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机要人物传记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机要人物传记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出身显赫
牛角挂书的故事家喻户晓,主角李密不但从小聪明好学,而且出身显赫,他与东汉末年的袁绍一样是四世公卿。
李密曾祖父李弼因功封为西魏八柱国之一,他家就是关陇贵族集团的中坚力量。虽然父亲早逝,他成为了落魄的贵族,但是他却因出身和才情受到了当时朝廷重臣杨素的赏识。
有一天,李密牛角挂书看《项羽传》的时候,正好被路过的杨素看到,一番谈话之后,杨素被李密的学识所感染,遂邀其至家中居住。就这样李密和杨素的公子杨玄感结下了友谊。
隋朝末年,杨素因被猜忌而遭杨广陷害。杨玄感心生不满,在杨广第二次东征高丽的时候,趁着黎阳督粮之机起兵造反。
黎阳是与兴洛仓、回洛仓齐名的天下六大粮仓之一,李密建议杨玄感守住杨广南下的道路,这样杨广的几十万大军前有高丽,后有杨玄感的部队,缺乏粮食的供应日久必然生变。
杨玄感却认为百官亲眷都在东都洛阳,一旦占据洛阳必得天下,转而攻洛阳。结果给杨广缓气之机,杨广紧急调遣宇文化及之父宇文述、屈突通率部队前去镇压杨玄感,杨玄感兵败被杀,李密也开始了流亡的,甚至做过乡村教师。
这几年,李密一直在逃亡,先跟郝孝德、次跟薄世郎王薄,李密感觉到在这样的乱世随波逐流是不行的,命运必须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他把目光瞄准了瓦岗,这里会成为农民起义最响亮的号召地,瓦岗的领袖翟让也被李密的军事才能所折服,又偏信了当时的谶言《桃李章》说:"桃李子,得天下;皇后绕扬州,宛转花园里。勿浪语,谁道许?"。
在李密取得一系列大胜仗之后,翟让不得不承认李密是天生的领袖,遂主动让出了首领的位置,推举李密“魏公”称号。
在李密的带领下,瓦岗寨走向了巅峰,周边的小义军领袖纷纷前来投奔,杨广派来援助东都的王世充就多次被李密打败。
后来,杀死杨广的宇文化及也被李密打败。正在准备争夺天下的李渊让温大雅写信给李密,***意推举李密为盟主,李密看到连李渊这样的封疆大吏都拥护自己,心里美滋滋。
李密击败宇文化及,却也陷入腹背受敌局面,邙山之战败给了王世充,走投无路之下便投奔长安李渊,“从入关者尚二万人,高祖遣使迎劳,相望于道”,李密归唐,李渊大喜,拜李密为光禄卿,上柱国,封邢国公,还以弟弟称呼他,又将表妹独孤氏嫁给了李密,一段日子后待遇渐薄,官位有虚名无实权,还受到官员索贿,李密开始不满。
瓦岗还剩有重镇黎阳,由徐世勣徐茂功据守,李渊派人招降,(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徐世勣说,这里的人民土地,原属魏公李密所有,我无权做主献地邀功。于是仔细记录州县的名称数量和军民的户口,全部上报给李密,让李密自己献给朝廷。李渊听说这件事后非常欣赏徐世勣,赐姓李。又见洛阳王世充势大,便让李密带领王伯当等旧部前往黎阳聚拢原瓦岗人马,筹划对付王世充。李密一众走到半路,李渊突然反悔,派使者下诏召回。
