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内容不同。散文是指以文字为创作、审美对象的文学艺术体裁,是文学中的一种体裁形式。(1)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散文与韵文、骈文相对,不追求押韵和句式的工整。这是广义上的散文。
2、古代散文:我国古代,为区别于韵文、骈文,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在内,一律称之为散文。我国古代散文的历程:(1)先秦散文:包括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
3、运用白话文写作, 因而平易浅显得多。作家在散文里表现的个性, 比从前的散文来得强。现代的散文多带有自传的色彩, 从中可看到作家的性格,嗜好,思想,信仰等。因而不同的作家由于其个性不同,会呈现出不同的散文风格。
4、形式上不同:回忆性散文其实也是属于一种散文,但是这种散文是使用回忆过去的方式来进行叙述。传记则是一种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文字形式,主要是记录主人公的一些生平事迹。
5、作者和人称:传记通常是由专业创作队伍创作的,***用第三人称叙述方式。而回忆录一般是由主人公口述,他人加工整理(也可本人亲自动笔)的办法写作而成,人称通常是第一人称。
6、散文:是白话的诗词,没有特定的人物(指主角),具有一个或多个想法(道理),多是表达一些 人生感受。传记:记述人物的生平事迹,根据各种书面的、口述的回忆、调查等相关材料,加以选择性的编排、描写与说明而成。
朱自清,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现代杰出的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可惜在1948年8月12日他病逝于北平,年仅50岁。
帝王将相在历史舞台上永远都是主角,一个民族甚至世界的历史格局往往因为一位伟人的出现而发生了决定性的变化。 伟人,是说他具备了常人所不具备的才能,创造过超乎常人的伟大功绩。
这个卫士是战国时魏国人,很年轻,浓眉大眼,手持一支长矛,腰间挂着一把长剑,眼睛明亮,有股年轻人的冲劲。他从小非常崇拜西门豹,十多岁就在其门下拜师学艺,后来在选拔中脱颖而出,当上了西门豹的贴身卫士。
恍惚之间,眼前一片漆黑。合上双眼,再次睁开之时,三道任意门出现在我眼前。我选择了第一道门毅然踏入,任我心灵深处的心愿替我指引方向。
人物的传记作文1 我是卜商,字子夏。我虽性格勇武,为人以“好与贤己者处”。文学着称,但曾为古邑(今山东莒县)城主。
《跨越百年的美丽》《跨越百年的美丽》是梁衡于1998年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是一篇赞美居里夫人的文章,通过讲述了居里夫人不顾镭射线以及化学药品的侵蚀,坚持进行科学研究的故事。
梁衡写宋代词人辛弃疾的《把栏杆拍遍》 梁衡写关于辛弃疾《把栏杆拍遍》 梁衡 中国历史上由行伍出身,以武起事,而最终以文为业,成为大诗词作家的只有一人,这就是辛弃疾。
《把栏杆拍遍》是梁衡的作品,是一部人物传记散文集,作者用既形象生动又充满美感地手法描写了一位位伟人,叙述了一桩桩史事。“把栏杆拍遍”这一篇生动地展示了以武起事,却被迫以文为业的爱国词人辛弃疾悲凉的一生。
《读柳永》《读柳永》是著名作家梁衡写的一篇历史人物传记散文。文章通过对北宋著名词人柳永生平遭际的概述,将人物放在历史发展的大背景下进行理性的评判,高度肯定了柳永在中国文学史上独一无二的地位。
梁衡(1946——)山西霍县人。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长期在基层当记者。现任新闻出版署副署长、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全国记协常务理事。主要从事散文创作、散文理论研究。
梁衡一直提倡散文创作要写“大事、大情、大理”。
有着同一个名称的男女恰好成为同学,年少青涩的情意总是朦胧的,谁都不敢先踏出这一步,藤井树先生在书扉页里用“藤井树”三个字写下对藤井树小姐的情思,可这一切不为人知。
他写过不少歌颂前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散文、有关矿工斗争的报道和马克思主义的文学批评论文,最著名的是 在狱中写成的长篇特写《绞刑架下的报告》(1945)。
他在狱中与当权人物作了一番激烈搏斗后,终于归顺官府,当了巴黎警察局保安处处长.作者通过介绍一个交际花由盛而衰的过程,刻划了她耳边一个个上层人物的丑恶的嘴脸。
随着电影《成就简》3月开拍,这一空白将被弥补。奥斯汀用独特和细腻笔触创作出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自己却终身未婚。而《成就简》一片就将解开她的情路历程。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41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