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正文

公元前321年历史***,公元前321年历史***是什么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公元前321年历史事件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公元前321年历史事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公元前321年是几世纪?
  2. 公元前321年是怎么算?
  3. 谈谈战国时期,赵国和燕国出现的两次禅让是怎么回事?

公元前321年是几世纪

公元前321年是前4世纪。中国当时战国时期

周显王(本名姬扁,?-前321年),周安王之子,周烈王之弟,东周君主。他在位期间,诸侯国的变法发展到***,各国先后通过变法改革变得强大起来,展开了更为激烈的兼并战争。公元前321年病死,庙号为显王。

公元前321年历史事件,公元前321年历史事件是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姬定(前399-前315年),前321年继位,东周君主,周显王之子。 周王姬定于前315年病死,在位6年,谥号慎靓王。

公元前321年是怎么算?

公元前321年是历史上一个时间点,指的是公元前321年的那一年。在西方文化和历史上,时间点以公元1年为起点,公元前1年为-1年,以此类推。因此,公元前321年实际上是从公元1年向前数算的321年。公元前的时间又称为“公元前”,在年份的表示法上,在年份前面加上“公元前”四个字,例如公元前2022年,简称为B.C.(Before Christ)。总之,公元前321年是一个相对于公元1年向前计算的历史时间点。

谈谈战国时期,赵国燕国出现的两次禅让是怎么回事?

战国末期,各国争夺已经进入白热化。可以说,诸侯们为了拥有最高的权力,建立一统天下的盖世奇功,大家都打红眼了。

公元前321年历史事件,公元前321年历史事件是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春秋时期及战国早期,要攻打别的国家,还得找点理由。比如你这个国家不敬周天子,或者说你去欺负别的小国,好了,找到理由了,大家就联合起来,“替天行道”,一起打你,让你撤兵并承认错误。但是到了战国后期,打仗基本上不要理由了,而且还经常搞偷袭。只要偷袭能得手,打下来的地盘就是你的。还盛行欺骗,就像张仪骗楚国的地盘一样。只要骗得了手,那就是本事。

(赵武灵王)

但是,非常奇怪的是,战国末期却出现了好几起禅让***。比如赵武灵王把王位禅让给自己儿子燕王哙把王位禅让给宰相子之。连秦孝公也打算禅让给商鞅。因为商鞅没答应,最终才不了了之。

公元前321年历史事件,公元前321年历史事件是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一般的禅让,都是被逼迫的结果。就算远古时期的尧舜禅让,按照《竹书纪年》里讲的,也不是尧舜心甘情愿的,而是因为年老了,被逼迫乃至被囚禁的结果。后世的封建时代发生过几起禅让,但大都也是因为被逼,迫不得已。比如汉献帝禅让给曹丕,曹奂禅让给司马炎,李渊禅让给李世民等等。就算宋高宗、乾隆那样的禅让,也是让位不让权,权力一直紧紧抓在手里。

然而,战国末期的这几起禅让***,却是出于主动,并非逼迫。这是怎么回事呢?

燕王哙是傻子,贪图虚名上赶着去找当上。

子之是个无能阴谋家,能篡国却无力治国。

赵雍本身是个雄主,但这在这事上也算是够傻的,一来虽说他让位给儿子是有大的图谋在里面,但是也没必要整个让出来嘛,二来之前废立太子本身就是动摇果本,制造矛盾,三来更不应该再想着中分赵国。赵国的内乱和赵雍自己的***逼死法都是自己作出来的怪不得公子成等人。活该。

建议自行查阅,很有意思的两段历史,拍电视剧都不一定都编出这么搞怪精彩的剧本来。

对了,个人觉得赵雍让位给儿子不能算禅让。

著名的王莽篡权就是以贤德的名义篡权成功。历史中被迫让位者很多,主动让位者很少;而像这两位这样的有却也不多。

公元前321年燕易王去世,燕王哙继位。因为禅让***的影响,他死后没有溢号;每个领导人都会有自己信任的人,燕王哙最信任的人叫“子之”被任命为相国

子之在民间的威望很高,提拔重用了很多人;在朝廷之中拥有了自己的势力。

子之代表的平民派与太子代表的贵族派在朝廷中形成了明显的对立。

公元前318年苏秦的弟弟苏代以齐国使臣的身份出使燕国。由于他们两兄弟都与子之关系很好,当燕王问到齐王为人如何时苏代回答“一般,因为他不能重用有才能的大臣”这句话深深的印在了燕王哙的心中。

鹿毛寿给燕王哙讲了一故事:尧禅位给许由,许由跑到河里去洗耳朵。他劝说燕王哙故意禅位给子之,子之必然会拒绝;之后他就可以成就自己的贤德之名。

于是乎燕王哙真的宣布了让位的决定。本来以为子之会拒绝,没想到的是子之直接同意了😜😜😜还要求将俸禄三百石以上官员的任免权交给他。

从此子之得到了燕国的最高权利,之后就是大子找机会想要夺回***(燕国内乱)、齐国乘机打劫、燕国差点灭亡

本来只是想开个玩笑却被夺去了***,导致燕国内乱差点灭国,直到燕昭王的出现才慢慢结束了内乱。

赵武灵王继位以后***用了胡服骑射的改革措施,使赵国的军事实力直逼秦齐两国。

首先分析下当时的环境背景

燕国—公元前11世纪周天子分封的诸侯国,开国君主是燕召公奭(跟周武王,周公旦是同一时期人),姬姓,一直以来跟中原交往甚少,文化较于落后。在春秋出年差点被山戎灭国,后来借着齐国“尊王攘夷”的军事帮助才得以保全。进入战国时代以后,各国征伐频繁,亦都纷纷实行变法改革,以求强国。

而燕国一直在这场大争时代中***取默默无声,缓慢发展的状态,被南边强大的齐国持续攻伐,损失城池,在韩、魏、赵等国的帮助下得以苟且偷生。

公元前323年,燕国参加了公孙衍发起的韩、魏、赵、燕、中山“五国相王”活动,燕国在此年称王。两年后,易王卒,儿子哙继位。

燕王哙三年,作出了一个惊世骇俗的大事,将燕王的君位“禅让”给相邦子之。为什么说是惊世骇俗呢?一直以来,古代“禅让”只存在于久远的尧舜禹时期,也就是说在燕王哙之前,并没有有实实在在记载的例子。

纵观燕国建国以来,一直处于一个弱小随时可以被任何国家灭国的状态,以前燕国固步自封,那也没有影响,但是进入战国时代,是思想开放的时代,各国相交频繁,强国一一称王,而燕国还像处在屋檐下的鸟儿一般受强国保护,才能生存,俗话说:“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消亡”。这种长期以来委曲求全,懦弱沉默的状态在燕易王跟随其他强国称王,燕王哙继位后迎来了强烈的爆发,欲要燕国称霸四方,燕王哙有自知之明,自己做不到只能让贤与他人,才效仿古之先贤事迹“禅让”。

可惜,结果很悲惨,燕国内乱,齐国攻克燕都,后来燕昭王继位,设“黄金台”“千金买马骨”招贤,苏秦,乐毅,邹衍一大批人才来投。

燕昭王二十八年(公元前284),拜乐毅为上将军,联合秦、韩、赵、魏四国共同伐齐,才抱得灭国之仇。

燕王哙的强国之心能理解,但他强国的变法方式实是身为姬姓身份的优越感和尊崇“周礼”的苦果。

赵国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公元前321年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公元前321年历史***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