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正文

天坛所涉及到的历史***,天坛所涉及到的历史***有哪些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天坛所涉及到的历史事件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天坛所涉及到的历史事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天坛的历史故事?
  2. 天坛有什么历史典故吗?
  3. 天坛有什么历史?

天坛的历史故事

天坛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永乐年间(公元1403年至1424年),当时的明成祖朱棣在北京建立了一座天坛,称为皇乾殿,供奉天地神明,并在这里举行祈年仪式。这座皇乾殿的位置与现在的天坛有些不同,位于北京市西城区的中轴线上,但因为它的规模和用途相似,被认为是天坛的前身。

随着明朝的衰落,天坛在明朝末期曾多次受到战乱的破坏。1644年,清朝入关后,清朝皇帝顺治帝在北京南城郊外的天桥一带重修了天坛,并将其改为现在的规模和布局。清朝皇帝在天坛举行祭天仪式的规模比明朝更加盛大,同时也增加了一些新的祭祀仪式。

天坛所涉及到的历史事件,天坛所涉及到的历史事件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天坛的建筑***用了中国传统的建筑风格,整个天坛呈现出一种圆形和方形相结合的布局,象征着天地相合之意。天坛主要建筑包括圜丘、祈年殿、皇穹宇、神乐署等建筑群,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圜丘和祈年殿。此外,天坛还有一些有趣的民间传说神话故事,这些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为天坛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气息和神秘感。

天坛有什么历史典故吗?

天坛是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仿南京形制建天地坛,合祭皇天后土,当时是在大祀殿行祭典。嘉靖九年(1530年)嘉靖皇帝听大臣言:“古者祀天于圜丘,祀地于方丘。圜丘者,南郊地上之丘,丘圜而高,以象天也。方丘者,北郊泽中之丘,丘方而下,以象地也。”

于是决定天地分祭,在大祀殿南建圜丘祭天,在北城安定门外另建方泽坛祭地。

天坛所涉及到的历史事件,天坛所涉及到的历史事件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嘉靖十三年(1534年)圜丘改名天坛,方泽改名地坛。大祀殿废弃后,改为祈谷坛。嘉靖十七年(1538年)祈谷坛被废,于十九年在坛上另建大享殿,二十四年建成。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改名祈年殿。以后多次修缮、扩建。

天坛有什么历史?

天坛是明清时期最重要的祭祀场所。天坛是北京城坛庙建筑中气势宏伟而艺术性最高者,始建于永乐四年,至明嘉靖又经改建成现在规模。

在明清时期的北京,除了紫禁城,***修建的坛庙建筑在北京城建筑中占有较突出地位。因为坛庙具有神权与***相结合的特点,但在建筑形象及设计构思上同样体现了那一时代建筑艺术的卓越技巧。

天坛所涉及到的历史事件,天坛所涉及到的历史事件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天坛为皇帝祭天及祈祷丰年之所,幅员广阔,占地达280公顷,在南北中轴线上排列着两组使用目的不同的建筑群。南端以祈天的圆丘为主,北端主要为祈祷丰年用的祈年殿,两组建筑间以高出地面2.5米,宽20米,长360米的海漫大道相连接,大道以下两旁大部分空地遍植柏树,以森严静穆的气氛,把高出地表的神道上的建筑衬托得更为注目。

中轴线最南端的圜丘是皇帝冬至时祭天场所,全部用汉白玉石砌成,石坛共三层,圆形露天,下层直径五五米,每层都有石栏杆围绕,石坛四周有两重围墙,内墙平面呈圆形,外墙作方形,整个建筑造型单纯洗炼,效果庄严开阔,色彩以白色为主,造型上层层收缩,给人以崇高之感。

天坛中最为成功的建筑群为祈年殿,建筑在三层高大的圆形白石台基上,大殿平面作圆形,三重檐逐层向上收缩,深蓝琉璃瓦金顶,红柱彩画,造型稳定,色彩绚丽,通体用木构承接,在艺术上技术上都是极为高超的杰作。

天坛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天坛是明朝、清朝两代帝王冬至日祭皇天上帝和正月上辛日行祈谷礼的地方,坐落于北京城区的东南部。为我国世界上专门用于祭天,现存规模最大,景观最为宏伟壮丽的一处坛庙建筑群。它充满了雄奇神 秘的色彩,有“人间天庭”之称,是我国探索古人宇宙观和我国古典传统文化之源的理想 之地。


天坛,建于明朝永乐四年至十八年(1406—1420),与紫禁城(故宫)同时兴建。用 工14年,建成已有580年的历史。其占地273公顷,整个建筑布局呈“回”字形,分为 内、外坛两大部分,各有坛墙围括。外坛墙总长6,416米,原来仅设西门,为天坛的正 门,是当年皇帝前来天坛祭祀时进出的大门,现在的东、南、北各门都是后来开辟的。内 坛墙总长3,292米,分设有东、南、西、北四大“天门”。内外坛北端的围墙高大,均呈 半圆形;南边的围墙较矮而呈方形,这种北圆南方的建筑形式,象征我国古代“天似盖 笠,地似覆盘”的“天圆地方”之说。


天坛的主体建筑均集中于内坛,南有圜丘坛,北有祈谷坛(祈年殿)等。南北两坛之 间由一条宽阔坦荡的“海墁”大道——“丹陛桥”相连接,组成了一个完整、壮观的建筑 群体,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建筑艺术水平。


明初时,祭天、地都在此处举行,名为天地坛。嘉靖九年(1530)改为四郊分祀,即 在北郊建方泽坛,祭地(名地坛,祭地祇神);东郊建朝日坛,祭日(名日坛,祭大明之 神西郊建夕月坛,祭月(名月坛,祭夜明之神);从此天地坛专门用来祭天祈谷。嘉靖 十三年(1534),正式命名为天坛。


历代封建皇帝对祭天活动都极为重视,每年要两次亲临天坛祭天。第一次是在农历正 月十五日,至祈年殿举行祈谷礼,祀“皇天上帝”保佑五谷丰登,为百谷祈求膏雨。第二 次是在冬至日,至圜丘坛禀告五谷业已丰收,感谢天帝的保佑之恩。此外,如逢夏至旱 情,则在圜丘坛临时举办“常雩礼”或“大雩礼”等求雨祭祀活动。每次祭天典礼都非常 隆重,以表示皇帝对天帝的虔诚与尊崇,从而达到其愚弄人民、维护封建统治的目的。

天坛以五大奇妙建筑艺术而闻名中外。(1)圜丘坛,即祭天台;(2)回音壁;(3)三 音石;(4)对话石;(5)祈年殿,俗称无梁殿。其设计之精、构筑之巧、风格之奇和文化 含义之深,在世界古典建筑艺术中独树一帜、久负盛誉,是北京最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 1999年,古老的天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全人类的文化 瑰宝与共同财富。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天坛所涉及到的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天坛所涉及到的历史***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