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年,郭沫若留学日本,在***帝国大学学医。1921年,发表第一本新诗集《女神》;1930年,他撰写了《中国古代社会研究》。1949年;郭沫若当选为中华全国文学艺术会主席。
2、郭沫若(1892—1***8),现当代著名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和社会活动家。原名郭开贞,又名郭鼎堂,出生于四川乐山一个中等地主兼商人家庭。18***年入私塾,1906年入乐山高等小学。
3、郭沫若(1892年~1***8年),男,汉族,中国现代著名学者、文学家、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1892年11月16日出生,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1958年9月至1***8年6月任中国科技大学首任校长。
1、在40年代初,郭沫若连续创作了《棠棣之花》、《屈原》、《高渐离》(《筑》)、《虎符》、《孔雀胆》、《南冠草》六部历史剧。
2、郭沫若在抗战时期(皖南事变后)创作的六部历史剧是《棠棣之花》、《屈原》、《虎符》、《高渐离》、《孔雀胆》和《南冠草》。《棠棣之花》叙述的是战国时义士聂政刺韩相侠累的故事。
3、郭沫若的戏剧虽然数量不多但在其全部作品中所占地位的重要性却不因之减少。他的《棠棣之花》、《屈原》、《虎符》、《高渐离》、《孔雀胆》和《南冠草》6部剧作在历史剧领域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4、回忆录《洪波曲》,评论集《雄鸡集》;专著《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研究》、《卜辞研究》、《殷商青铜器金文研究》、《十批判书》、《奴隶制时代》、《文史论集》、《郭沫若文集》(38卷)等。
5、现代戏剧史上历史剧的大量涌现是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现代六大历史剧名词解释:中国现代文学家郭沫若的历史剧《棠棣之花》、《屈原》、《虎符》、《高渐离》、《孔雀胆》、《南冠草》,大量涌现是在抗日战争时期。
1、郭沫若在抗战时期(皖南事变后)创作的六部历史剧是《棠棣之花》、《屈原》、《虎符》、《高渐离》、《孔雀胆》和《南冠草》。《棠棣之花》叙述的是战国时义士聂政刺韩相侠累的故事。
2、该人物历史剧代表作有《屈原》《棠棣之花》《虎符》和《高渐离》等。《屈原》这是郭沫若抗战时期创作的最重要的历史剧,被公认为是他历史剧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一部。
3、年抗战爆发,郭沫若由日本秘密回国,参加抗日战争。1941年1月,“皖南事变”发生后,时代精神的要求,由“皖南事变”所引起的愤怒,激起了郭沫若澎湃的创作热情。
郭沫若在抗战时期(皖南事变后)创作的六部历史剧是《棠棣之花》、《屈原》、《虎符》、《高渐离》、《孔雀胆》和《南冠草》。《棠棣之花》叙述的是战国时义士聂政刺韩相侠累的故事。
《南冠草》(1943)***取汉奸与烈士对照的方式,歌颂明末青年诗人夏完淳慷慨殉国的民族气节。这六大史剧宣扬了为正义与理想而献身的崇高的悲剧精神。《屈原》代表郭沫若历史剧的最高成就。
年到1927年间,他创作了历史剧《王昭君》、《聂莹》、《卓文君》。1938年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时期创作了以《屈原》为代表的6个历史剧。
《屈原》这是郭沫若抗战时期创作的最重要的历史剧,被公认为是他历史剧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一部。《棠棣之花》这部剧于1941年创作,取材于战国时代的史事,突出了“主张***反对分裂”的主题。
1、郭沫若 郭沫若小时候很淘气,但是很孝顺。有一次,他的妈妈得了一种“晕病”,郭沫若听说芭蕉花可以治这种病。
2、郭沫若听罢脱口答道:“他年攀桂步蟾宫,必定有我!”古代文人常把“攀桂步蟾宫”比喻考中状元,形容大有作为。郭沫若对答的下联一语双关:昨天偷桃子的有我,将来出类拔萃的也有我。
3、郭沫若与芭蕉花 郭沫若小时候很淘气,但是很孝顺。有一次,他的妈妈得了一种“晕病”,郭沫若听说芭蕉花可以治这种病。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42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