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正文

中国大运河运输历史***,中国大运河运输历史***简介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中国大运河运输历史事件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中国大运河运输历史事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关于隋朝大运河的历史典故?
  2. 古代京杭大运河如何运输?
  3. 元朝大运河流向原因?

关于隋朝大运河的历史典故?

开通大运河的目的和条件

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有了显著发展,尤其是会稽郡(今浙江绍兴一带),成为江南最富庶的地区。隋朝的政治中心在北方,北方经济虽然发展较快,但两京和边防军所需的粮食相当多,需要江淮地区供应。陆路运输,速度慢,运量小,费用大,无法满足北方的需要。开通运河,利用水利运输,成为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从政治上看,隋***为加强对东北和江南地区的控制,也需要开通一条南北向的大运河。隋炀帝个人,也抱有开运河乘龙舟游江南的目的。那时候,隋朝社会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掌握了大量的粮食、布帛和财富。这就为开通运河提供了足够的物质条件。

中国大运河运输历史事件,中国大运河运输历史事件简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大运河的开通

隋朝大运河是在605年至610年开通的,共分四段:

1.通济渠 605年,隋炀帝征发“河南、淮北诸郡民前后百余万”开通济渠。早在战国初期,魏国就开凿了鸿沟(引河水循汴水,折南循沙水入颍)。通济渠是在鸿沟和下游的汴河两水基础上,加以疏浚的。通济渠自洛阳城西引谷水、洛水入黄河,再自板渚(为板城渚口的简称,在今河南荥阳汜水镇东北黄河侧)引黄河入汴河,经今河南开封东南入淮河。

中国大运河运输历史事件,中国大运河运输历史事件简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2.邗沟 隋炀帝于605年,征发“淮南民十余万”开通邗沟。早在春秋时期,吴王夫差下令开通和淮河之间的运河。因这条河流经吴国邗城(今江苏扬州)城,所以称为邗沟。隋朝大运河的邗沟,就是在春秋时期吴国邗沟的基础上疏浚的,它从山阳(今江苏淮安)到江都入长江。

3.永济渠 608年,隋炀帝征发河北诸郡壮丁百余万,开永济渠。男子不够,还征发了妇女。永济渠从洛阳的黄河北岸,引沁水东流入清河(卫河),到今天的天津附近,经沽水(白河)和桑干河(永定河)到涿郡。

4.江南河 610年,开江南河。从京口到余杭,“八百余里,广十余丈”。运河两岸筑有御道,栽种柳树,修建离宫40多所(自长安至江都)和许多粮仓。课本《隋朝的大运河》地图上还有一段运河,是584年隋文帝下令开通的。由于渭水多沙,深浅不一,行船不便,就在渭水南边开了一条从长安东到潼关入黄河的运河,长300多里,名广通渠。隋大运河全部完工以后,南北的物资可直达长安。

中国大运河运输历史事件,中国大运河运输历史事件简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大运河的地位和作用

古代京杭大运河如何运输?

京杭大运河,又称京杭运河或简称大运河,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长的古代运河。北起北京,南至杭州,流经天津、河北、山东、江苏和浙江四省一市,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1794公里。 古代陆上运输只能依靠人力和畜力,速度缓慢,运量又小,费用和消耗却甚大。所以大宗货物都尽量***用水路运输,纤夫是以体力拉动驳船的人。 纤夫是以体力拉动驳船的人。 现代

元朝大运河流向原因

元朝推翻南宋以后,仍利用隋唐运河旧道转运漕粮,其路线大致为:由长江辗转入淮,逆黄河上达中滦旱站(今河南封丘西南),陆运180里至淇门(今河南浚县西南),再入御河(今卫河),水运至大都。

因运河河道多有壅塞,水陆转运颇多不便,而海上运路往往风信失时,又多倾覆。于是,元朝***着手组织对大运河进行了大规模的治理与修凿。

  至元十三年(1276年)开始修凿济州河。至元十七年(1280年),疏通了通州运河。至元十八年至二十年,由奥鲁赤主持引汶水、泗水,从济州(今山东济宁)西北到须城安山(今山东东平西南)长150多里的济州河开通。

漕路由淮河入泗水(今中运河),经过济州河北抵安山,出大清河(今黄河下游),再经东阿、利津入海,然后由海运入直沽(今天津大沽口)转到大都。

后因海口淤沙壅阻,运道不畅,又改由东阿陆运至临清(今山东临清南)入御河,水运至大都。至此,元代南北航运除东阿、临清之间一二百里陆路外,已经大致沟通。

  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大元朝廷***纳寿张县尹韩仲晖等人建议,开会通河以疏运道。

会通河自须城安山西南起,分梁山泊水源北流,经寿张(今山东梁山西北)西北和东昌(今聊城),至临清入御河,全长250余里。此工程历时6个月,中途建水闸30处,可随时调整流量。至此,南北航运已全线沟通。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国大运河运输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国大运河运输历史***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