李密也是北周八柱国后人,关陇集团代表人物之一,先后受到隋朝大佬宇文述杨素看重,连隋炀帝杨广也对他侧目相看,后来助杨玄感起兵,兵败逃亡投奔瓦岗,成为瓦岗首领,把名不见经传的瓦岗军发展成为最强大的义军,转战各地,兵威极盛,正如老对手王世充对他的评价,“李密天资明决,为龙为蛇,不可测也”。文韬武略,谋事辩才,都出类拔萃。李密一时失败降唐,猛虎虽服雄风犹在,不会久居人下。一旦让李密聚拢旧部,如果击败王世充,李唐又多一支劲敌,对李唐来说是一宗几乎必然亏本的生意,所以李渊急忙召回李密。(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君疑臣死,李渊中途召回的举动,让熟读史书的李密大为恐惧,不听王伯当劝阻决定叛乱,攻破附近县城后装备手下,逃入熊耳山欲伺机而动。熊州副将盛彦师得知消息,便率兵埋伏在李密退兵必经之路,619年1月,李密中伏,一众被盛彦师全部杀死,首级传回长安。李渊派人将李密首级送往黎阳招抚瓦岗余部。徐世勣献城投降,并收葬李密尸首。
隋末乱世中,无数英雄人物涌现,其中首屈一指的当然是李渊、李世民父子的势力。除此之外,瓦岗寨也一度成为一统天下的有力竞争者,不过,瓦岗寨内部纷乱不止,外部又遭到各方夹击,最终还是从繁荣走向了分裂,天下最终还是归于了李家。
在瓦岗寨建立和发展的过程中,出身不凡又文武双全的李密起到了关键作用,他率领瓦岗寨的军队多次击败隋军,取得了丰厚的战果,他本人也在寨内凭借盖世的功劳当上了首领之一。瓦岗寨末期,李密先是被越王杨侗招揽,后又被王世充击败,最终投靠李渊。那么,李密功劳盖世,投靠唐高祖李渊后,为何被杀呢?
唐武德元年(618),王世充大举讨伐瓦岗寨,程咬金等人被俘,单雄信等人则是因为对李密感到不满而投降于王世充。据《旧唐书》记载:“密自度不能支,引骑而遁,径赴武牢,元真竟以城降于世充。”瓦岗寨即将倾覆的关头,原本的兄弟只剩下李密和王伯当还在武牢关苦苦支撑,场面十分凄惨。
眼看一切就要宣告结束,李密哭着说道:“兵败矣,久苦诸君!我今自刎,请以谢众。”不过,毕竟他在军中还是有些威望,于是王伯当抱住他大声哭号,“众皆泣,莫能仰视。”李密这才平复情绪,他对众将说道:“诸军幸不相弃,当共归关中,密身虽愧无功,诸君必保富贵。”
这时,军中的柳燮提出:“昔盆子归汉,尚食均输。明公与唐公同族,兼有畴昔之遇,虽不陪从起义,然而阻东都,断隋归路,使唐公不战而据京师,此亦公之功也。”也就是说,李密和李渊出于同族,即使李密在李渊夺取天下的过程中能够没有跟随左右,但他率领瓦岗寨堵住了隋军反攻长安的必经之路,也算是对李渊轻易取得长安的一种帮助。
众人商议后,觉得柳燮的话有道理,于是李密便率众投奔了长安的李渊。李密的才能早已名扬天下,再加上二人祖上有久,于是他来投奔,李渊自然是十分欢迎。李渊先是将李密封为光禄卿、邢国公,并将表妹嫁给他以示重用。后来,李渊听说李密当年的部下没有投降王世充,便“使密领本兵往黎阳,招集故时将士,经略世充。”
行至桃林,李渊心中不放心,便又召他回京,但本就不甘居于人下而图谋生变的李密心虚地认为李渊要诛杀他,便不顾王伯当的劝阻发动叛乱,“乃简骁勇数千人,著妇人衣,戴幕离,藏刀裙下,诈为妻妾,自率之入桃林县舍。须臾,变服突出,因据县城,驱掠畜产,直趣南山,乘险而东,遣人驰告张善相,令以兵应接。”李密率军乔装改扮,占据了当地县城,又向旧将张善相请求援军。但不久之后,熊州副将盛彦师便埋伏于山谷,将其部队一举击破,并斩杀了李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机要人物传记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机要人物传记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41038.html