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正文

怨天尤人的历史***有哪些,怨天尤人的历史***有哪些呢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怨天尤人的历史事件哪些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怨天尤人的历史事件有哪些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中国历史上因乱说话被杀的将领有哪些?
  2. 历史上最孝顺的典故?

国历史上因乱说话被杀的将领有哪些?

出言不逊,因言惹祸,古来大有人在。

白起号称战神,战功卓著。威镇六国。尤其是长平一战,他一举坑杀赵卒40万,举世震惊。以致只要提白起,小儿都不敢啼哭。当他想再接再厉,进攻邯郸时,赵国派苏代携重金向秦相范睢实施反间计。以赵国若亡,白起功高,范睢难保丞相之位的话,说服了范睢。范睢便劝秦昭王答应赵国割城请求,撤邯郸之围,调回白起。白起既怒范睢有私,又怨秦昭王支持范睢因私废公,大病了一场。

怨天尤人的历史事件有哪些,怨天尤人的历史事件有哪些呢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不久,秦昭王见白起泱泱不乐,便派王陵围攻邯郸,双方一时相持不下,而且春申君黄歇也率各国联军来救。秦昭王决定让白起再次出马,白起不但拒绝领兵,还劝说昭王撤军。理由是秦国多年征战,国空兵疲,六国援兵马上要到,秦以一敌六,肯定不利。但秦昭王不听,又派王龁替换了玉陵。结果赵国与救兵内外夹击,秦兵顿成败象。紧要关头,秦昭王强令白起速赴前线,又亲自上门相请。白起见秦昭王不听自己计策,局面走到不堪收拾的地步,心想此时出马,胜算小,失算大。若打不赢,必遭范雎陷害,便拒绝领兵。秦昭王又派范睢上门,白起更加赌气,说臣已病笃不治。秦昭王一怒之下,罢免白起爵位,令其立即离开咸阳。

在离开咸阳的途中,王龁兵败,六国追击的消息传来。白起说道:“看看,大王不听我的话,怎么样呢?

自起的话,彻底激怒了秦昭王,以“白起泱泱不服,离开咸阳,仍有怨言”的罪名,派人赐剑。一代战神,伏剑而死!

怨天尤人的历史事件有哪些,怨天尤人的历史事件有哪些呢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公元195年,燕王卢绾反,刘邦病,派樊哙带兵平叛。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病榻上的刘邦突然召见陈平,给他下了一个死命令——“至军中,即斩哙头”!

樊哙的老婆是吕后的妹妹,是刘邦的连襟,更是刘邦的恩人战友,鸿门宴中樊哙的大义凛然,至今让我们津津乐道。

可刘邦为何要杀了他,连个虚***的审判会都不开?

怨天尤人的历史事件有哪些,怨天尤人的历史事件有哪些呢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是有人向刘邦报告,樊哙扬言要杀戚夫人,因而激怒了刘邦。

樊哙,有沒有说要杀戚夫人的话?一直是个悬案。

隋朝开国名将贺若弼和他父亲贺敦都是历史上因乱说话丢了性命的。

四川李风杉画 贺若弼 本人收藏。

贺若弼( 544 — 607 ),字辅伯,河南洛阳人,鲜卑族。少有大志,博学骁勇。父贺敦,北周金州总管,大司马宇文护嫉而害之。临刑谓弼曰:“吾以舌死,汝不可不思。”遂以锥刺弼舌出血,诫其慎言。 579 年九月,从行军元帅韦孝宽伐陈,攻克淮南、寿县数十城,以功拜寿州刺史,封襄邑县公。入隋,任吴州总管,献取陈十策,文帝称善,赐以宝刀。 588 年十月,文帝兵分八路伐陈。弼为左翼,出广陵(今江苏扬州市),乃渡江主力之一。为麻痹陈军,以老马换船而匿之,又买破旧船置于明显之处。每于交代之际,必大列旗帜,营幕遍野,陈人以为隋兵大至,急发兵为备。如此反复,陈军甚疲之。次年正月初一,率八千精卒提前渡江攻陈,陈军猝不及防,慌溃逃走,六日占领京口(今江苏镇江市),擒陈刺史黄恪,俘敌六千余人。弼军令严整,秋毫无犯,俘虏皆释之,给粮劳遣,付以敕书,令分道宣谕。继而进据钟山(今南京紫金山),督军力战,受陈将鲁广达强力抵抗。弼纵烟火,陈军回走,引兵复战,斩首五千级,火攻北掖门入建康。时韩擒虎已擒陈后主,弼耻其功在韩之后,与之相骂,挺刃而出。后复与擒虎争功于文帝前,文帝曰:“平定江表,二人之力也。”晋爵宋国公,加上柱国,赐叔宝妹为妾,拜右武侯大将军。位尊权重时,兄弟皆为公,生活奢侈,蛮横自大,出言不逊,怨天尤人,由是免官。公卿奏请处以***,文帝惜其功,免死,贬为民。后复其爵位待之仍厚。 607 年,炀帝北巡,至榆林,做可容数千人之大帐,迎突厥可汗。弼私议太奢,为人所奏,被诛。年六十四。

陕西书法家宁 远 书我对贺若弼的评价。本人收藏。

本人对此的评论:无言不足以彰其志,少言不足以达其意,适言不至于招其祸,妄言必定于亡其身。为将之道,言而有智,言而有信,言而有度,言而无非。如此,成其功而远其祸矣!

中国历史上因乱说话被杀的名将是北周名将贺若敦和其子隋朝名将贺若弼,他们父子都因言语不当而引来杀身之祸。贺若敦言语触怒了北周权臣宇文护,而被他赐死于家中,贺若弼死的更惨,被隋炀帝以妄议朝政之名斩杀于朝堂。

历史上最孝顺的典故?

历史上有很多关于孝顺的典故,其中最著名的可能是《孟子》中的“三年不离父之丧”的故事

据《孟子》记载,一个叫做须仁的人,他的父亲去世了,他便三年不离父亲的坟墓。即使面对饥寒交迫、艰难困苦,他也没有离开父亲,忠实地守护着他的坟墓,表达了他的孝心。

这个故事,成为了中华文化中最受尊重的孝道故事之一。它表现了尊敬父母、孝敬长辈的重要性,对于后世人们的言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也告诉我们,孝道并不是一种传统美德,而是一种文化和心态,是一种向往的生活方式,应该成为每个人的生活信条和精神动力。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怨天尤人的历史***有哪些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怨天尤人的历史***有哪些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