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诸葛亮伐魏的真实历史事件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诸葛亮伐魏的真实历史事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诸葛亮北伐中原,是与强敌曹魏对垒决战。魏军自曹操以来,就以讨伐辽东收编来的乌桓骑兵军团作为全军的中坚力量,横行中原,所向无敌,号称“天下名骑”。而北伐蜀军的主体是步兵,骑兵数量本来就不多,加之秦岭的险峻又限制了蜀军骑兵的轻易北上。因此,诸葛亮率大军一旦越过秦岭进入关中,就必须尽快解决如何有效抵御曹魏骑兵对自己的步兵发起强劲冲击的难题。他的解决办法主要有三方面:
一是精心设计连弩等远距离杀伤性武器,尽量提高其远距离的杀伤力。这样在敌军骑兵尚未接近自己的时候,即可造成其大量的伤亡。这些伤亡的人员、马匹,又会对后续的敌军骑兵队伍形成严重的阻塞。
二是在防御的战术上***取多种有效的办法,抵消敌军骑兵的强劲冲击力。现今在勉县定军山一带出土的四刺扎马钉,可以有效刺伤敌军骑兵的马掌。这种构思巧妙的利器,由四支尖锐的铜刺构成,随意抛在地上,总会有三支铜刺在下面形成稳固的三角支撑,而一支铜刺则向上,可以深深刺入敌军骑兵战马的脚掌之中,使得对方战马严重受伤而倒地,马背上的骑兵也会摔下马来遭受伤害。
三是在作战的阵法方面借鉴古代的车战之法以及早已有之的“八阵”阵法,将平时用来运送粮食、物资的车辆队伍,特别是专门制作的重载车辆“木牛”,加以创新性的设计改进,兵装备诸葛连弩,使之在突然遭遇敌方的骑兵时,能够为自己的步兵队伍迅速提供有效的防护和阻击,于是便产生了著名的“八阵图”。
总之,通过以上快速而简便的操作,就能把蜀军以步兵为主的军团,变成一种原始状态的装甲兵团。诸葛亮堪称出类拔萃的军事发明家。
诸葛亮北上伐魏,史称“六出祁山”。从 228 年到 234 年,诸葛亮六次北伐曹魏,但是收效甚微,未能实现兴复汉室的目标。
其中,第一次北伐,诸葛亮出兵陇右,一度取得了“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叛魏应亮”的局面,但是马谡失街亭,诸葛亮被迫撤军。第二次北伐,诸葛亮出兵陈仓,围攻郝昭二十余日不下,魏将曹真率军前来支援,诸葛亮粮草不济,只能撤军。第三次北伐,诸葛亮进攻武都、阴平,打败了魏将郭淮、费耀。第四次北伐,诸葛亮出兵祁山,司马懿与诸葛亮对峙,但是魏军闭门不出,诸葛亮无计可施,只能撤退。第五次北伐,诸葛亮出兵五丈原,与司马懿对峙,但是诸葛亮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前线。第六次北伐,诸葛亮率军出斜谷,与司马懿对峙,但是最终因为粮草不济,只能撤军。
总体来说,诸葛亮北上伐魏,虽然取得了一些胜利,但是始终没有取得决定性的胜利,最终以失败告终。
诸葛亮伐魏是三国时期蜀汉大臣诸葛亮在228年至234年发动北伐曹魏的战役,共有五次,但未取得重大胜利;而曹魏也曾发动反击战,但不成功。最后以诸葛亮因积劳成疾,病逝五丈原终结。
三国鼎立形成之后,诸葛亮辅佐后主刘禅,从公元223年到234年执掌朝政十一年。这期间魏蜀两国在大西北的的关陇及渭河南岸先后进行了六次战争,是诸葛亮率军屯驻汉中发动的攻魏之战,故史称“诸葛亮出师”。
又因诸葛亮第一次出兵的主攻方向是陇山之西的天水祁山,故说书人说诸葛亮为“六出祁山”。所谓六,实际是五攻曹魏,一次防御。六次之中,有两次出祁山,有两次在陇山以西的甘肃境内,有两次在关中,取围陈仓和渭河南岸武功。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诸葛亮伐魏的真实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诸葛亮伐魏的真实历史***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42169.html
下一篇
天略人物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