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吴三桂促成怎样的历史事件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吴三桂促成怎样的历史事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弘光小朝廷一直把攻破北京城,逼死崇祯皇帝的李自成视为头号敌人。而对于清军却抱有幻想。一厢情愿的认为大家是盟友可以通过谈判解决问题。所以根本不会也没有能力介意吴三桂引清军入关。
对于吴三桂的封赏是希望他能够看在这些赏赐的份上,阻滞一下清军。或者通过这些赏赐让他与清军互相猜疑
弘光朝廷建立后由于消息闭塞,一度以为清兵是吴三桂迎接进来的,而吴三桂始终没有变节,吴三桂是联清剿贼。所以在南明刚建立时期,南明***上下非但不觉得吴三桂是叛徒,反而觉得是吴三桂再造大明,多亏了清兵入关才帮大明报了逼死君父的仇。
所以南明建立初期并没有太大作为,坐视北方满清和大顺作战,当时北方空虚,***如此时南明趁势北伐,一定会收复很多失地。非但没有北伐,还把头号敌人定位错了。南明***一建立首要的任务就是防大顺,对于来势汹汹的满清却无动于衷。
从南明和满清的第一次接触就可以看出来,弘光帝派遣左懋第为首的使团出使北京,携带了大量银子,这其中就有赏赐吴三桂的,真是天真,吴三桂早就叛变了,足见南明***情报的落后。
南明当时的想法就是和满清和谈,愿意割让长城以外的领土,还愿意做经济上的补偿。这真是痴人说梦,满清蓄谋中原已久,如今占领了几乎整个北方,人家会全身而退?满清可不是活雷锋。
所以这次南明出使是失败的,随后满清大举进攻南明,弘光***也随即土崩瓦解,这个本该最有作为的***只维持了一年
因为南明弘光朝的君臣也一直抱着联虏平寇的幻想,其思想就是借清军之手除掉李自成大顺军罢了,实际有些天真了些。
可见在南明弘光君臣眼里,清朝虽然和明朝在辽东打了几十年,进入关里强多夺,远不如灭亡明朝的大顺军,他们将ws吴三桂视为英雄也在清理之中。
后来吴三桂为博主子欢心,杀了南明永历皇帝,血腥镇压抗清的力量,也让南明移民们在也高兴不起来了
吴三桂引清军入关,是打着“复君父之仇”的旗号。
皇权时代,皇帝就是天,就是君父。崇祯帝被李自成逼得上吊***,这对于大明朝的社会精英来说是一场巨大的耻辱。
李自成出身卑微,又扯旗造反,这在皇权时代是诛九族的大罪。不要说朱明皇室,那些依附朱明王朝生存的既得利益集团,对李自成都是恨之入骨的。
所以吴三桂为了一己之私,毅然选择投降后金本是要受到谴责的,但他打出的口号却又符合当时的社会***道德。
多尔衮是后金不可多得的政治和军事人才,为了后金代明的法统合理性,他接受了范文程的建议,打出了“灭流寇而安天下”的口号,在一定程度上对当时的汉族精英们起到了欺骗性的作用。
在传统的“ 两害相权取其轻”的思维下,平定内乱比什么都重要,所以吴三桂的行为是能被当时的社会精英们所理解和接受的。在吴三桂和多尔衮的这种诱导下,久居南方的大明士大夫们又如何知道后金军的残酷和真实意图。
何况福王朱由崧登基为帝,东林党是持反对态度的,他们选择的人选是潞王朱常淓(明神宗万历的侄子),不过此人哪里比得上朱由崧(明神宗万历的孙子)的血统高贵。
所以在凤阳总督马士英,魏国公徐弘基,以及江北四镇军阀黄得功、高杰、刘良佐、刘泽清等人的强烈支持,朱由崧才能在东林党的大本营南直隶登基为帝。
这也导致了朱由崧的弘光王朝从一开始就充满了党争。
为了谋求***的稳定和皇位的法统合理性,吴三桂和多尔衮的口号给了朱由崧错觉,或者说朱由崧被他们给欺骗了。作为继承大明朝法统的朱由崧,自然对流寇、逆贼的李自成痛恨不已,而对能为“复君父之仇”的吴三桂,他是需要大肆封赏,以收买人心。
因为此前崇祯帝已经封吴三桂为“平西伯”,朱由崧再加封他为“蓟国公”,爵位上升了一个等级,站在朱由崧的立场上看似给足了吴三桂面子和荣耀。
弘光朝廷君臣由于情报不明,对吴三桂同清朝的关系并不清楚,以为是吴三桂借清兵击败了“闯贼”,收复神京,高兴坏了。随后弘光朝廷即决定封关门总兵平西伯吴三桂为蓟国公。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吴三桂促成怎样的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吴三桂促成怎样的历史***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417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