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庆历二年历史事件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庆历二年历史事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庆历四年是公元1044年。庆历为宋仁宗赵祯的年号,北宋使用该年号共计8年。庆历元年即公元1041年,庆历二年为公元1042年,庆历三年为公元1043年,庆历四年为公元1044年,庆历五年为公元1045年等。
宋真宗景德三年(公元1006年),宋州升格为“应天府”,取“顺应天命”之意。后于大中祥符七年(公元1014年),又诏升应天府为南京,与西京洛阳、北京大名共为北宋陪都。
既然成为陪都,就该有个陪都的样子。据《宋史》记载:“大中祥符七年,建应天府为南京。宫城周二里三百一十六步(《归德府志》记载为:周二里三百六十步)。京城周回一十五里四十步。中有隔城,其东又有关城。”这个规模,比如今的明清商丘古城大了不少。
北京大名府
北京大名府又称大名府故城、旧大名府城,位于今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城东北1-8公里处,现是北宋时期北京大名府遗址。以大街、鱼营(即原御营)、双台三个村为中心,东门口、南门口、铁川口(即原铁窗口)、北门口四个村为大名府故城的主要城门。
宋仁宗庆历二年(公元1042年)为了抵御辽国南侵而由宋仁宗钦定大名府为北京,升大名府为北宋陪都——北京大名府。
没有发生过大规模战争。澶渊之盟以后,北宋在边境上的雄州(治今河北雄县)、霸州(治今河北霸州)等地设置榷场,开放交易。北宋的制瓷和印刷技术传往辽。北宋***用香料、犀角、象牙、茶叶、瓷器、漆器、稻米和丝织品等,交换辽的羊、马、骆驼等牲畜。民间的交易也很发达。考古工作者在今内蒙古和东北辽代古城和墓葬中,发现了宋朝制造的瓷器、漆器、铜钱等文物,这些都是通过贸易流入辽境的。辽宋贸易促进了契丹族与汉族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增进了两族人民的友谊。澶渊之盟后,寇准功高望重,受到宋真宗的疑忌。不久,宋真宗借故把他贬斥出朝,任命妥协派王钦若为宰相。这样,宋朝更不想收复幽云十六州了。辽这时也发生了变故,1009年,萧与韩德让同年病死。第二年,辽与高丽发生战争。接着,辽***内部又开始发生分裂,辽再也无力大规模兴兵南下。澶渊之盟后,宋、辽在好几十年里没发生过战争。其间只发生了两次重要交涉。一次是1042年(宋仁宗庆历二年),辽乘北宋同西夏交战的机会,向北宋勒索土地。北宋增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10万匹。另一次是1074年(宋神宗熙宁七年),辽借口北宋在山西边境增修堡垒破坏边界,要求划界。第二年,宋***允许以分水岭为界,又放弃一些土地。
发生过大战,并且这场战争间接导致北宋灭亡
《澶渊之盟》对两国关系产生了长达一百多年重要而又深远的影响,宋、辽之间虽然小动作不断,但百馀年间没有大规模的战事。
但燕云十六州对于北宋实在是太重要了,北宋始终没有放弃对燕云十六州的企图心。宋神宗就制定了先西后北的大战略,***先取河湟以包围西夏,灭西夏后从三路进攻辽国以图燕云十六州。可惜宋神宗只取了河湟地区。五路伐西夏未竟全功就逝世。宋神宗逝世前发出遗诏“复燕云者王”,就是他死后谁能收复燕云十六州,就封王。北宋从来没有给或者的臣子封王的。这也可以看出北宋对燕云的渴望。
宋徽宗执政后期,机会终于来了。辽国统治下的东北女真族崛起于白山黑水之间,国号为金,以摧枯拉朽之势向辽国展开了进攻。宋徽宗为了收复燕云,于公元1118年遂遣使从海路赴金,并最终与女真金国达成联盟灭辽。
第一阶段
宣和四年金军大举进攻辽国,攻破中京,辽天祚帝南走南京,不理朝政,耶律大石、萧干等拥戴耶律淳为帝,史称北辽。宋徽宗以童贯为帅开始北伐,辽人大骂宋人是背弃盟誓,不义之师。
发生过,而且这一战争还导致了北宋的灭亡。1120年宋金两国在渤海地区签订了海上之盟,约定分南北两路共同夹击辽国。作为回报,金国同意灭辽之后将北方的幽云十六州归还给北宋。
北宋君臣都暗喜这一祖上所有皇帝都没完成的大业终于在自己手上完成。于是北宋按照约定出兵辽国,但是由于北宋军事实力的羸弱,导致败于金兵的辽国大军依然将北宋打的不堪一击,这样在军事上共同出兵的目的,北宋未能达到。从这一战之后,金国开始认识到更南边的北宋居然比辽国还要弱。
金太祖逝世后有金太宗登基为帝,金太宗完全摒弃了太祖的与宋和平相处的战略方针,直接挥军南下,而后北宋开始了自立国以来最为屈辱的一段历史。这个宋朝这种路走了两次,一次是金朝灭辽,一次是蒙古灭金,走完这两步棋后一次北宋灭亡,一次南宋灭亡。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庆历二年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庆历二年历史***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416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