吸取了我国历史上学术与文化发展的经历,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科学文化事业的经验教训,也借鉴了外国政党领导科学文化事业的经验,是中国***领导科学文化宫工作的基本性和长期性的正确方针。
全方位改革,是80年代后期文学发生新变的背景。文化思潮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着眼于新格局的建立。文学要求回到自身的呼声日益普遍和高涨,文学在表现时代时如何进一步展现自己的独特性是作家们普遍关心和思考的问题;二是文学的本体性备受关注。
作家关注文学形式的意义、价值和作用,从再现生活到组合生活、表现“观念”和“感觉”。表现生活替代了“反映生活”,文学观念发生了整***移,文学的现代性特征较为鲜明,文学从观念到创作开始了全方位突破;
文学争论的焦点发生变化。文艺理论的一些基本观念得到拓展、探索,形成了文艺理论观念变革大潮。文学论争从纯粹的文学作品变化到对纯粹理论的争鸣,文学在现代化的过程中,显示出强烈的本土意识
80年代前期的文学思潮
1、从80年代前期开始,文学取得了和现实生活发展的同步性。文学领域内,从题材、主旨到方法、手法、风格都开始了全方位的向旧有格局的告别。
2、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对中国文学产生影响,1980年前后,20世纪以来重要的现代派现象逐一在文坛亮相,文学上,波特莱尔、卡夫卡、加缪、萨特等外国现代派作家为文艺界熟悉。“新潮”电影、新潮音乐、新潮美术等思潮也同时涌动。引起对西方现代派文艺的大讨论。
3、文艺思想讨论:针对文学中人性、人情、人道主义展开讨论。人性有阶级性的一面,也存在共同性的一面被广泛认同。本时期还对“朦胧诗”及新的美学原则,文艺心理学,文艺批评方法,复杂性格,文学创作的商品化倾向,通俗文学等问题先后展开了讨论。
80年代文学是一个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文学现象,其主要特点是对权威、权力的质疑和怀疑,表现出一种批判和反思的精神。
在表现形式上,80年代文学作品的题材多样,呈现出多元化的艺术风格,透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和深入的思考,传递出一种深刻的人性关怀和时代理念,具有广泛的阅读价值和深远的社会意义。在文学史上,80年代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时期,对于后来的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研究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时期”和“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的标志性小说《金光大道》以及革命“样板戏”,仍然是“乡土”的。
***期间的“地下文学”,首先是诗歌。朦胧诗派和伤痕文学之后,出现了反思文学。在1***9年底召开的第四次文代会上,作家的言论自由获得了某种政治保证。改革开放肇始阶段,文学界基本上是由两类作家主导:一类是从***中成长起来的作家,一类是从乡下回城的作家,后者的代表作家有王蒙、高晓声、李国文、张贤亮、陆文夫。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国80年代文学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国80年代文学历史***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422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