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传记 > 正文

人物传记类散文,人物传记类散文作品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人物传记散文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人物传记类散文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偏个人自传散文的书有什么?
  2. 自传性散文定义?
  3. 清代作家姚鼐的文学作品传记?
  4. 元末明初的散文大家宋濂的传记作品有什么样的艺术特色?又体现了他的哪些思想?

个人自传散文的书有什么

1.《从文自传作者:沈从文

2.《朝花夕拾》作者:鲁迅

人物传记类散文,人物传记类散文作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3.《一个人的西部》作者:雪漠

4.《浮生六记》作者:沈复

5.《我们仨》作者:杨绛

人物传记类散文,人物传记类散文作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6.《湘行散记》作者:沈从文

7.《记胡也频》作者:沈从文

8.《我所理解的生活》作者:韩寒

人物传记类散文,人物传记类散文作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9.《暮色集》作者:【德】施泰凡•赫尔姆林

10.《半个父亲在疼》作者:庞余亮

自传性散文定义?

自传性散文指作者在写作散文的时候,或多或少的都会把自己的影子投入文章的主人公身上。在有的作家作品这个痕迹很明显,有些作家中不太明显。

如果有些作家所写的散文,自传性很明显,我们把他写的散文称为自传体或半自传体散文,

清代作家姚鼐的文学作品传记

姚鼐(nài)(1732年—1815年),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在今桐城中学内),世称惜抱先生,安庆府桐城(今安徽城市)人。清代散文家,与方苞、刘大櫆并称为“桐城派三祖”。

姚鼐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中江南乡试,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中进士,授庶吉士,三年后散馆改主事,曾任山东湖南副主考,会试同考官。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入四库全书馆充纂修官,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秋,借病辞官。归里后,以授徒为生,先后主讲扬州梅花书院、安庆敬敷书院、歙县***书院、南京钟山书院,培养了一大批学人***。嘉庆二十年(1815年),逝世于钟山书院,享年八十五岁。

姚鼐治学以经学为主,兼及子史、诗文。他文宗方苞,师承刘大櫆,主张“有所法而后能,有所变而后大”,在方苞重义理、刘大櫆长于辞章的基础上,提出“义理、考据、辞章”三者不可偏废,发展和完善了桐城派文论。为桐城派散文之集大成者。著有《惜抱轩诗文集》,编有《古文辞类纂》等。

元末明初的散文大家宋濂的传记作品有什么样的艺术特色?又体现了他的哪些思想

宋濂的传记作品,具有很浓厚的主观感***彩。在继承、发展,特别是《史记》的舒情艺术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作品中,应用正反、类比手法突出人物的性格和思想;也用描写自然环境来烘托人物形象,记述人物生平事迹;在重视刻画人物肖象的同时 ,描写人物的言行举止来反映出人物性格特征、心理活动;就描写人物肖像方面,也***用了多样化的描写手法,来展现人物性格特征、精神面貌。通过丰富多彩的艺术描写,手法表达,体现出了宋濂因事感触,宗经师古,明道致用的思想和观点,以及其局限性。

元末明初的散文大家宋濂的传记作品有什么样的艺术特色?又体现了他的那些思想?答:宋濂为元末明初的文学家,虽然在中国文学史上算不上一流作家,但在明初文坛上,他的地位无可替代,曾奉命主修《元史》,一生著作甚多,涉及散文、诗歌、文论等各个领域,屡次被朱元璋称为“开国文臣之首”。他的文章也被同时期的文人刘基推为当世第一。

宋濂为明代开国文臣之首,擅长各种文体的创作,就其文学上成就而言,当推散文传记文学最为突出。传记文不仅数量多,而且写作对象广泛,人物形象性格鲜明。他笔下的传记人物从中下级官吏到市井平民,从文人书生到奇才壮士,从贞节烈女到卖唱歌妓,从隐逸之士到僧侣道人,无所不俱、无所不有。《秦士录》、《送东阳马生序》、《李凝传》、巜杜环小传》、《王冕传》等都是出色的传记文,文学性很强,通过具体的故事情节和对话突出人物的性格,刻画的人物入木三分,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其中所描写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性格鲜明,各具特色。他的作品感情真挚,语言简练细致人物形象生动,爱憎分明,绘声绘色,呼之欲出、跃然纸上。在传记文学的发展过程中,宋濓作出了重大努力,起到了承先启后的巨大作用,不愧为散文大家。具体作品人物就不一一列举了。行在路上。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人物传记类散文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人物传记类散文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